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财富人物>“海尔”张瑞敏 极限生存二十年(一)

“海尔”张瑞敏 极限生存二十年(一)

详细内容

2005年6月13日,位于中国青岛这座美丽海滨城市的海尔集团,因为《金融时报》网站上的一则消息而让它一下子成为各路财经媒体关注的焦点,消息称:\海尔欲收购美国第四大家电企业美泰集团(Maytag)--这家美国百年老牌家电,收购后海尔将有足够的力量和惠而普、通用抗衡\。与外界的强烈呼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尔内部却非常平静,表示\密切关注,但尚未做任何决定\。半年之前,\海尔跨进世界500强的门槛\被低调处理,这次又不例外。一方面,当然是尘埃尚未落定,另外一方面,则是海尔及其张瑞敏近几年来愈发成熟的表现。

  2005年4月23日,在青岛海尔集团那个著名的\外方内圆\被张瑞敏称作\思方行圆\的大楼内,《人力资本》一行数人见到张瑞敏时,张瑞敏神采奕奕的表情掩饰不住内心的疲惫,一个小时的访谈被精确到分钟,因为接下来,还有一个会议等着他参加。这个生于1949年1月5日的男人,他的生活就这样被工作无情地全部占据着,已经占据了20年。

  在外人看来,张瑞敏从来就是风光无限,就在我们见到张瑞敏的这一个月,他又荣登\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年度排行榜\的榜首,但内心的孤独,在这二十年当中却一直\不足为外人道\。只能在《道德经》中从千年之前的古代哲学那里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共鸣。如果评一个\中国最孤独的企业家排行榜\,我相信张瑞敏占据榜首才是真正的实至名归。

  我们试图拨开罩在张瑞敏身上的种种迷雾,紧紧扣住成就张瑞敏的4个关键词,用一种新的方式,诠释张瑞敏的成功之道。


  关键词:逆向思维

  正如当年毛泽东主席带领弱小的红军能打下中国,就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就是\不按常理出牌\。

  1989年,有一段时间的晚上,张瑞敏睡不好觉。在这之前的4年时间,冰箱是稀缺产品,只要有产量,就会有利润,没有几家企业关注质量背后的品牌问题。但在张瑞敏看来,品牌才是最具生命力的东西。所以,当别的厂家先抓产量后顾质量的时候,张瑞敏把质量放到了第一位,这种决策自然使得海尔的市场和利润都受到了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