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创业点评>深度解析中国的“山寨”文化(一)

深度解析中国的“山寨”文化(一)

详细内容

“山寨”这个词的中文字面意思是“山中的城堡”,原本用来指西方厂商不屑于谈论的假冒伪劣制品。尽管这个词可以用在任何假冒产品上,但现在它往往特指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分析师认为,每年在中国国内和出口市场上卖出的“山寨机”至少有1.5亿部。

仿造的手机通常都会有些出乎意料的功能:正品所没有的摄像头,额外的插口或不寻常的连接口。当正规的移动厂商视双槽为禁区时,山寨厂商抓住了消费者的需求,方便客户在不同的电信提供商之间切换来节省话费。

山寨机并非都不靠谱。技术专家简•奇普蔡斯认为,新一代的仿造品,通常难以和真品区分开来,而且性能也不错。

通过研究先进厂商的新设备,山寨企业家进行了改进,既满足了消费者,也促进了创新。如果将这种模式理解为一种为获得更好设备的开源运动,可能会解决一些世界上最难的问题。

在中国,创意从蓝图进入市场的过程被加速到了最大。在这里,电子设备上市的时间不过是几个星期的事情。如果创新的速度能够影响到全国科技发展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消费品,还是绿色能源,那会是怎样一种场景?

过去,西方巨头和山寨公司打交道的仅仅是律师。但这种关系在悄然变化。诺基亚去年发布了两款双卡双待手机,就源于山寨厂商对多 SIM 卡插槽手机尝试的成功。这一举动符合奇普蔡斯的观察:制造商各自借鉴并迅速应用到自己的产品中,在改进产品的同时适应当地的用户偏好。山寨代表了一种激进的商业创新模式,而不是冒牌货这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