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就不要“中层”了(一)
详细内容
这几天不断地有人转发所谓的“干货儿”,是一家著名企业的董事局主席谈话整理稿。其中大力推崇所谓的“互联网思维”,说是互联网思维是对“传统制造业的颠覆”,“互联网条件下就不需要中层干部了”等等谬论。
且不说谁能真正地搞懂什么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Google、百度了一下中文,网上到处都是解释,但最终我也没有弄明白他们是在说些啥意思,反而把我搞得有点晕;然后是搜索英文“inter thinking way”,在英语里面,似乎根本就没有这个定义!所以我就纳闷儿了,老外比咱玩网要早一些,人家怎么至今还没有弄出个什么互联网思维来?
然后,我们就到处在“应用互联网思维”了?
这个企业家说,因为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管理理论”,甚至是“把所有的经典的东西都颠覆了”,所以,“现在有互联网了,我一下子连到了每一个店,何必要这批人呢?把上面的意图贯彻下去,把下面的情况收集上来了,而且这个信息还不准,我信息化把所有的人都连在一起,这个量非常大。”,所以,我去年“裁掉一万六千人,今年还要裁掉一万人”!
您说要裁员,您裁就是了,何必借口互联网,搞得遮遮掩掩的?!企业本来就不是家,裁员没什么可丢人的嘛。
如果说通过互联网,让终端客户可以更直接地联系厂家,做所谓的C2B,可以省掉供应链的一些中间渠道环节,这个还是可以理解的,尽管至少中间还有个电商,但这跟“中层管理者”有什么直接关系呢?
这话让人很容易想起所谓“组织结构扁平化”以及精益生产讲的“单件流”、“零库存”等等。
所谓的组织结构扁平化,业界吹嘘了很多年,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你看到过哪个国家的军 队是普通士兵直接向集团军司令汇报工作的?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甚至是师长、军长,不是还照常存在吗?即使全球做制造业最好的德国、日本等企业,不也是有VP(副总裁)、Director(总监)、SM(高级经理)、M(经理)、部长、课长吗?
千万不要提微软等纯粹的软件企业的组织扁平化问题,但即使微软,也至少有一堆PM(项目经理)之类的中层干部吧?
精益生产提倡的“单件流”是个不错的概念,但是那是有一定的适应条件的,随随便便一个产品,你就能搞什么单件流?
更不要提什么“零库存”了,那也不是随便哪个企业、哪类产品、哪个供应商都可以玩的。靠着自己在“供需链”里面的霸主地位,逼着供应商去做所谓的VMI(供应商管理库存)、JIT(及时制交付,有人也翻译成零库存),那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该干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