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创业者鲍海明:垃圾处理产业大有可为(一)
详细内容
记者采访鲍海明时,他作为评委刚刚参加完省“千人计划”的专家评审活动赶回宁波。去年,鲍海明作为创业型人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他拥有3个硕士学位――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硕士、清华大学MBA、加拿大约克大学环境与管理硕士。
鲍海明是舟山人,他认为自己和宁波人一样“骨子里涌动着做生意的血”。基于搏击商海的抱负,鲍海明辞去了国家环保总局的工作,远赴加拿大充电。2005年9月,回国一年半后,鲍海明离开当初邀他回国的杉杉集团,创办宁波泰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到如今,创下了1.9亿元的业绩。而今,这位42岁的海归创业者的精彩故事才刚刚开始。
记者 黄银凤
人物印象
谈起垃圾处理如数家珍
鲍海明身宽体胖个头高,在精英企业家中较具有特征。在培育工程举行的活动或者讲课中,他言语不多,如果轮到发言时,他也只略表“我们用另一种方式处理城市垃圾。”
鲍海明的办公室在鄞州中心区一个写字楼的23层,两扇落地窗户一西一南。深秋的夕阳斜落在办公室,充满了暖意。办公室的墙上,端正地挂着几幅字画,隽秀的隶书,水墨的群鱼戏水图。问鲍海明是否喜好书画,他说:“都是朋友送的,挂起来是对朋友的尊重。”
谈到城市垃圾处理时,鲍海明都如数家珍,他说:“我们想做一个更科学处理城市垃圾的企业,缓解垃圾对环境的压力。”
记者 朱菽剑
微点评
这是创业者难得的参照
在节能环保屡屡为创业者黑洞的当下,鲍海明凭着锲而不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一程马拉松式的征程后,鲍海明正步入成功之途。
创业难,选择解决城市垃圾这个有着史诗般责任感的领域切入创业则更难,技术、资金、人才、团队、市场……一个个从无到有,这对梦想创业和正在创业的人是一个难得的参照。我们期待,一个个鲍海明式的创业者,否极“泰来”,越走越远。
点评人:聂子龙 宁波大学商学院MBA中心主任、博士
人物故事
创业路上连续两次“触礁”
鲍海明一心想做垃圾焚烧类的大项目――这也是他在清华攻读时的专业方向。可是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他在商海中连续两次“触礁”。
2004年,杉杉集团郑永刚给远在加拿大的他发来聘书,鲍海明正式加盟杉杉集团,担任杉杉环保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到包头做垃圾资源化项目。这个项目是与加拿大IBM公司合作开发的高端垃圾资源化项目,引进加拿大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同济大学著名教授也参与了项目研发,其核心技术是将垃圾中的有机质分离出来加工成生物有机肥。但由于项目太超前,结果试验发现垃圾里提炼出来的有机质太少,产出不足以支撑项目的庞大投入及后续研发体系。雄心勃勃的鲍海明回国后的首次下海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