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赚钱秘笈>学习就是竞争:生意人更需要学习(一)

学习就是竞争:生意人更需要学习(一)

详细内容

北大的学生埋怨说,来上学的大腕太多了,伙食都贵了。

确实,不光是北大,只要是稍有名气的大学,都办著名目繁多的进修班,上至MBA,下至短期培训,越是价格不菲,越是门庭若市。只要专业设计得好,再有几个名气大的老师,再高的学费也不愁没有人读。就专业的设置来说,最热门的当然是经营管理,教人如何赚钱,自己也就不愁赚不到钱了。

某策划大师公开洗脑,所到之处人头攒动,买一张200元的门票,还要开后门。听完出来的人,个个红光满面,很开窍的样子。

知识和文化空前的值钱。

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市场化是流通领域的市场化。无非就是买进卖出,赚个差价,只要你不怕投机倒把,南下广洲,北上俄罗斯,几年跑下来,没有不赚钱的。

乱世出英雄,当年的陈胜、吴广,一介农民,还称了王,把个秦朝弄得摇摇欲坠。但是最先揭竿的人,总是坐不了江山的,最终把事情搞定的,还是刘邦。历史上无数次的农民起义都是如此,除了客观的诸多原因,恐怕还是与自身的素质有关。最早起事的人,大多是草莽英雄,靠的是侠肝义胆,甚至一身蛮力,本能的东西多一点,深厚的底蕴少一点,终是难成大事。

现在再来看八十年代的倒爷,钱是赚了不少,但素质普遍不高,就凭那几板斧,在风起云涌的改革浪潮中,很难走得更远。

随之而来的第二次市场化浪潮,是生产资料领域的市场化。这时的胆量和体能就已经不太管用了,要想在双轨制当中跑出差价,除了有心计,还得有背景,倒服装和倒钢铁倒土地,那完全是两回事,拿到了批文就等于拿到了钱,权力第一次大规模的成为资本。那时候的知识是不值钱的,没有人能靠知识赚大钱。直到第三次浪潮,90年代初期的金融领域的市场化,知识阶层才看到了一线曙光。股市成了富人的孵化器。尽管除了上市公司本身的员工,要想获得原始股,多少还是得与权力挂钩。但毕竟,有了股民,有了股评家,有了庄家,有了操盘手,这些人都在一个市场里混,而这个市场,是靠头脑吃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