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捐赠”慈善模式有违慈善本质
详细内容
河南富豪张云甫承诺5年内以慈善义卖的方式向河南慈善总会捐献1000万元人民币,此举得到社会舆论的高度赞扬。但出于种种原因,计划夭折,慈善总会也与富豪本人失去联系。专家指出,此类捐赠属于公关捐赠,为广告效应而不守信用会丧失慈善事业本意(11月13日《东方今报》)。
对于时下盛行的“公关捐赠”的慈善模式,我以为别说是完全的“跳票”,即使其为社会慈善事业在事实上贡献了相当大的财富份额,其理念和行为方式都是有违慈善本质的。
慈善之所以成为一种美德,就在于其体现了最纯正的社会良心和公共的善良本质,而不搀杂任何私欲和利益考虑。“公关捐赠”的盛行,是因为慈善机构需要善款,而捐赠人需要广告效应的“互相需要”决定的。事实上,慈善若不恪守其独立性和尊严意识,极易成为利益集团的寻租对象,而成为某种利益交换工具,而这无疑会使真正的爱心大受伤害,打击尚处于脆弱成长过程中的公众慈善信心。
公关捐赠表现了慈善机构的饥不择食,也揭示了慈善事业的梗阻所在:欲贯彻和传播真正的慈善理念,慈善机构必须是“劝善”机构而不是“诱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