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励志正能量>散文你的人生

散文你的人生

详细内容

第一篇:《激励你一生的经典散文_第四章以德为本的人生》

克制的美德

美国罗斯金

明智的法规和适当的克制,对于高尚的民族而言,虽说在某种程度上不免有点累赘,但它们毕竟不是束人手足的锁链而是护身的铠甲,是力量的体现。请记住,正是这种克制的必要性,如同劳动的必要性一样,值得人类崇敬。

每天,你都可以听到无数蠢人高谈自由,就好像它是无上光荣的东西,其实远非如此。从总体上来讲,从广义上来讲,自由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东西,它不过是低级动物的一种属性而已。

任何人,包括伟人都不能像游鱼那般自由自在。人可以有所为,又必须有所不为,而鱼却可以为所欲为。集天下之领土于一体,其总面积也抵不上半个海洋大;纵使将世上所有的运载工具都用上,也难比水中鱼凭鳍游来得方便。

你只要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就会发现,正是这种克制,而不是自由被人类引以为荣;进而言之,即使低级动物也是如此。

蝴蝶比蜜蜂自由得多,可人们却更赞赏蜜蜂,不就是因为它善于遵从自己社会的某种规则吗?自由与克制这两个概念,后者通常更具美德性,从而更显得光荣。

的确,关于这类事物以及其他类似之物,你绝不可能简单地从抽象中得出最后的结论。因为,对于自由与克制,倘若你简单地加以选择,则两者都是好的;反之,两者都是坏的。

但是,在这两者中,能显示人类高级性质的,还有赖于克制。而且,上自天使的职责,下至昆虫的劳作,从星体的均衡到灰尘的引力,一切生物、事物的权利和荣耀,都归于克制而不是自由。

太阳是不自由的,枯叶却自由得很;人体的各部分没有自由,整体却很和谐。相反,如果各部分有了自由,势必导致整体的溃散。

真正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戴着镣铐跳舞,更能产生令人震撼的力量。信守某种人生或生活中的基本法则,更符合自由的内涵。自由,并非无政府主义的散漫与放纵,遵循人生规律的自由,才能让我们品尝到其中的甘美与独特。在成长历程中,我们应该仔细地参悟自由与克制的关系,努力做到庄严与洒脱并重。

德行

法国伏尔泰

德行是什么呢?德行就是对别人好。除了我做好事之外,还有别的什么东西可以叫做德行吗?我很穷,你便慷慨解囊,在我危难之际,你来鼎力相助,别人欺骗了我,你却把真实情况告诉我;别人怠慢了我,你却来安慰我;我不知道怎么解决的问题,你来帮助我,给我解答,我自然毫无疑问地称你为有德行之人。

你有节制,这与我有什么相关,这是你奉行的养生之道,你因此会身康体健。

你有信仰和德望,我祝贺你,你因此心身安康。

但谨言慎行只是使自身获得优良的品质,却非对别人的善行。品德端正的人却能造福人类。

但只许有益于他人的品德吗?当然,我们怎么能够承认其他品德呢?我们生活在社会里,只有有益于社会的事才是好的。一个独善其身的人可能饮食有节,信心虔诚,他也许穿的只是一身破衣服,那么,他也许是个圣徒。只有当他做了一些善事,别人受到恩惠之后,我们才可能称他为德高望重。一个孤独的人,既不为害于人,但也不对人有益,他对我们来说是无所谓的。

人间的德行就是彼此为善,没有为善于人的人就不算是有德的人。倘若一个圣徒生活在人间,必定会造福于人的。但是他若远隔人世,人也就有理由不给他德高望重的称呼。只对自己好的人,对于我们没有什么好处。

可如果一个人关起门来,大吃大喝,荒淫无度,他便是个无德行的人了;那么反过来,他若有相反的品质,也就是个有德行的人了。这却是我不能同意的。倘若这个人具有您说的这类缺点,这是个很坏的人,但是这些丑事既然无害于社会,对于社会来说,也就无可非议了。

可是设想一下,若他到社会上胡作非为,则是作恶多端了,但如能说这个荒淫无度的人却很可能是个坏家伙,则不可以说,那个饮食有节、清洁干净的隐士一定是个好人,因为社会上恶德有加无减,美德却日渐稀少。

德行就是一个人美好的品德的体现。一个拥有德行的人获得的不仅仅是内心的平和,还将获得他人对其德行的尊敬。

达·芬奇说:“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美德是一杯香茗,是一杯美酒,是一朵芳香四溢的鲜花。美德可以让心灵变得愉悦而坚定,心灵被美德占据,一切污秽和邪恶便失去了生存的空间,生命也将永远不会枯萎。

