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创业成功>王石回忆创业岁月 自诩投机高手(一)

王石回忆创业岁月 自诩投机高手(一)

详细内容

“7年之后再登珠峰,山上冰川变化之大可谓触目惊心!如果说7年前登顶更多是英雄主义情结,7年后感受到更多的是环保行动的使命感。”此次登顶前,王石发起了旨在通过生活垃圾的前端分类减量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零公里行动”。

  “有人说,你名字里的‘石’隐喻了要和山打交道的命运?”记者一见面就问道。

  “我的名字来得简单却郑重,我母亲姓石,将父姓和母姓集于一身,应该是一种由衷的宠爱,更是一种无言的期待。尽管姐妹兄弟有8个,唯独我享有这个权利。”王石的嘴角泛起了一丝微笑。

  1951年1月,王石出生于广西柳州市一个军人家庭,父亲转业后在郑州铁路局工作,后任柳州铁路局副局长,母亲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锡伯族妇女。“我祖上曾入清朝的镶蓝旗任将官,太姥爷是张作霖的少将旅长,东北军不抵抗时,出家当了道士。我和我的姐妹都非常爱看梅里美的作品,喜欢其中异族的、诡异的东西。”王石说,“尤其是《高龙巴》那种远离大陆的小岛上的风情!”王石一直认为自己身上还流着祖辈们野性、躁动和不安分的血液。“我一直向往大陆之外的碧海蓝天,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肯定会做一名航海家,在世界各个大陆之间飘荡。”

  改革开放“创业家”

  17岁那年,王石参军入伍了,部队生活的磨砺对他日后的成功有巨大价值。“冰天雪地里,裸露的手指都冻僵了,还要继续修车。后来到了深圳,再苦的环境也就不觉得了。”

  年轻的王石,心头始终存在着一种想要出人头地的念头。复员就业时,王石做了惊人决定:“我那时完全可以到政府开小车,可我宁愿去抡大锤。”

  1980年,王石参加招聘考试,进入广东外经委负责招商引资工作。“春秋两季跑广交会,整天高级宾馆进出,是属于风头最劲的部门。但我放弃了,选择到深圳创业。骨子里我更喜欢上世纪80年代的创业生活。一切都是从头做起,货场搬运、饲料推销,还兼司机、出纳。”王石靠做中介商卖玉米赚了300万元,被称为“饲料大王”。

  1984年他开办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经营从日本进口的电器、仪器产品,同时还搞服装厂、手表厂、饮料厂、印刷厂等。“回过头来看上世纪80年代深圳的企业,几乎都是什么赚钱就干什么,从贸易到股票、地产、期货,赚的都是高额利润。创业的概念就是要打破秩序,而这个秩序又存在,所以不可避免要走边缘政策,我那时也是投机高手,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之外,基本万科都涉及到了。”

  “后来公司出了名,风光的一面百分之百地被外界传诵,经历的酸甜苦辣、切肤之痛只有自己知道。那时一块面包当一顿午餐在我看来很正常,领着民工扛150斤一袋的饲料,也很正常。低潮时情绪低落到一句话也不想多说,就像患了自闭症。怎么熬过来的?有一点,自信心还没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