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名人故事素材>毛泽东的成长故事

毛泽东的成长故事

详细内容

第一篇:《“牛司令”——毛泽东的成长故事》

“牛司令”——毛泽东的成长故事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荣成十八中初二:唐明月

第二篇:《青年毛泽东的成长经历对我的启示》

青年毛泽东的成长经历对我的启示

青年时代,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极为特别,极为重要且影响其一生人格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年人将树立起其独特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待人对事也处于逐渐成熟的转型时期。在青葱岁月的成长经历,可以培养人的品性,对将来的作为,成就也有所反映和缩影。同样,了解伟人的求学之路和成长经历,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鲜为人知的事迹,领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风范,并不断进行学习和借鉴,一定会受益非浅。

毛泽东是一个英雄,但在我看来,更应该称其为一代枭雄。因为,人不可能生而伟大,每一个后人眼中的伟人都是后人出于某种信仰或目的而勾画出来的精神依托。亚当·斯密曾说过,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追求的是个人利益,通常并没有促进社会利益的动机,然而“在各事物都听任其自然发展的社会”里,这种追求个人利益的活动会促进社会的利益。马克思也曾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由此,在我看来,毛的青年时代最重要的品质是他对知识的渴求。

毛泽东学习非常刻苦,每天早晨提前起床,进行身体锻炼,朗读自习。他有时到后山的“君子亭”去看书,有时也有意识的到喧闹嘈杂的南门口去看书,专心致志,旁若无人。上课时也专心学习,作好笔记,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看书看报,阅读了大量的世界名著和古代文学,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废寝忘食地学习,在学习上下了很深的工夫。另外,毛泽东遵循“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读书方法,认真的做读书笔记,生动体现了他不凡的意志和精神。他常说:“中国人把学问两个字连成一个词很有意思。学问学问,就是好学好问。一个好学好问的人,才能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也才是一个虚心好学的人。毛泽东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也经常向别人请教。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也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立志于救国救民。少年时代他就认为努力救国是每一个人的天职,并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己任”,决心以救国救民为自己崇高的责任。他认为,要救国救民,改造社会,就必须了解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掌握各种社会思潮的动态。而且,他还敢于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宣传革命思想,最好的事例就是“猴子石缴枪”的行动,以实际行动实践了“救国救民”的抱负。

毛泽东还顽强的锻炼身体以磨砺坚强的意志。他锻炼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有:“六段运动“------毛自创的运动操,以次振奋精神;冷水浴------在一师东北隅的浴室旁边有一眼清凉的水井,就是毛泽东常年进行冷水浴的地方。他每天用吊桶提水淋在身上,再用浴巾洗擦全身,擦后又淋,直到全身发红发热为止,且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因为他认为这可以练习猛烈,不畏和敢为,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好方法。游泳------湘江是他游泳的好场所,他的游泳技术好,胆量大,耐力强,能自如的横渡湘江,锻炼了良好的水性和意志。此外,还有风浴,雨浴和日光浴。毛经常利用风雨,太阳等自然条件进行锻炼,且经常进行登山,露宿,长途远足等活动。岳麓山上布满了他和学友们的足迹,野外露宿也锻炼了他的身体和胆量。由于坚持不断的锻炼,毛泽东的体质日益强健。他也说过:“体育锻炼确实对我有不少的帮助,使我后来南征北战,受益不浅。”毛泽东的成长故事

毛泽东在一师求学期间,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成为当时先进青年中的杰出代表。与此同时,他还利用课余和假日主办工人夜学,进行社会调查,

了解工人和农民的疾苦。他满腔热情的主办了“工人夜学”并用白话文起草了招生广告,亲自深入到工人宿舍和车间做宣传,并亲自授课,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罪行,歌颂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以增强工人的历史观念和爱国心。在暑假里,他到农村作了两次调查,对中国社会深入的学习,也是他提倡读活书的实践。要改造中国,就必须认识中国,这就是毛泽东学生时代重视农村调查的宗旨。

回顾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经历,我们的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也有所感悟和启发。从伟人的身上,我们学到了许多不朽的精神的人性的闪光点:

回顾毛泽东青年时期的求学经历,我们的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也有所感悟和启发。从伟人的身上,我们学到了许多不朽的精神的人性的闪光点:

第一,是勤苦进取的奋斗精神:“只有斗争才能有胜利”,毛泽东的心里一直有一种反抗精神,斗争精神,他克服家庭背景的压力,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奋斗成为一名出色的青年人,而后在中共的工作和进取并逐步成为中共实际的领导人的历程也反映了这一点。可以说,奋斗进取的精神贯穿毛泽东的一生。

第二,是强悍好胜的尚武精神:在新军中当兵成为他长期军旅生活的起点。在一师读书时,举凡一切能坚固肌肤,锻炼意志,增加气力的运动项目,他都尝试过。他半生戎马,“九死一生如昨”,从几条破枪到拥有雄兵百万,实有赖于强烈的尚武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

第三,有刻苦向学的求知精神:毛泽东一生兴趣广泛,但最大的兴趣还是读书。他终生爱好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博览群书,成为毛泽东经纶天下的重要条件。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身上集中了一个伟大民族和时代的精粹,然而人的精神也是不朽的。在当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我们拥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样的精神更需要提倡。通过对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回顾,我明白生活的意义和奋斗的精神是多么难得!他就象一座明灯,指引我们勇敢地向成功和幸福的彼岸------前进!!

