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海归创业>给海归技术创业者的九个忠告(一)

给海归技术创业者的九个忠告(一)

详细内容

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国内IC设计产业的困境感到迷惑不解。

  在这个产业里,聚集了中国最聪明的头脑(其中绝大多数是海归精英)。政府很舍得花钱支持,VC也很重视,有硅谷的成熟商业模式,又背靠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和消费电子市场。

  但事实很悲哀,远在整个经济的冬天到来之前,这个产业就处在集体委靡之中。不断有公司倒闭的消息,仅有的三家海外上市公司,有两家--中星微(Nasdaq:VIMC)和展讯(Nasdaq:SPRD)都处于亏损之中,市值甚至远远不到1亿美元。

  上个月,我的同事和我一起,专门拜访了中星微的创始人邓中翰,北极光创投的合伙人陈大同,他曾是展迅通信的创始人之一兼CTO,以及一些业内人士。

  有意思的是,每个人都会提到一个台湾公司的名字:联发科(MediaTek Inc., TW:2454),它很像旧社会的“三座大山”,把整个大陆IC设计产业压得无法喘气。

  过去,我的媒体同行常常把联发科称为“黑手机之父”,它比中星微仅仅早出生四年,但如今已经是市值超过80亿美金,年营收约30亿美金,全球第三大手机和第二大数字电视IC设计公司(国内前十大IC设计公司加起来的营收总和也不到它的一半)。更让人郁闷的是,它的成长,它的利润主要都来自于大陆。

  我跟邓中翰博士很认真地探讨了一下这个问题。他觉得联发科虽然厉害,但其技术大都是“偷学”而来的,产品只满足低端市场,而且其客户大都是些中小品牌甚至“山寨机”企业。至于中星微则是通过“自主创新”,正大光明地赢得了今天的价值,赢得了三星、飞利浦、微软等国际大厂对其品牌的认可,这是一条索尼、松下们曾经走过的正道。

  我不能说他的观点不对,但我总觉得这个说法很像《神雕侠侣》里面名门正派的青年才俊永远瞧不上杨过这种到处偷学的流浪儿。

  于是,我上卓越亚马逊买了一本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写的书《竞争力的探求》。在这本书里,老蔡总结自己30年的江湖经验,和盘托出了一套后发国家的技术公司如何成功的实战策略。

  看完以后,我承认自己有点被雷到了。因为联发科的这套策略一点都不神秘。

  完全客户导向,选择规模庞大的应用市场而非细分的利基领域,在市场刚刚进入成熟期时迅速杀入,通过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进行逆向创新,提供真正低成本(但绝对不是低技术)的解决方案,依靠工程师团队而非个别天才作战,用速度、效率和贴身服务来弥补质量上的差距,通过打破行业的现有规则来确立新标准,与自己的上下游结成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