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公司运营>下厨房创始人王旭升:一个菜谱网站如何社区化?(一)

下厨房创始人王旭升:一个菜谱网站如何社区化?(一)

详细内容

在传统的菜谱网站里,用户的使用流程是查询菜谱→阅读菜谱→离开网站。但“下厨房”加入了“上传作品”这一环节,即用户可以上传自己阅读菜谱后的学习作品,这样教学者和学习者之间自然就会产生交流互动。另一方面,“上传作品”的用户将这一信息同步到社交网络,又会吸引新的用户来“下厨房”学做菜。“作品”成为驱动社区的关键。

  “作品”就是有多少人做过这道菜。有12万用户在“下厨房”上传过自己的“作品”,平均每个菜谱下面有7个“作品”,这点我们在所有菜谱类应用里遥遥领先。在我们的定义里,菜谱类应用最核心的价值就是“作品”,就像“大众点评”最核心的价值是用户的评价。“作品”能够让用户知道当前哪个菜谱是最热门的,其他人做这道菜时遇到了什么问题,能帮助我们计算现在流行吃什么,提高我们帮助用户发现内容的效率和质量。这比人工编辑的效率要高得多。

  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到我们的内容体系里来,这是我们产品设计的核心。在我看来,社区化的关键,就是要让人感觉是平等的。

  首先,我们让生产的门槛变低。写一个菜谱是非常繁琐的事情。做饭还算容易,但你同时又要是个摄影达人,还要写文字步骤。我们就要努力简化创作菜谱的流程。

  学习菜谱的用户是大多数,我们会刻意引导他们上传自己的作品。第一要让用户认知到作品是可以上传的。第二是后续,上传作品之后马上有人和你打招呼,这样就会有成就感。

  以前,我们把学习作品按照“点赞数”进行排序,但是用户看到别人做的很好,往往就不好意思上传自己的作品了。之后我们调整为按照“上传时间”排序,用户看到几小时前有人做过这道菜,说明这道菜很热门。这道菜的菜谱图片非常好看,但是最新的学习作品可能很一般,这样用户就有信心上传自己的作品了。如此调整后,“作品”数得到了小幅提升。

  其次,我们让互动的门槛变低。我们设计了几个路径,人和人之间有“关注”关系,还有互相赞美。给厨友“点赞”很容易,厨友互动让用户有信心上传自己的作品。反馈的生态让菜谱的生产者愉悦。我写一个方子,很多人照着做,就很有成就感。社区里还会产生一些圈子,他们本来互不相识分散在全国各地,因为美食爱好聚在一起,他们会集体换头像,或互相寄礼物,很多热门菜谱都是由这些小圈子引爆的。

  我们最近的改版就凸显了从工具到社区的转变。之前,“下厨房”的首页都是围绕着对内容的发现。现在,我们把人暴露出来了,所有功能都围绕着展示人。 “添加厨友”,“关注的厨友”,特别是每个菜谱都强调了作者。人可以让内容有标签感。就像大家逛街时只会去自己喜欢的店,人就是菜谱的品牌,可以解决选择障碍,帮用户最快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