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创业防骗>创业中常见的诈骗陷阱(一)

创业中常见的诈骗陷阱(一)

详细内容

“创业有风险,下海需谨慎”。创业者一夜之间被骗巨款的案例并不鲜见。以下由资深创业指导专家夏定海教授、郑友男教授针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为创业者指点迷津。

  案例:余先生2002年投资开办了一家小企业,如今企业发展势头相当不错,但资金有限,想通过融资扩大业务。他先后找了多家风险投资公司和投资中介公司。有些投资商看该企业规模较小而一口回绝,有些收下了项目资料,但始终没有回音。当余先生快失去信心之时,终于有一家投资公司表示感兴趣。这家公司自称是大型国有企业下属的风险投资公司,公司人员由项目专员、助理、副总、总监等组成,对余先生的项目询问得很详细,评价很好。投资部总监还表示“先做朋友,再做项目”。余先生非常感动,因此在投资公司提出要考查项目的真实性并按惯例由项目方先预付考察费时,他毫无防备之心。钱寄出去后不久,那家投资公司的电话、投资总监的手机号码全成了空号。

  点评:很多创业者认为,融资就是别人给钱,不会遇到骗子。其实不然。伎俩高明的诈骗者会利用某些创业者急于找米下锅的心态,让创业者觉得遇上了“贵人”。他们会夸口自己公司规模、专业程度以取得创业者的信任,然后对融资项目大加赞赏,最后借考察项目名义骗取考察费、公关费等,收费后就销声匿迹。因此,融资者应该找正规的投资公司。除了要对投资公司的背景进行全面调查,还需要保持警惕的心态,特别是对各种付款要求,多问几个为什么,必要时可运用法律合同来保障自己的利益。

 

  案例:李先生开了一家专门从事代理业务的公司,原以为金钱交易全在上下家,他只在事成后收取代理费,风险不大。一天,李先生接到自称是湖北振兴实业总公司业务经理打来的“合作”电话,委托他为该公司“拳头产品”――高分子净化膜华南地区总代理,并随后寄来了详细资料(包括产品介绍说明书、可供产品目录、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高分子净化膜销售补充说明书等)。李先生看其手续齐全,便在专业网站上发布了相关信息,几天后便有了“回音”,广东某养殖户来电说急需4000米高分子净化膜,金额共计27万元。李先生估算这笔交易自己可赚取几万元的代理费,于是马上与上家联系。上家爽快地答应,但需立即支付货款。李先生通知下家后,对方立即派人送来了上万元的定金,表示实在太忙,需要李先生帮忙先提货,事后加付提货费。李先生不想放弃到手的“肥肉”,便帮提货并垫付了货款,可第二天事情全都变了:下家表示暂时不需要这批货了,而上家的“负责人”怎么也联系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