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旅游东塔公园
详细内容
乐清旅游东塔公园(一)
美丽的东塔公园——谷展彦
我的家乡在乐清,乐清有座美丽的东塔公园。那里景色优美,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早上,东塔公园可热闹了。阳光草坪上,音乐声声声入耳,大爷大妈们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小鸟在枝头兴奋地蹦来跳去,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儿呢!树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好像也赶来和大家一起锻炼呢!
中午,太阳像个大火球,火辣辣地烤着公园。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小草低下了头,大树的叶子也打着卷儿,一丝风也没有,好像大地都要被太阳烤焦了一样。此时的公园,静悄悄的,连个人影儿也没有。
晚上,气温渐渐降低,在家憋了一天的人们纷纷走进公园,公园里一下子热闹起来。那里人山人海,有的在玩空竹,远处,音乐隐隐约约,灯光闪烁,大爷大妈们在跳广场舞。
东塔公园真美啊!我爱东塔公园。
东塔公园——董劲松
我的家乡在乐清,乐清有座美丽的东塔公园。那里景色优美,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清晨,公园里的大树枝繁叶茂,笔直笔直的,像一个个站岗的士兵守卫着公园。草坪上的草绿油油的,花坛里的花,形态各异,有的含苞未放,有的亭亭玉立,还有的张开了笑脸。它们五颜六色,有红的、白的、粉的、紫的„„美丽极了。
中午,公园里鸟语蝉鸣,火红火红的太阳照向大地,好像要把大地烤焦似的。我来到公园,站了一会儿,就挥汗如雨了。
傍晚,东塔公园可热闹了。道路上一个人接着一个人在散步,有的孩子在玩游戏。
东塔公园真美啊!我爱东塔公园,我爱我的家乡。
东塔公园——杨钲楠
我的家乡在乐清,乐清有座美丽的东塔公园。那里景色优美,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清晨,公园里的大树苍翠欲滴,树叶上还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草坪上湿漉漉的。树上的小鸟苏醒了,在枝头唱歌,那歌声真好听。远处的平地上,大妈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中午,烈日炎炎,露珠蒸发了,在树叶上留下一块块泥印。知了在树上叫着,“知——了,知——了”,好像在说:“热啊,热啊!”大树像一把把撑开的巨伞,人们在大树下乘凉。
傍晚,雷雨过后,公园里空气格外清新,大树格外精神。人们在草坪上玩耍,在道路上散步,还有的在拍照,不时传来一阵阵欢笑声和人们交谈的声音。
东塔公园真美啊!我爱东塔公园,我爱我的家乡。
东塔公园——吴彤彤
我的家乡在乐清,乐清有座美丽的东塔公园。那里景色优美,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清晨,公园里的大树苍翠挺拔,花儿姹紫嫣红,草坪上的小草绿草如茵,小鸟站在枝头歌唱。
中午,烈日当头,太阳照射着公园,知了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好像在说:“夏天真热啊!”连一丝风也没有,我在草地上站了一会儿就热得满头大汗了。
傍晚,夕阳西斜,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有的大树被刮到了。雨停后,有很多人走进公园,公园里顿时热闹起来,他们有的打羽毛球,有的聊天„„
我爱美丽的东塔公园。
东塔公园——朱锦浩
我的家乡在乐清,乐清有座美丽的东塔公园。那里景色优美,适合人们休闲、娱乐。
清晨,东塔公园的大树像一个个士兵守护着公园。小草绿油油的,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地毯。小花五颜六色,有红的、蓝的、还有粉的„„它们形态各异,有的还是花骨朵,有的才张开两三片花瓣,还有的已经全都开放了。
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像一个大火球照射着公园,一丝风也没有,大树无精打采,治疗使劲地在树上叫着“知——了,知——了”,叫个没完没了。我站在原地一动也不懂,过了一会儿就满头大汗了,我立即离开了公园。
晚上,天气变得凉爽了。人们纷纷来到公园,公园里人山人海,有的人在打太极,有的人在跳舞,还有的人在打羽毛球„„
