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商“养猪大嫂”的创业故事(一)
详细内容
“养猪,就养出个样子来!”
裴爱萍,晋中开发区鸣李村人,当地野猪养殖大户。她是晋中市致富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晋中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常务理事、晋中市农村女明星,更是鸣李村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大老粗成了养殖专家
今年46岁的裴爱萍,文化水平比较低。当初之所以选择养猪,就是觉得养猪简单。23岁那年,裴爱萍托人买了7头母猪回来,走上了一条养殖的“不归”路。
自打开始养猪,裴爱萍就备受各种猪流行病的困扰。起初养殖规模小,死个一半头还不至于多心疼。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她就承受不住了。2004年,猪场里300多头猪在一场流行病过后,死了三分之一还多,裴爱萍损失了上万元。
“那时的一万,对我来说是个大数!赔得厉害呀!”尽管如此,倔强的裴爱萍还是坚持下来了。知识不多就学,不懂技术就问。裴爱萍认为,既然要养,就一定要养出个名堂来!
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大老粗裴爱萍的养殖能力逐渐提高了。猪吃什么料长得快,怎样避免猪生病,这些细节她说起来头头是道。连长时间和她打交道的专业人员都说,她俨然是个养殖专家!
野猪,你养不成?我能!
随着养殖成本的提高,养家猪不好赚钱了。很多养殖户都开始转行,裴爱萍也开始琢磨换个什么养养。
2008年,裴爱萍看上了野猪养殖。
偶然的一次机会,附近一家野猪养殖场请她去参观。她发现野猪抗病性好,喂料上也不挑。恰巧场主给了她几头小猪让她帮忙养,几个月后,裴爱萍转行了。
养野猪并不简单。野猪出栏时间比家猪多3、4个月;由于肉质更粗,要想有好口感,还要和本地家猪杂交;成年野猪回收率较低,销路不好。
裴爱萍不怕麻烦。纯种野猪不具备圈养条件,她就向技术人员学习野猪和家猪杂交的技术。野猪性子烈,她就将不同月龄的猪分别圈养;野猪肉不好卖,她就拿着加工好的野猪肉亲自上门推销,让人品尝。
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最初带领裴爱萍走上野猪养殖道路的人,养了两年就放弃了。而她却从10头母猪养起,短短三年就养出了大大小小300多头野猪,这个速度不算慢。
就这样,裴爱萍成了晋中远近闻名的野猪养殖大户。
“养猪大嫂”成了合作社领导
20多年过去,昔日的“养猪大嫂”裴大姐当起了领导,成了晋中开发区致富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合作社起步时,没人愿意加入。毕竟有投资就有风险,赔钱怎么办?
致富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门槛很低,只要从事养殖,有一定规模,就可以申请加入。为了吸引大家加入,裴爱萍夫妇挨家挨户奔走,请专家上门给养殖户讲课,将自家的猪苗免费散养在别人家的圈里,到期再以合理的价格回收,帮忙推销鸡蛋等农副产品,免费用自家的粉碎机帮大家粉碎饲料,总算得到了一些养殖户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