生活中,人们推崇自制、善良等基本品质,因为它们是一种美德。这些美德,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散发着熠熠的光芒,在灵魂与意识之上给我们以观照和激励。正因为我们有了对美德的盼望,探索的脚步才时刻充满力量;也正因为有了美德的滋润,我们才永葆希望之源的常青;正因为有了美德的牵引,我们才会在沧桑与风雨的日子里不偏离前进的信念和航向;正因为有了美德的积淀,生命才变得如山一样不屈,如海一样博大„„青少年处在成长的阶段,更应该培养决定自己一生的优良美德。这样你才能在健康的土地上成长,沐浴着阳光雨露,接受美好的事物。要知道,一切美好的品质和本性,像来自纯净之地的和煦春风,吹进了人们的心扉,不知不觉地我们的心灵就与一切美好的事物拉近了,对它们有了天然的亲近之感。在成长的岁月中撒下一颗颗“美德的种子”,有一天,当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并为你带来丰硕的果实时,你便能够尝到人生的美妙和甘甜„„

名誉

德国叔本华

第二篇:《激励你一生的经典散文_序言》

在漫漫的人生之路上,我们根本无法预料要经历多少坎坷。在每一次的成功背后,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假如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然而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

鉴于此,我们编著了此套《青少年好修养大课堂》,作为青少年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激励和丰富自己的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目标而奋斗。

《激励你一生的警句格言》——从名人的警句格言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激励你一生的成功法则》——从他人的成功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激励你一生的演讲词》——激动人心的演讲,塑造人生的丰碑;„„

书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引导人的一生走向成功。卡耐基曾经说过:“人生的价值,就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正是如此,人生最值得回味的地方并不在功成名就之时。”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也是一切人生理念的思想基础。

第三篇:《哲理散文:人生三题》

人生三题

青年

纪德在日记写下他年轻时的心态:

“在我的生活中,没有一件事是持续不断的,没有一件事是固定不变的,我有时相似,有时相异,交错无已。……”

纪德一生写了六十年的日记,以上的话是写于年轻的时代。

谁没有年轻过?年轻是一个幻想和梦想的年龄,也是一个多变的年龄。今天有满脑子的宏图大计,明天可能是一脑子的空白,今天的兴趣和嗜好,可能是明天的厌恶和唾弃……

这个年纪是一个变的年纪,有时是缓变,有时是剧变,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这也是一个矛盾的年纪。

纪德说:“只有在变动中,我才能寻得自我的均衡。”

这句话有点哲理的味道。变是流动的,在流动中,才可以透现生命的真谛,正如一道流水,流动才显见明澈;不流动,便是一泓死水,死水是暗澹的。

青年是尝试的、求变的、奋斗的年龄。

中年

如果人生是一道流水,那中年是瀑布和激流汇集的地方,呈现跌宕腾挪后的和缓。因此,人生和事业的转折点往往是从这里开始,这往往是剧变后的转折。

人到中年,也是人生长河中的中流,不急也不缓,没有翻江倒海的怒潮,也激不起狂飕式的漩涡。

莎翁说:“你既非鹤发,也不是童颜,只不过一个饱餐后的酣梦——梦想着人生底两边。”

急风暴雨式的少年和青年已过去了,壮年和老年还在前头,不远也不近。绚烂归于平淡,中年是在绚烂的尾声和平淡中开始的,这也是事业的开始。

如果说青年是事业的建基,中年则是事业走向稳定和发展。稳定,因而世故。过去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和棱角,被现实生活逐渐磨得圆滑光亮,因而,开始体味到世态炎凉。当事业的失意,命途的多舛,一股酸水往上涌,就会想到郁达夫的两句诗:“哀乐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

老年

老年是从白发开始的。我想,白发是人生理上的一次质变。人到青年、中年,生理上也有变化,但没有到老年变化得大。

流水经过高处而下,喷雪迸珠之后,到中流,河床变得宽敞和开阔,水流速度也平缓了,再到下游,已缓慢得有沙泥的堆积,老年是流水中的下游,新陈代谢明显地迟缓了,遗下的是衰老的现象:白发是其表征。

有一首描写白发的诗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将白发喻作人生的愁思,这是从生理的变化而言。有时白发也不一定是衰老的迹象。从心态来说,有人老心不老的说法。人老,心态是青春的,有活力的,这不是真正的老;人不老,心态是老的,暮气沉沉的,泛不起一点涟漪,这才是真正的衰老。{散文你的人生}.