第三篇:《青年毛泽东的成长经历对我的启示》毛泽东的成长故事

青年毛泽东的成长经历对我的启示

泽东,施光泽于东方。人如其名,以史为据,毛的一生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无比深刻的影响,在毛统治中国长达26年历史中,中国先后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大跃进、大饥荒、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足以让历史铭记的事件。说到这里,我不禁要问个为什么,这一切是历史的必然,还是毛的一意为之?如果说毛对这些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毛性格的形成与他青年时期的经历又有多少关联呢?带着这些问题,来简要梳理一下毛的青年时代,并分析他的成长经历对我的启示与教训。

毛生于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湖南省湘潭县韶山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祖先已经在这片丘陵山冲居住了五百年。毛的幼年生活无忧无虑,他在母亲娘家住到八岁,外婆将他视为心头肉。一九零二年,毛回韶山上学,拥有超人的记忆力,艰深的古文不仅能背诵,还能默写。从那时起,毛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基础,使他后来写得一手好文章好诗词。读书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嗜好,这在晚年的时候表现的更加明显,偌大的床上一半都用来堆书。

一九一一年春,毛来到长沙,时逢辛亥革命,新生的民国带给毛巨大的冲击。他第一次读到了外国名著,第一师范充满开放的空气逐渐将他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毛不擅长语言,终其一生说的都是湖南话。他也不擅长数学,对经济学更是一塌糊涂。第一师范毕业后,毛没有出国,而是去了北平,在北大图书馆做了图书管理员。在这个人才荟萃的地方,毛觉得不受重视,于是六个月后打道回府,做起了小学教员。

一九一九年,是逢一战和谈,巴黎和会上列强的无耻行径激起国人愤慨,一个激进的学生组织在长沙成立,毛负责编辑会刊《湘江评论》。而此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苏联成立了“共产国际”。一九二零年,毛遇到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陈独秀。次年七月,中国一大召开,毛亲自参与,而这一年也就被官方定为中共的正式成立时间。

毛一生有许多女人,中共官方记载的就有杨开慧,贺子珍,江青等人,此外,许多年轻女子也都或多或少与其有过接触,此处不做详谈。毛的感情生活一直很复杂,毛不是一个等闲的人,他善于利用别人去为自己做事,有很强的领导能力和强大的控制欲望。他可以借女人上位,也可以为了保全自己而放弃她们。他的务实与胆识是他多年来始终坚强不倒的重要支撑。

纵观毛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与他年轻时期所经历的大起大落与密切的关系。晚年的毛多疑以及冒进,犯了许多错误,但是如论功绩,我们不能否认他一手创建的新帝国。在那个年代,我们几乎找不到在政治体制上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所以,他最大的功绩,是代表国人做出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历史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但这个选择究竟正确与否,还有待历史的检验。

毛是一个英雄,但在我看来,更应该称其为一代枭雄。因为,人不可能生而伟大,每一个后人眼中的伟人都是后人出于某种信仰或目的而勾画出来的精神依托。亚当·斯密曾说过,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追求的是个人利益,通常并没有促进社会利益的动机,然而“在各事物都听任其自然发展的社会”里,这种追求个人利益的活动会促进社会的利益。马克思也曾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由此,在我看来,毛的青年时代最重要的品质是他对知识的渴求,以及为了达到目标而惯用各种手段。他心胸宽广,但又心机重重;他务实努力,但又有强烈的掌控欲望;他不拘泥于儿女私情,却又有志于改造人类。

毛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推彼于己,每个人有梦想的都渴望不朽,要摆脱平庸,首先要强其筋骨,毛也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其次,要提高个人能力,要想利用别人首先要让别人看到你的价值。当然,还要注意积累人脉,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最后,还要有魄力,这个魄力包括能力、欲望和智慧。当万事俱备的时候,就只需等待天降大任了。

第四篇:《毛主席成长故事》

毛主席成长故事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

第五篇:《毛泽东幽默故事10则》

毛泽东幽默故事10则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

毛泽东是公认的幽默高手

毛泽东会见基辛格

毛泽东会见李宗仁

幽默是睿智和机敏的表现。钱钟书先生认为“幽默减少人生的严重性,决不把自己看得严重”。英国人用幽默增加风度和开展外交,美国西点军校可以凭幽默录取新生,美国总统靠幽默赢

得选票„„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幽默的国度,从《史记.滑稽列传》到《古今谭概》、《笑林广记》,无一不体现中华民族特有的幽默。

毛泽东就是一位公认的幽默高手。他早在1929年为红四军干部制定《教授法》时,其第六条就规定:“说话要有趣味。”凡是与毛泽东交谈过的人,都为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所折服。毛泽东幽默故事★1“小心打你的土豪啊”

毛泽东平易近人,喜欢同身边的工作人员开开玩笑,调节气氛。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一度在瑞金东华山养病。一天,他问卫生所负责护理他的小战士:“你叫什么名字?”“钱昌鑫。”

“是哪几个字?”

