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创业,要扫清三大雷区(一)
详细内容
现在是资源整合的时代,独木难撑,因此,生意场上,更多的人选择了“合伙创业”。合伙创业在决策过程中往往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搞不好会降低创业的成功率。关于合伙创业失败的案例不少,往往都是功成业就的时候,也是伙伴各奔东西的时刻,说起来,竟然有些凄凉。那么为什么合伙创业会如此困难呢?如何才能规避合伙创业中隐含的风险呢?
在创业伙伴的选择上,除了家人就是朋友。有数据显示,选择朋友一起创业的人达到百分之四十五。肖国良在一家公司做业务,虽然收益不少,不过总觉得这样给人打工挣不了大钱。在一次商务宴会上,他遇到了大学同学陈博新。这个老陈在一家科研机构工作,稳定,不过日子也是过得不温不火。两个人都觉得自己还年轻,有机会,有能力,就决定一起开办一家软件公司。然而,偏偏他俩时运不济,遇上行业内部震荡,结果公司不仅没有赚大钱,反而背上了一屁股的债。此时的陈博新开始怀念自己在科研院所稳定的工作和待遇,也后悔做出这个冲动的创业决定,内心里埋怨肖国良拉他经商,而肖国良认为这个老同学没帮任何忙,还老是拖后腿,这样两个人不仅没有合伙发财,反而朋友都做不成了。
亲密朋友不等于理想的合作伙伴
点评人:企业战略专家冯春栋
理想的合作者不仅要求知根知底、相互信任,而且要求双方在能力上、性格上都有较好的互补性。默契的合作者有可能在长期的合作中成为知心朋友,但知心的朋友并不一定都能成为最好的合作伙伴,所以在选择合伙者的时候,千万不能感情用事。
马宏源创业前是一个民企的人力资源总监,与一些主动创业的人不一样的是,他是“被创业”。
他工作的民企是个不小的企业,年销售额近2亿元。后来老板撤资不干了,无奈中,他就和该公司的公关总监、销售总监联合组成创业团队。可以说3个人并没有特别的理念,只是在大股东撤资情况下被迫创业。马宏源拿出了300万元入股。
然而300万元资金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耗得差不多了,而随后企业每个月都在亏损!三个股东协商后继续按股份比例投资弥补亏损。于是,马宏源每个月从家里拿钱补亏,大概持续了将近一年。在资金的压力下,马宏源最终退出创业,重新走向打工的生涯。在退出时,不仅股份没有变现,前后投进的300多万元也没有要回来。
创业搭档组成要有三个核心
点评人:企业战略专家冯春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