有一位西方心理学家说,“不要管年纪,老不老,看你的心境。”

人生也要常回头看看

人应该是向前走,但“万事回头看”也是人生的智慧之一。

在很多的时候,人生需要经常“回头看”的。常回头看看,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回头,有我们的出发点,有我们的前车之鉴,有我们成功的欢愉。

常回头看看,就是要经常梳理自己的经历。

常回头看看,就是要常检点自己的为人处世,把自己走过的路看得更清、更全、更远,从而站在高处主动校正自己的坐标和目标,把今天的路走好,把明天的路走得更坚实、更稳健、更成功。

常回头看看,就是要检查自己的缺点,就是看自己的性情、说话做事的方式、对待困难的态度、面对名利的心境,从而使自己更清醒、更理智、更智慧。

常回头看看,就是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教训,就是将自己的缺点看的全一些、严一些,从而使自己常处于清醒的状态,避免顾影自怜。

常回头看看,把自己的教训看得深一些、重一些,主动吸取,谨慎把握,使自己的人生多一份快慰,少一份惋惜;多一份幸福,少一份不幸;多一份成功,少一份失败。

常回头看看,人人都渴望成功,而迈向成功之路的回头看也是不可少的。因为向前看是梦想、是目标;而向后看是结果、是弥补。有多少事,如果当初回头看看,就会做得更好;有多少人,如果能回头一看,就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

常回头看看,数一数自己走过的脚印和道路,总结一下有没有走偏方向,做没有做错事,清点未完成的心愿,捡拾失败的教训,这是一种睿智和练达。

常回头看看,可以减少忧愁,可以多增快乐,可以少做错事,可以开阔视野,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不乱放寸……{散文你的人生}.

常回头看看,让我们拨开生活的迷雾,找准前进的方向。

常回头看看,让我们重温成功的甜美。成功似酒,愈久愈醇厚。当风烛残年之时,无需悲叹,因为曾经辉煌。凋残的花,应记住盛开的绚烂,而不至于感时伤世。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边上的壮士若是回想从前的辉煌该会卷土重来吧!何至一蹶不振,凄惨如此!常回看看,让我们找到人生的价值,而非自暴自弃。

常回头看看,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也有太多的人事纠纷、功过是非、恩恩怨怨,也有太多的欲望满足不了的痛苦与遗憾。做人,做一个大气的人,需要足够的心胸、清醒的心智,走过岁月,笑对人生,淡泊自如。看淡,不是不求进取,不是没有是非,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没有追求,而是以超然的灵魂对待生活和人生。古人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我们远离尘嚣,淡泊名利,人生真谛方在其中。

常回头看看,人生只有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也许,应该属于你的“名”,得到者非你;也许应该是你的“利”,拥有者非你。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真正体现人生价值的,不是一个人名利的多少,而是看你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你是否拥有足

够的自信与坦诚。天空如洗,远山如黛,世界恒久,人乃烟云,看透,方能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看透,大可利国,小可利家、利身。

常回头看看,是为明了下一步踏向何处;回头看,是为展望更美好的未来。风物长宜放眼量,看远,既是人生目标,也是追求过程,更是人生境界。目标引领成长,过程充盈人生,境界提升形象。

人生需要沉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更加优秀。人生需要积累,只有常回头看看,才能在品味得失和甜苦中升华。常回头看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生有惰性,人生常迷失。你会抱怨老天的不公,你会慨叹命运的不济;你会怨恨领导缺少慧眼,你会遗憾朋友无由背叛;数落别人的缺点你可以如数家珍,反省自我的不足你可以搜肠刮肚……所以,人生回头看,需要一定的诚意和心胸,需要一定的毅力与韧性。

常回头看看吧!

信任[美]戴维·威斯格特

信任一个人有时需要许多年的时间,因此,有些人甚至终其一生也没有真正信任过任何一个人。

倘若你只信任那些能够讨你欢心的人,那是毫无意义的;

倘若你信任你所见到的每一个人,那你就是一个傻瓜;

倘若你毫不犹疑、匆匆忙忙地去信任一个人,那你就可能也会那么快地被你所信任的那个人背弃;

倘若你只是出于某种肤浅的需要去信任一个人,那么旋踵而来的可能就是恼人的猜忌和背叛;

但倘若你迟迟不敢去信任一个值得你信任的人,那永远不能获得爱的甘甜和人间的温暖,你的一生也将会因此而黯淡无光。

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信任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你有义务去信任另一个人,除非你能证实那个人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权受到另一个人的信任,除非你已被证实不值得那个人信任。

人生没有失败

一个故事,总要留点遗憾才有令人感到的美丽;

一种结局,常需存有惋惜方显言尽意未穷的回味。

挫折纵然无情,却给人无尽的砥砺;失败固然残忍,却使人趋于顽强。

人生就在这样不甘寂寞与幻灭中周而复始演绎出一幕幕亘古至今的忧伤和难忘——人生多风雨,世事足悲泣。

终于发现:是自己奢望太高——何不归于平淡?!是自己不尽完美——何不奋起直追?!