东塔公园真美啊!我爱东塔公园。
东塔公园——董子妍
我的家乡在乐清,乐清有座美丽的东塔公园。那里景色优美,适合人们休闲、娱乐。
清晨,奶奶带我到东塔公园去锻炼。我看见大树好像一个个士兵守卫着公园,又像一把把撑开的巨伞。我和奶奶来到阳光草坪,那里绿草如茵,满眼都是绿的,很舒服。我们又来到花园,那里的花五颜六色的,红的、粉的、蓝的、黄的„„看得我眼花缭乱。
中午,我又来到东塔公园。我看见太阳火辣辣的,知了在树上叫着“知——了,知——了”,好像在说:“热啊!热啊!”此时的公园,静悄悄的。
傍晚,公园里人山人海,有的大爷大妈们随着音乐在草坪上扭着身子跳起舞来,还有的人在跑步。
东塔公园真美啊!我爱东塔公园。
乐清旅游东塔公园(二)关于浙江省乐清市旅游、文化资源
开发和发展调查报告
————以乐清市雁荡山和四都乡旅游、文化资源为例
李春芹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汉语言文学064班
摘要:本文在对乐清市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其开发做出综合性阐述后,提出对于乐清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发展的建议。以雁荡山的自然旅游,四都乡的人文旅游为两大研究主线。
关键词:乐清市旅游资源雁荡山王十朋开发发展意见
引言:
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东临乐清湾,南临瓯江。全市陆地面积117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70平方公里,内辖21个建制镇,10个乡,人口近116万。素有“旅游胜地”、“鱼米之乡”之称。
既然被称为“旅游胜地”,乐清市的旅游、文化资源自有其独特之处。
乐清山水似有情,风光如画。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条件,使得乐清具有发展旅游的独特优势。乐清现有旅游资源单体530个,其中三级以上优秀资源单体140个,等级和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乐清旅游景区面积大,密度广,种类多,品位高,特色鲜明,集山、江、海、湖、岛、泉之大成。“国家地质公园”雁荡山之奇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雁荡山之险峻;“温州市级风景名胜区”灵山之俊美;绵延76公里旅游画廊之逶迤;“海岸长142公里金色海湾”乐清湾之广远;清江芙蓉池之清逸;“国家级文保单位”南阁牌楼群之悠远;“省级文保单位”东塔、王十朋墓、高友矶墓、真如寺石塔、龙鼻洞摩崖石刻五宝齐聚„„
乐清历史似有神,人文荟萃。乐清建县于东晋宁康二年(公元374年),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相传周灵王太子晋御鹤来此垒台吹箫而得名,被南宋开科状元王十朋称为“子晋江山”。历史上曾有过王十朋、翁卷、李孝光、赵士桢、章纶、高友玑等名人。王十朋为南宋开科状元,翁卷为南宋“永嘉四灵”诗派的杰出代表,《元史》称李孝光“以文章负名于世”,赵士桢为明代杰出兵器专家,铸于宋元佑七年的能仁大镬,属亚洲第一大镬。
乐清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来抓,确立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提出建设旅游强市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确定并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市区为核心,雁荡山、中雁荡山为重点,旅游画廊、滨海游廊为一体的“一心一环”旅游新格局。新开发出主游四都乡的生态旅游,雁荡探险的体育保健旅游,火山遗址科普考察的修学民俗旅游,主览王十朋历史的名人古迹游。
据此,我们这队原装乐清人便兴起了探索研究故乡这一有着巨大潜力的产业——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
研究目的:
1、深入了解、调查浙江省乐清市旅游、文化资源的最初开发条件,如投资,人力等等。
2、如今的发展趋势和优势。如现已取得的成果,授予的奖项和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还有风景区的客流等。
3、了解和展望今后乐清旅游、文化资源的发展道路。比如再建设和提高资源利用还有后期对外宣传等。
