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公司运营>三线超市老板口述:降低经营成本的秘密在哪里?(一)

三线超市老板口述:降低经营成本的秘密在哪里?(一)

详细内容

我们是一家设在县级城市的小型连锁超市,各店分布于市区和周边乡镇。在2008年下半年我担任公司总经理时,共有十家店,年销售规模不到一个亿。上任之初,经综合分析认为:公司在现有规模下,除了提升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当时内资外资卖场大量进入本区域市场,能保住原本的份额就不容易了),只有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才能改善和提高经营效益了。因此,全公司就一个较长时期内的经营方针、思路形成了共识。那就是集中全公司的智慧和力量,维绕“减员增效、开源节流,保稳定、促效益”来开展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它就是我们的总方针,一切工作以它为准绳。

 

  在超市的运营中有三大主要成本,人工、水电和租金。首先来看人工成本,由于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家劳动法规的逐步规范,单个员工的使用成本快速上升。员工的工资、福利不提高,他们就会纷纷跳槽(因而在总方针上才有“保稳定”一说)。要减少人工成本,只有在不影响营运的前提下“精兵减政”,减少用工人数、提高人均工资水平。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1、缩减后台部门,简化行政机构,建立大的行政办公室。长期以来,总部行政办、人力资源部、企划部、防损部等四个平级的部门存在职责不清,推委扯皮现象。公司决定把以上四部门合并成一个大的行政办公室统一归一个部门经理负责,也即是公司各职能部门中除营运、采供、财务三个部门以外的所有工作都由行政办公室负责。既提高了效率又有效地精减了机构。累计取消三名部门经理和四名部门经理以下的人员编制,共减少月工资开支25000多元,扣除因提高部门经理工资而增加的开支(总部剩下四个部门经理每人加1200元,共计4800元),实际减少总部工资性开支20000余元。这还不包括每用一位员工的其它福利性开支和用人风险。

  2、重新理顺门店岗位设置,既减少员工编制又要提高员工工资水平。以前,各门店不分大小,均设店长办公室,平时店长、当值主管均在办公室内处理文案工作,虽然要求他们多巡视卖场,但常常就是以有文案工作为由呆在办公室。按照减编的要求,将门店店长办公位置向一线靠拢,原则上要求门店店长需要做文字工作时集中在收银台旁边办公(把店长办公设备移至收银台旁)。既有效克服了店长“官本位”思想又迫使店长多接触一线,直接接触顾客投诉集中区域,同时为1000平米以下的小门店取消专职防损提供了安全保障。在门店贯彻全员防损的理念,取消小门店专职防损员。为了及时监控门店商品被盗情况,我们成立了公司贵重、易盗商品盘点小组,每天不间断地对各店的这类商品进行盘点。从而可以确保在不超过十天的时间内掌握门店防损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另外,在门店实行扁平化管理。改变以往的店长(当值主管)-柜组长(课长)-员工的三级模式管理为店长(当值主管)-员工的二级管理模式。每一位当值主管必须兼管一个柜组长(课长)的工作。同时通过调整流程、运用后台信息技术(下面介绍)来提高单个基层员工的服务半径,提升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基层员工配制。经以上几项调整,门店员工编制缩小了20-30?,公司把门店员工工资人均增加200-300元(确保了员工队伍的稳定),而门店的工资占销售的百分比减少了0。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