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八年级历史教案>2014新教材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2014新教材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详细内容

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 提纲
(重要资料 妥善保管)
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
一、手工工场的出现
出现: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
特点:出现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工人多,分工合作;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影响:商人、银行家和工场主的影响日益增大。
二、新航路的开辟
(一)★原因:(根本)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②对货币尤其是黄金的狂热追求。
③对东方商品的需求。 ④对东方的贸易被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和阿拉伯人操纵。
⑤《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⑥传播基督教。
(二)★条件:
①造船技术和航海知识的进步。 ②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已经传入欧洲,
③“地圆说”的流行。 ④一些欧洲国王的支持。
⑤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 (三)过程
时间1487-148814921497-1498 1519-1522
人物 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 麦哲伦
国别葡萄牙意大利葡萄牙 葡萄牙
航线西欧-好望角
(好迪)西欧-美洲西欧-好望角-
-印度洋(打印)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支持者葡萄牙西班牙葡萄牙 西班牙
★(四)影响
1.积极影响:
(1)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基础。
(2)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3)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促进了动植物品种的交流和传播,如产自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 甘薯传入亚洲和欧洲
2.消极影响:
(1)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殖民国家对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土地和财富,野蛮地屠杀奴役当地居民,贩卖奴隶。
(2印加文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一、文艺复兴运动
(1)背景:中世纪时,欧洲处在天主教会的绝对统治下。教会要求人们服从“上帝”的安排,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人们在神权的束缚下,不能自由表达人的内心的情感。(禁欲主义)
14世纪,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里,新兴的资产阶级认为自己能创造财富,也应该享受生活,他们要求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
★(2)概念: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相信人的力量,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作用于需求,。
(3)地区:首先兴起于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随后传播到法国、德国、英国等其他国家。
★(4)代表人物及作品:
①但丁:意大利 中世纪最后以为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
②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巨匠”;《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莎士比亚: 英国,《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④米开朗琪罗:意大利 ,《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
(5)意义:是一次新兴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思想逐渐从中世纪宗教愚昧、专制主义中解放出来。追求自由、民主与科学。

二、科学革命
★(一)、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 哥白尼:波兰科学家,提出“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人们对自然、自身的看法;鼓励人们去探索自然规律,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② 布鲁诺:意大利科学家,发展了哥白尼学说,提出宇宙是无限的。被火刑。
③ 伽利略:意大利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天文望远镜)
④ 牛顿:英国科学家,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贡献主要在物理学领域,其中最突出的是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
(四)、意义:科学革命诞生了近代科学,旧的观念被打破,科学受到推崇,科学知识得到普及。使自然界不再神秘莫测,人们逐渐触摸到自然界跳动的脉搏,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迎来了技术发明的高潮。
三、启蒙运动
(一)、背景: 17、18世纪,西欧先进的思想家们相信,人类社会也受一定法则的支配,人有能力靠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去发现这个法则,并把这种能力称为“理性”。为了张扬这种理性的力量,他们发展了启蒙运动。
★(二)含义:法国出现一些思想家,号召人们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和天主教会,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三)、代表人物:
① 伏尔泰:启蒙运动的巨匠,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 。倡导君主立宪。倡导自由(我不同意你所说的一切,但我将誓死捍卫你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
② 卢梭:提出人民主权的理论,
③ 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还强调三权互相制约的重要性,即防止腐败和极权。
★(四)、意义:撼动了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统治。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
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的比较
事件时间 首先兴起 主张 代表 斗争对象
文艺复兴14-17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精神达•芬奇、莎士比亚封建神权、专
制主义
启蒙运动17-18世纪 法国、英国等理性主义、天赋人权、三权分
立、人民主权伏尔泰、孟德斯鸠、
卢梭等
自然科学16-17世纪 英国、波兰等 哥白尼、牛顿等