实际调查:我们采取查阅历史文献;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实地采访调查关于雁荡山、四都乡的旅游资源最初开发和发展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
本文就是对全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发展现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利用和发展如此旅游资源提出初步意见。主要以雁荡山、四都乡旅游、文化资源调查研究为典型。
一、乐清市典型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潜力
(一)旅游、文化资源中的科学考察价值
“世界地质公园”雁荡山是世界罕见的早白垩纪复活型破火山,流纹质火山岩在外动力作用下形成叠嶂、锐峰、柱峰、方山、石门、岩洞等组合,称为雁荡山地貌,有别于我国其他比如黄山、桂林山水等地貌。它是流纹质火山岩自然博物馆。
北京时间2005年2月12日凌晨,雁荡山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跻身世界地质公园行列。地质公园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雁荡山曾经是爆发的火山,最早爆发于早白垩纪中生代,属于地质年代的第4个代,约开始于2.3亿年前,结束于6700万年前,雁荡山极其珍贵的地质遗迹展示了酸性岩浆火山爆发、喷溢、侵入全过程,早在1074年的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就得出了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开中国乃至世界地质学、地形学理论之先,这比欧洲学术界关于侵蚀学说的提出早600多年。
中国科学家也早就充分肯定雁荡山的科学价值,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主任伊德博士来雁荡山考察,留下了这样的评语:雁荡山是一部由岩石、流水、生命组成的交响曲,是世界的一大奇观。
目前世界地质公园中,还没有一座中生代白垩纪时期的火山已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154处自然遗产中,虽然有22处是火山,但都属于新生代时期的火山,在年代上都要比雁荡山晚1亿多年。
分布于雁荡山岩流顶部的流纹构造,岩流中部的斑状结构,岩流中上部和中下部的球泡构造和岩流下部的角砾状结构,几乎包括岩石学图谱中流纹岩类的各种以岩石,并且在景区随处可以看出,尤其以大龙湫沿线流纹状岩石和球形气泡最明显,雁荡山也就有了“流纹岩博物馆”的称号,雁荡山也就获得了“天然的破火山立体模型”美称,为人类留下了研究中生代破火山的一部永久性文献。
(二)旅游、文化资源中的景色观赏价值
中雁荡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拥有王甑、西祭、三湖、东祭、凤凰山、杨八洞、刘公谷等七大景区,景点300余处,以其峰雄嶂险,飞瀑流泉而著称。尤其是雨中的凤凰山,随处可见的泉水蔓延着一个水的世界。
雁荡山面积450平方公里,因雁湖“岗顶有湖、湖中结荡、秋雁宿之”而得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之为“鸿雁之家”,登岗可览云海,日出奇观,烟雨飘散的梅雨瀑,似绸带下垂的罗带瀑,瀑形幽奇的西大瀑和状物象形的含珠瀑、石表峰、玉兔峰以及奇险幽邃的梯云谷,皆为胜景。景点550多处,辟有八大景区,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被称为“雁荡三绝”。雁荡山由于地形复杂、景象丰富、一景多象等景观特点,又具有“日景耐看、夜景消魂”,“观山景、尝海鲜”,“一景多变,移步换形”的独特品格,所以“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东南第一山”名副其实。
(三)旅游、文化资源中的历史文化价值
雁荡山的奇特景观形象,给历史上无数的诗人、画家、文人学士以强烈的美感和灵感。于此赋诗作画,留下大批作品,其中诗词5000多首,以及龙鼻洞等400多处摩崖石刻。清人施元孚游寝雁荡山十年后提出“游山说”,说的是中国古代游览山水活动中回归自然,与
