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困局难解(一)
详细内容
生产成本攀升,融资渠道堵塞,订单不确定性增加――众多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看不到好转迹象,而且这种局面可能要长期持续
作为中国经济中对景气最为敏感的主体,小微企业的日子近两年来一直很不好过。
欧债危机阴云笼罩,海外订单遭遇寒冬,劳动力和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企业融资困境始终未得到改善,小微企业微博的利润不断受到侵蚀,生存状况愈发艰难。
2011年下半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先后对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数千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今年初完成。这个历时近半年的调查显示,三地发展模式虽有差异,但所面临压力却惊人的相似,而且尽管扶持政策频出,小微企业严峻的生存状况却丝毫不见好转。
过去一年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大幅上升的成本。由于劳动力供需比日趋紧张和物价不断上涨,小微企业的用工成本和生产成本日益沉重。
过去两年间,国内多地上调了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以东莞为例,其最低月工资在2009年为780元,2010年升至920元,2011年进一步增至1100元。
市场定价工资水平也在节节走高。伴随物价上涨,生活成本的攀升推高劳动者的预期工资。多数受访者告诉财新记者,2011年工人工资普遍较2010年上涨20%-30%,部分基数较低的行业甚至出现50%的涨幅,而这种趋势还在延续。这对利润本就薄弱的小微企业来说,已经成为最大的威胁。劳动密集型的小微企业更视之为梦魇。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日前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提出, 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在2004年已经出现,人口抚养比则将在2013年达到最低点,两者之间只有九年时间,远远少于日本、韩国在两个转折点之间三四十年的调整期。“走在经济发展阶段的前面,劳动力短缺会前所未有地表现出来,工资上涨的压力还会继续。”蔡?称。
各地区、各行业的劳动力供需状况不尽相同,劳动力紧缺和用工成本增加程度也有所区别,但工资薪金上涨的趋势已是毋庸置疑。
“人工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去年给2500元,今年就得涨到3000元,不涨工人就跳槽。现在哪儿都缺人,熟练工放走了也不好找,就只好加薪。”北京联志兴诚冷气设备有限公司经理王连智向记者抱怨。在他看来,企业成本上升最大的就是人工成本,但企业主在工资谈判上的筹码越来越少,只能接受,而利润又很难跟上,长此以往,企业经营很难维系。
另一方面,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也在侵蚀企业微薄的利润空间。“能源化工产品一涨价,制冷材料就跟着涨,但我们没法给客户提价。过去一年里,因为这些成本上涨,接近七成的利润都没了。”王连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