“钱币的钱,日日昌,三个金字的鑫。”毛泽东一听,笑了笑说:“哈,你姓钱还不够,还要那么多金子!小心打你的土豪啊!”

毛泽东幽默故事★2“头上刚长了一点草”

1953年年底,毛泽东去杭州,负责保卫和饮食起居的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陪同毛泽东吃饭。席间,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对

王芳说:“王芳,我建议你把‘芳’字上的草字头去掉。这个名字容易搞混,许多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你是女同志呢。”

“这可不行。”毛泽东放下手中的筷子说:“王芳,你是山东人,你们山东的绿化怎么样?”“刚刚起步。”“山东还有许多荒山秃岭没有绿化起来,你的头上刚长了一点草,就想把它除掉,这怎么能行!什么时候山东消灭了荒山秃岭,绿化过了关,你再把‘芳’字草头去掉。”

毛泽东幽默故事★3“我们两块石头,一块扔给了杜鲁门,一块扔给了麦克阿瑟”

1951年,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从抗美援朝战场回京向毛主席述职。

谈话间,毛泽东开玩笑说:“德怀呀,你我都是同石头有缘分的。你的字号叫石穿,我的乳名叫石三伢子,我们两个同是石头。”彭德怀谦虚道:“我岂敢与主席相比。主席是块稀世宝石,我彭某只不过是一块冥顽不灵的顽石。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毛泽东摆摆手说:“不,同样都是石头嘛。我们两块石头,一块扔给了杜鲁门(时任美国总统),一块扔给了麦克阿瑟(时任侵朝美军总司令)!”两人相顾,发出会心的笑声。毛泽东幽默故事★4“喧宾夺主”的“客人”

1947年,蒋介石全面进攻解放区失败后,把战略改为“重点进攻”。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的14个旅分兵进犯延安。50多架敌机对延安狂轰滥炸了一整天。

那天下午,敌机扔下的一颗重磅炸弹在王家坪毛泽东的窑洞门前不远处爆炸,一阵山摇地动之后,便见硝烟弥漫,负责保卫毛泽东的卫士很为他的安全担忧,警卫参谋贺清华心急如焚地推门而入,但见毛泽东从容自若,根本没事儿似的,他右手拿着的那支笔正在大地图上移动着。他身旁的彭德怀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地图上移动着的那支笔的笔尖。

贺清华的推门而入惊动了毛泽东,但他的注意力还在那张地图上。他看着地图问:“客人走了吗?”

贺清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愣了:哪有客人呀?于是反问:“谁?谁来了?”

“飞机呀,”毛泽东微笑着说,“真是讨厌,喧宾夺主。”大家听毛泽东这么一说,都笑了起来。毛泽东的成长故事

一个卫士拿着散落在门前的一块炸弹片给毛泽东看。毛泽东接过来掂量一下,又风趣地说:“嗯,发财发财,能打两把菜刀呢。”

毛泽东幽默故事★5鞋垫“闹革命”毛泽东的成长故事毛泽东的成长故事

1961年在庐山开会期间,繁忙的工作之余,毛泽东与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一起参加舞会。跳了一场舞后回到座位上休息时,他的一只白色鞋垫从皮鞋里露出一半来,他自己未曾发觉。当工作人员提醒他时,毛主席低头一看,忍不住笑道:“鞋垫总在脚板底下压着,见不到光明,怎么不闹革命啊?”说得在座的中央首长都哈哈大笑起来。

毛泽东幽默故事★6毛泽东妙论“空对空”毛泽东的成长故事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期间,发生了这样一则趣事:一天下午,基辛格的助手、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事务助理约翰.霍尔德里奇,拿着一份新华社英文新闻稿,找到了接待组负责联络的人员,他指着封面上的毛主席语录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联络人员一看,那段语录摘的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霍尔德里奇说:“这是从我个人的房间里搜集到的,我们希望这些新闻稿是被错误地放到了房间里。”很显然,美方误以为这是中方故意这样做的。

这件事被汇报到了周恩来和叶剑英那里。后来又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主席听后哈哈一笑说:“去告诉他们,那是放空炮。他们不是也整天喊要消灭共产主义吗?这就算是空对空吧。”

第六篇:《毛泽东的故事》

毛泽东的故事(一)

毛泽东幼年时身体很弱,经常生病。12岁时,还生过一场大病。他想:身体老是这样下去,以后怎么能为国家做事情呢?从此以后,他就经常在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游泳,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的身体渐渐结实起来,在这以后,他又经常到湘江里去游泳,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意志,一游就是几个小时,除此之外,他还和同学一起在野外露宿和远足。这样做不仅仅锻炼了身体,还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树立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都有力地帮助他后来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领导革命,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以解救天下穷苦百姓为己任的壮志宏图,勤奋好学。

毛泽东的故事(二)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

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