大自然精神往来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经验总结,这与清末学者魏源提出的“游山学”是一致的,也是值得总结的山水文化遗产。清人江弢叔更是就雁荡之美,云:“不游雁荡是虚生。”而四都乡作为省市有名的旅游业开发胜地,它的魅力足够与雁荡相媲美。它作为爱国将领王十朋故里,也便更赋予了历史文化意义。四都乡是南宋状元王十朋故里。所以,四都乡对王十朋的这一方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上毫不逊色。“檐崖高啄,钩心斗角”的王十朋纪念馆,“王氏大宗”王十朋大观园,宋龙图阁学士王十朋陵墓,王十朋的“洗砚池”,两棵百年历史的“状元手植树”无处不散发出历史的人文辉煌。四都的历史,因为千百年,它还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它还是保留着原始的味道,毫无瑕庇地将自已的美展现在众人面前。但隐隐约约有一种东西在慢慢地萌发乃至成长就像古董的价值在于留藏,年代越久,越有味。
二、乐清市典型旅游、文化资源的发展现状
(一)、客流量不断增长
中雁荡2004年接待游客达35万人,门票收入达50多万元,这是中雁荡山景区,也是对于整个雁荡山来讲都仅仅只是发展的一个初步阶段。
2006“十一”黄金周,北雁荡山景区接待40万人次,同比增长11.8%,中雁荡山景区每天约2万人次,日最高峰车流量达5千余辆,同比增长69%。
2007“五一”黄金周,北雁荡山风景区1日至4日游客接待量达到10万人次,仅首日客流量就突破了2.5万人次,5月2日最高日接待量达到了2.9万人次,全部刷新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同比增长5.6%。
2007年暑期开始一直到10月,随着各地尤其是上海游客来雁荡山游玩热度急剧上升,1-10月北雁荡山共接待游客142.9万人次,同比增长7.84%。
虽然2006、2007年雁荡山景区的门票较2004年有所增长,但是客流量仍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二)、交通不断便利
1、雁荡山得天独厚,先天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它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间,又温州机场、路桥机场离雁荡山仅20和30公里之遥,有与全国铁路网相连的金温铁路,同时沿海高速公路贯穿乐清全境并在雁荡山景区设有高速公路出入口,更有甬台温高速公路以及乐清境内的两个客运码头的交通支持。海陆空都非常方便。雁荡山景区现已进入我省“四小时公路交通圈”内。相对游客来说,便捷的交通,减少了旅游成本。
2003年之前,雁荡山从雁荡汽车站到达景区还没有公交车接送,要游客自己组成几人共同包车,租金相当贵,那时在很多乐清本地人看来,雁荡山是贵族旅游地。可是现在一到旺季,到景区内各主要景点(“二灵一龙”)都有绿色小巴接送,满10人即开,价格非常便宜,从最东端104国道雁荡镇(白溪)路口到最西端的大龙湫,也只需6.5元。
另外,在交通治理上,雁荡山也特别用心,2007年5月1日至4日,雁荡山重要景区共接待有组织的团队355个,高峰期车流量高达2万辆。当地管理部门就新建多处临时停车场,实行大龙湫景区道路管制措施、夜景道路管制以及景区道路双向分流,使景区道路没有出现严重路堵现象,进一步完善了交通。
2、四都乡原来是个典型的脏、乱、差、穷山村,就连四都乡的男青年找对象也是个大难题。有一个顺口溜这样说:“养囡嫁四都,吃的蕃芋丝,配的咸菜卤,一生苦得死。”后来四都政府了解到“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的重要性。1999年编制了《乐清市四都乡建设总体规划》,拨巨款扶持山乡老区建公路,使四都乡实现了跨县(永嘉)和村村通公路的愿望。2005年该乡充分利用上级的拼盘资金6241万元,将全乡现有公路改造成硬化水泥路面,并对全乡60.2公里道路网进行调整、拓宽、改建。环乡大道北连330省道,南接104国道,形成一线串珍珠式的“申字”型的交通公路网。这些交通建设为四都乡的旅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1、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后,在温州、乐清市委市府的重视下,雁荡山加快了建设整治的步伐,加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围绕打造“四个雁荡”既“山水雁荡、神奇雁荡、文化雁荡、休闲雁荡”的发展战略,共投资5000多万元,重点整治雁荡山“一水、两面、三线、四口”,即实施水资源保护恢复工程,道路沿线建筑立面、核心景区门面改造工程,“电力线、广播电视线、通讯线”地埋工程,高速公路出口和三个主要景区入口改造工程,共开始了15个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在响岭头沿街商铺统一悬挂了300盏印有郭沫若题写的“雁荡山”字样的特色木制灯,突出了地方特色,营造出浓厚的当地风情。按照三星级标准,改造景区8座公厕。并对商铺,人家,旅店全部进行面上点上整改。
