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创业成功>淘金沙产业:“技术狂人”秦升益的另类之道(一)

淘金沙产业:“技术狂人”秦升益的另类之道(一)

详细内容

1992年冬天,29岁的秦升益打算来京创业。父亲对他的这一选择极其不理解:假如失败了,怎么办?

  此前的1990年他就获得国家发明奖,被所在的济南铸造锻压研究所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奖励了三室一厅的一套住房。“很多人工作到五六十岁,都不见得有这样的待遇”。

  但秦升益执拗地说:大不了再回家种地。“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种田的,也没什么损失”。

  此前参观联想等中关村企业的经历,让秦升益萌生了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全国、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企业的意愿。1993年,仁创集团前身北京市长城铸造新技术开发公司成立。

  中国人习惯说,盖棺定论。大概是指要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其实很难。令人难以理解的是,秦升益却没有急于用公司的成功来证明自己当初决策的正确性。

  这家成立17年的企业,注册资金仍仅为5300万人民币。1997年秦升益成为仁创的控制人,控制其87%的股权,而剩下13%的股权由7位自然人持有,拥有70多种自主研发产品、30多项专利。据本报获得的资料,2008年仁创对外宣称其销售收入为1.8亿元人民币,利润率不足15%.

  “做事不过三要素,目标、路径以及节奏。”秦升益称,“作为企业的领导人,我必须把握好这个节奏。”

  但2009年仁创决定进入大规模扩张阶段,资金、人才、生产等各个环节的需求都将急速扩张。回避与VC、PE进行股权投资合作的秦升益,即使不被“老员工理解”,仁创亦尝试走一条独有的扩张方式。

  跳跃式的沙产业链

  用沙子制造各种产品、开采能源,甚至治水,仁创所有的生意,都围绕“沙产业”跳跃式展开:从工艺品、瓷砖,到用于机械精密铸造材料、石油油井支撑剂、水井,从中南海、水立方到大庆油田。

  秦升益最近开始琢磨怎么把仁创的新产品“云创泉”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因为这是最近人们“最关心的事情”――近期的北方大旱,蓄水防旱更为紧急。

  仁创2009年就打算做这个。秦升益希望生产一种沙子,气体可以通过却可以阻隔水,“假如把这个沙子铺在由仁创的透水砖砌成的井里,雨水通过透水砖渗入井里,水就可以存在这口井里,不易挥发”。农田浇灌可以直接从这里取水。

  与修水库相比,这种田间地头的地下水库不仅成本低、没有安全隐患,还可以形成自我循环,避免农药污染下游水源。相对于钢筋水泥造的水窖,则又接通了地气,使水不会腐败变臭。

  从1984年开始接触沙子,秦升益与仁创就在沙产业中攻城略地。在仁创的展示厅里,有沙子做的工艺品,有沙子做的各式各样的地板砖,还有水透不过去但是油可以透过去的沙子,还有各种普通人想都想不到的东西――但都是沙子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