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一、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时间:1640?1689年
★(二)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三)根本原因:查理一世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过程:★①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召开议会。议会中的很多议员拒绝通过征税的法案,并要求限制王权。议会与王权矛盾激化,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②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
★③1649年,议会军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取得战争的胜利,查理一世被押上了断头台,成立共和国。
④旧王朝复辟。
★⑤1688年,资产阶级发动政变,采取不流血的方式推翻了复辟王朝(光荣革命)。
★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对王权做了限制,该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停止法律的实施或者废除法律;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随意征税;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建立常备军。
《权利法案》的通过,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
★(五)、结果及意义:
结果: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议会最终取得对王权的胜利。
意义:性质:是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进步。
国内意义: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世界意义: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二、 美国的诞生(美国独立战争)
★(一)、时间:1775-1783年
★(二)、主要领导人: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
★(三)、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五)、战争过程:①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②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美国独立日)
③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④1781年,美国人民最终打败了英国军队(约克镇),双方转入和平谈判。
⑤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六)、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美国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还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七)、★性质和意义:
★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美国反抗英国的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美国打碎英国的殖民枷锁,为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意义:①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独立。
②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对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的独立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法国大革命
(一)、大革命前的法国:
18世纪晚期,法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全国居民(除国王外)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第二被称为是特权等级,而第三等级处于无权地位。
★(二)、根本原因: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过程: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
★1.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起义军攻克了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这一天成为法国国庆的纪念日。攻占巴士底狱后,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实行君主立宪制,《人权宣言》宣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2. 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举行起义。这次起义废除了君主制,建立共和国,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
★3. 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握了政权,使法国大革命达到顶峰。
(四)、★意义:
法国大革命结束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也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但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法国大革命以后,虽经几次王朝复辟,但共和政体最终确立起来,延续至今。
启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真正动力。法国大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原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同时法国大革命又是启蒙运动的一次伟大实践。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
英国美国法国
时间1640-1688年1775.4-1783年1789.7.14-1794年
根本
原因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
异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英国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领导阶级同资 产 阶 级
性质同资 产 阶 级 革 命
异民族解放战争
重要文献1689《权利法案》限制
王权1776.7.4《独立宣言》美国
诞生1789《人权宣言》
资产阶级反封建
代表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罗伯斯比尔
特点反复性、曲折性、长期性、不彻底性质双重性;得到外国援助
最大、最彻底的革命,由
人民群众推动。
导火线1637年苏格兰人民起义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结果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
阶级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资产阶级统治
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政权形式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共和制
作用扫清了本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对欧美各国的革命都有很大影响。
国内
影响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确立资产阶
级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
清道路。结束英国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
确立比较民主的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
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国际
影响揭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序幕,
推动世界历史进程 对欧洲,拉丁美洲革命起推动作用动摇其他欧洲国家封建制度的
基础,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
大影响
文献对比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时 间1689年1776年7月4日1789年7月14日
内 容

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争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特 点
针对国王专制提出,旨在限制王权针对英国殖民统治提出的,要求平等、自由、独立
针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国王乱征税提出的
作 用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它是美国诞生的标志,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对否定法国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具有进步作用。
相同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体现资产阶级倡导的民主思想,有助于资本主义法制社会的确立。
综合探究五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比较:
时间特点最远到达地方目的(动机)影响
郑和下西洋1405-1433(明朝)时间长、时间早、规模大、船只数量多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友好交往、炫耀国威加强了明朝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和友好往来。
它采取的是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给明朝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而遭废止
哥伦布航海1492时间短、时间晚、规模小、船只数量少美洲寻找黄金、获取商业利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加强各大洲的联系,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推动全球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但导致了对美洲财富土地的掠夺,对印第安人的奴役
对于哥伦布观点:①“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恶魔,必须全盘否定。理由是他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破坏和掠夺。②“欧洲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功臣。必须充分肯定。理由是他发现美洲新大陆具有划时代意义,加强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从而推动世界的文明进程。
历史评价要求全面、客观、公正。哥伦布远航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加剧他们的贫穷和落后;同时在客观上市掠夺的财富成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有其进步性。
对于哥伦布的评价:哥伦布的航海活动,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航线,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联系起来,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 但与此同时,欧洲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使古老的印第安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