隐逸南山——人生玄机与亦得亦失的倏然顿悟;卧薪尝胆——内心痛楚与周身志力的再次凝聚。

坎坷和泥泞,不足以停滞前行的步履——失败中同样浇铸着辉煌;

阳光和坦途,更需要助长奋进的勇气——功成名后体验出胜利的艰辛。

人生没有失败——

一湾溪流,曲折回转中竟会激起怡心旷神的鸣响;

一波巨澜,潮涌潮退时更能叠出惊魂荡魄般的雄壮!

去自讨苦吃

你让明天披挂着辉煌在前边等你,你浸在今日的霞光里沐浴。你想生活该是一块不化的酒心糖,总有润甜醇美的滋味伴你。那么,苦涩的青果子给谁,受难的滋味给谁?请柬并不都是来自上帝的召唤,地狱中的魔鬼也从来不会歇闲。也许你人生之旅真都是虹桥花路,没受过羁绊,没遭遇过磨难。失意于你,犹如一个极陌生的路人,你甚至从未同他打过照面。你真想为自己的幸运开瓶爆响的香槟酒了,独自领受那飞喷香沫的祝愿。可是幸运者未必富有,因为生活的馈赠远不止是

跪呈给你的一只摆满香食的果盘,除此还有另一种滋味的供奉,我想,那就是苦和难。对此,你何尝不该虔诚地领受?

人,过于舒适往往会流于平淡,几经磨难往往会生出不凡,莫如时常对自己说:去讨点苦吃吧!

追求你未必能企及的向往,抛弃你已经拥有的安适,尝一只你从未吃过的青果子,走一程你不曾跋涉过的沼地泥湾„„学会容纳失意,学会品尝苦难即使折戟沉沙,人仰马翻,只要你意志被铸成一个不倒的硬汉。

没有磨难,不配称真正的活过。没有痛苦,就不是真实的人生。有了这样的经历,你将无意再评说幸与不幸。因为对苦难的咀嚼要选胜于甘甜。

“自讨苦吃”认真地揣上这话上路吧!别再把它视为一句戏言!

第四篇:《散文人生》

散文人生

时间如年轮,转出了月,又转成了年。二十年,白驹过隙,一转即过。有人说,生活是一篇散文。我爱散文,犹如我爱我的生活。

有人说“人生如戏”,有人说“人生如梦”,也有人说“人生是最长的电影”,而我却说人生是一篇短短的散文日记。随手翻看日记的每一页,记录的不仅仅是生活的点点滴滴,更多的是生活的感动与被感动。{散文你的人生}.

小时,读巴金—一个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他爱真理,爱正义,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爱人间美好的事物。巴金的作品水静沙明,一清到底,自然流畅,毫不造作,没有锋芒毕露的批判,也没有长歌当哭的气魄。有的只是温文而雅的气息,至纯至朴的情感。他于平淡中见文采,通脱之处出意境,自然之中求严谨。心境纷繁浮躁的时候,读读他的作品,便能从中找到另一份属于巴金的安宁。不动声色,以静制动,教会了我如何用眼睛去解读生活,发现生活。于是,我的性格中多了些止水的平和与宁静。曾和他一起《怀念萧珊》,《纪念憾翁》,《哭靳以》,《忆鲁迅先生》,今日重读巴金,除去亲切之感不说,更多的是一种崇敬,或者说是膜拜。那些曾读过的文章,似一首凄凉的小曲溢满我整个心田,让我在芜杂的生活中找到安逸。

从此,我学会了用微笑诠释言语。在挑灯夜读的灯光下,我对着为我倒茶的母亲微笑,诠释感恩;在若有若无的晨曦中,我向着路人微笑,诠释祝福;在洋溢着书卷味的书桌前,我对着同学微笑,诠释勉励。

我不是圣人,做不到与世无争,但能最大限度地学会宽容,学会感恩,只希望自己能像一缕和煦的春风,吹袭每个人的心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