2、四都乡则通过改水、改厕、改电、改路、改善居住环境及绿化村道等改造工作来为旅游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如梅溪村,村口设有“状元坊”,通村大道两旁的仿宋古建筑,村内共建新房740间,其中别墅6座。
(四)、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雁荡山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前提下继而加强景区软环境的建设。倡导“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理念,提出以游客满意为目标,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开展“不让一个游客在雁荡山受委屈,不让一个游客在雁荡山留遗憾”服务质量建设活动。景区管理工作人员接受相关的工作规范文明用语培训。加大对导游队伍和旅游市场的规范管理,对全景区364名导游摄影人员推行意见反馈跟踪卡和预约登记制度,对购物场所实行信用档案制度,严厉打击不诚信行为。
2007年五一黄金周,从雁荡山风景区投诉办的记录上发现,头三天里游客投诉只有2起。同时,有关部门在景区发放的近1万份有效问卷的结果中分析出,游客对雁荡山的满意率高达97%以上。
(五)、宣传包装意识不断增强
雁荡山知名度和名誉度的不断提高,得益于大环境的改善、天赐的资源优势和“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自我要求。
1、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入选“浙江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和“浙江五十个优秀景区”。随着历年来客流量的不断增长,雁荡山成了由《旅游时报》举办的上海人最喜爱的5A级景点2007年10月榜的第三名,并曾获得2007年7月榜上海人最喜爱的旅游景点之一。2、2008年,雁荡山景区被评为2007年十大人气景区之一。在全国187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风景名胜》杂志进行随刊调查中还显示出,雁荡山位居“最满意的国家级风景区”及“最向往的国家级景区”前十位。
3、在灵岩飞渡景区添加了新元素,采用音乐配讲解全新演绎。
4、对灵峰夜景还进行管理创新,对团队实行预约登记制度,同时加强对团队、散客的分流错时管理,对导游工具进行更新,使用随身携带方便的小功率扩音器,使每一位游客听夜景介绍时都能清晰地听到讲解。
5、与流行影视剧组的拍摄合作。由黄晓明等主演的《新神雕侠侣》中近一半的戏都在雁荡山拍摄。其中观音洞作为剧中道教重阳宫的使用场地,中折瀑作为小龙女生活16年的密
室“洞天福地”,灵岩景区作为断肠崖、活死人墓、终南山绝顶、万兽山庄等拍摄场地。引致全国更多的人对雁荡产生了神往。
(六)、项目投资不断加大
1、温州雁荡山海上乐园项目于2007年12月12日在滨海渔村——跳头村隆重举行。此项目是集宾馆餐厅、停车场、游泳池、休闲钓鱼池、水产养殖场、游艇、休闲渔业等项目。是休闲娱乐一体化的休闲度假中心,项目总占地面积7505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055平方米,预算投资5000万元,一期工程投资3000万元,将于2009年4月竣工。此项目力求将雁荡山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海上名山”,为温州旅游做好“山上、海上、晚上”的前沿性目的打下良好的基础。
2、新的售检票系统现雁荡山。雁荡山拟投资150万元,着手安装电子门禁系统,灵峰景区作为试点进行改造,原始的人工售检票管理模式将逐渐被电子门禁系统所取代。管理层只要打开电脑,就能了解掌握客流量及其相关信息,同时有效杜绝景区管理的漏洞,为游客提供规范高效的服务。
3、从2008年4月1日起,雁荡山主景区门票将实行“一票制”,游客只要手持160元的通票,就可以在三天内尽情游览雁荡山的精品景区。
4、四都乡通过各种方式筹资进行旅游设施建设,吸引外来资金200多万元建成了四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