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错误的月子观念要纠正(一)
详细内容
中国人自古就有产后坐月子的习俗,古人还总结出一套传统月子观念。经过现代科学理论的检验,这些传统观念中的多数还是很有道理的,但也有些观念并没有科学根据,甚至是错误的,如果依然按照这些错误观念去做,对妈妈和宝宝的健康都没有益处。因此科学坐月子,首先要纠正下面一些错误的月子观念。
错误观念1:坐月子要门窗紧闭,身体捂得严严实实
有的新妈妈在坐月子时,家人把屋子封得很严实,不仅门窗紧闭,连窗帘也要拉上,即使是炎热的夏季,也要长衣、长裤、帽子、围巾一起上,说是怕"受风",这种做法俗称"捂月子"。其实这样做对新妈妈和宝宝都是极其不利的。
首先,室内空气不流通,污浊的空气对新妈妈和宝宝的健康都是有害的。分娩后妈妈的身体虚弱,需要有新鲜的空气以消除疲劳,恢复健康;宝宝出生后生长发育很快,不仅需要充足的营养,也需要良好的环境,应当在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卫生清洁的环境中生长。
尤其在夏季,门窗紧闭,必然造成室内潮湿,产生大量细菌,侵害人体。新妈妈和宝宝处于身体虚弱、娇嫩时期,抵抗力差,经不起细菌的侵蚀,极易生病。坐月子时可以比平常适当多穿一点,但是没有必要捂得太多太严,夏季更不要穿太多,否则汗液不能蒸发,影响体内散热,很容易造成产后中暑。产后中暑的情况每年均有发生,而中暑很不利于产妇的身体恢复。
无论妈妈还是宝宝,都需要阳光的照射。只有经常晒晒太阳,身体的新陈代谢才会正常。如果把自己捂得过严,整日不见阳光,会阻碍新妈妈的恢复和宝宝的发育,宝宝长期得不到阳光的照射,还容易患佝偻病。
因此,每天应至少保证开窗通风1小时。通风的时候,妈妈和宝宝可以暂时去其他房间,这样就能避免对流风直吹身体了。
错误观念2:坐月子要卧床休息,尽量少下地活动
传统观念认为分娩后必须卧床休息,要躺上1个月才能出房门。有些新妈妈产后一直不下床,为宝宝喂奶也采取卧位。其实不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产后都需要早期下床活动,以防止下肢血液循环不畅,造成下肢静脉血栓。长期不下床活动,下肢肌肉还可能产生废用性萎缩,给今后正常生活造成麻烦。
因此,正常分娩后24小时就可以在床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恢复性活动,并及早下床活动,进行产褥期保健操与产后形体恢复操。积极的锻炼不仅有助于子宫的恢复,还能促进盆底、会阴肌肉弹性的恢复,对产后性生活很有益。
不过,产后身体比较虚弱,活动量要适当,不可进行剧烈运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避免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