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案
详细内容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内容:第一单元 课型:新授
班级____姓名_ _ _学号___
〖学习目标:〗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重点: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 〖自主预习:〗 1.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的筹备会议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规定我们国家的性质是___________的国家,《共同纲领》起了___________的作用,也是中央政府的___________方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___________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3._______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___________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课堂主动研讨:〗 材料一: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职,宣告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材料二:1949年10月1日的北京,阳光灿烂,古老的天安门城楼焕然一新。首都30万军民,沉浸在一派喜气洋洋的欢乐气氛中。 (1)材料一建立的国家名称和国家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建立的国家名称和国家性质是什么? (3)两次建国时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名称各是什么? (4)两次民主革命的根本相同点是什么? 〖课堂练习(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能力提升:〗
1949年,在由毛泽东亲自召集的座谈会上讨论了国歌确定问题,徐悲鸿先生提出了用《义勇军进行曲》作国歌的想法,周恩来立即响应。当时又有人认为,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时应改掉。毛泽东一锤定音:我看就这样定下来,歌词不要改。这样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简要回顾《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 (2)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为什么要以这首歌作为代国歌? (3)时代在变,今天我们为什么依然唱着心中不变的歌“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进!”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学习目标:〗 1.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重点: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难点: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自主预习:〗 1.建国初期,为巩固新中国而进行的斗争有稳定物价之战、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制度,消灭了___________阶级;___________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___________,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4.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___________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1953年7月,在中朝人民军队的顽强抗击下,美国侵略军被迫签订《___________》。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课堂主动研讨:〗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的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 ――摘自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请回答:(1)信中所述的史实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2)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信中反映了农民的什么心情? 〖课堂练习(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一场( ) A.“煤铁之争” B.“米棉之争” C.“米铁之争” D.“日常生活用品之争” 2.新中国成立之初后,党和人民政府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不包括( ) A.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开展抗美援朝 C.稳定物价之战 D.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3.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包产到户”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4.建国初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明确规定“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含义是土地归( ) A.集体所有 B.国家所有 C.农民所有 D.乡镇所有 5.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6.标志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是( )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7.在我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时,农村发生的变化是( ) A.农民连同土地牲畜都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B.农民的土地都属于人民公社所有 C.农村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8.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一位将军:“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建国初期,“彭大将军”指挥并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是( )A.雅克萨之战 B.渡江战役 C.百团大战 D.抗美援朝战争?9.“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最早唱这支歌的军队是〖能力提升:〗
材料一:历史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材料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2)列举材料一“历史的事实”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例子。 (3)“打败美帝野心狼”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