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名人故事素材>飞将军李广

飞将军李广

详细内容

【篇一】飞将军李广《飞将军李广》练习

《飞将军李广》练习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2)辄分其麾下()..

(3)广讷口少言()(4)以为李广老,数奇()..

(5)意甚愠怒而就部().

(6)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7)遂引刀自刭()...

(8)悛悛如鄙人()(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同

(2)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同

(3)行十余里,广详死同

(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同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广家世世受射(2)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3)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5)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6)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7)专以射为戏,竟死(8)广数自请行..

(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10)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11)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12)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13)因问广、食其失道状(14)遂引刀自刭..

(15)其李将军之谓也(16)此官虽小,可以谕大也....

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将:带领

B.杀其二人,生得一人生:活捉

C.吾去大军数十里去:距离、离开

D.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从:跟从

5、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是必射雕者也B.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②是时会暮②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C.①杀其二人,生得一人D.①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②李广乃归其大军②大军不知广所之..

6、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③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②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④今如此以百骑走..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7、下列句子中,“会”的用法与“会遭此祸”的“会”相同的一组是()

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会天大雨③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④会征促织⑤会不相从许⑥俱会大道口⑦会其怒

A.①④⑥B.②⑤⑥⑦C.①③⑤D.②④⑦

8、下列句式与“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相同的一项是()

A.石之铿然有声者B.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D.古之人不余欺也

9、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译文:

②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译文:

③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译文:

④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译文:

⑤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

⑥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译文: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缺题

刘禹锡

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

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万境与群籁,此时情岂任。

(1)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贯穿全篇,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2)“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心情?(6分)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日前,从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院了解到,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5号正

在加紧论证系统方案和关键技术攻关,预计2014年完成首飞。

B.自实施农村电网改造以来,我国农村电网结构明显改善,供电可靠性显

著提高,农村居民用电价格大幅降低,农电改造为农村发展创造了良好

条件。

C.由于家乐福公司无限止追求商品低成本的做法,迫使供应商在降低成本

上铤而走险,以至于购进假冒产品,销售过期产品来坑害消费者。

D.中国足球在一系列打击腐败和假球的运动后,中国队似乎也看到了重拾

球迷信心的一个绝好机会,一些媒体也把中国队归入了夺冠热门队伍

中。

【篇二】飞将军李广《飞将军李广》教学设计

《飞将军李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

2.联系前面学过的文章,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

教学方法

自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旧课,检查预习

略。

二、导入新课

由“李广射虎”的典故导入课文。

三、关于《李将军列传》

《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久享盛誉的名作。作者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古代英雄李广的高大形象,卓立千古,彪炳万世。本篇列传围绕着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凡三个特点,刻画了作者理想的一代名将李广的英雄形象,而对李广的坎坷一生,尤其是对他以及他整个家庭的悲剧结局,表现了无限的惋惜与同情,对汉代皇帝的用人制度进行了有力地批判。同时,作者在李广坎坷悲惨的一生际遇中,也寄寓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辛酸。

四、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读课文

1.李广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作者为什么只生动地写了三个完整的战斗故事?

2.李广是个怎样的人?

3.本文是如何塑造李广这一形象的?

4.造成李广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五、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以上问题。

六、教师提问点拨

1.李广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作者为什么只生动地写了三个完整的战斗故事?

提示:

这三个战斗故事,分别从三个不同的侧面表现了李广超人的胆略和勇猛善战的精神。第一个是追捕射雕人,突然遇敌,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他从容自若,指挥战士佯装“诱骑”,使敌方上当受骗,终于化险为夷,安全回师,表现出他的临危不惧和沉着机智。第二个故事是受伤被俘,在押送途中,他乘敌不备,飞身夺马,且战且逃,最后脱险而归,表现出他的善抓时机、勇脱困境。第三个故事是被十倍于己的左贤王军队包围,他率领全军将士浴血奋战,即使伤亡过半,仍鼓舞士气,沉着应敌,一直到援军赶来,迫使敌人解围而去,表现出他的身先士卒、顽强坚定。

2.李广是个怎样的人?

提示:

英勇善战,智勇双全,体恤士卒,治军简易,先人后己。

3.本文是如何塑造李广这一形象的?

提示:

⑴用他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各方面的因素,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对形成人物个性特征的原因有或明或暗的显示,一开始就对人物性格的发展作了铺垫。

⑵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特征。

⑶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⑷正叙侧写法和反衬对比法。

⑸司马迁对人物的评价,也构成人物形象刻画的一部分。

4.造成李广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

5.对李广的悲剧命运,你怎样看待?

提示:

李广作为一名军人没有战死沙场,反而死在自己的刀剑下,这样的悲剧是发人深思的。这不仅是李广的个人悲剧,而且寄寓了作者对汉朝用人制度的批判。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对李广的军事才能都有清醒的认识,但却都不予以重用,尤其是汉武帝,以“数奇”的迷信思想排斥李广而重用自己的亲族。这样一个功勋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生未得封爵,最后含愤自杀。这反映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自私自利和贤人不得其用的现实,具有更深层次的政治意义。

6.太史公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评价李广的为人,赞赏之词溢于言表,你认为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桃李不言”能否“下自成蹊”?

提示:

结合李广所处的时代,联系当今形势,各抒己见,自圆其说。

7.文言常识

⑴通假字

上山陈通“阵”,列阵

莫府省约文书籍事通“幕”幕府

广详死通“佯”,假装

汉军罢,弗能追通“疲”,疲惫

诸将多中首虏率通“律”,法令

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通“宴”,安闲

军亡导通“无”,没有

南绝幕通“漠”,沙漠

⑵古今异义词

还,赏不行古义:没有实施今义:不允许

然亦未尝遇害古义:遇到危害今义:被杀害

我军虽烦扰古义:烦琐多事今义:搅扰

才能不及中人古义:平常人,一般人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作见证的人

而广不为后人古义:落后之人今义:后代

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古义:表原因今义:表结果的连词以为前将军古义:以(之)为今义:认为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古义:详细情况今义:弯曲⑶一词多义

广从弟李蔡亦为郎堂房亲属(名词)

尝从行

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及孝景初立

莫能及广

徙成纪飞将军李广

徙为骑郎将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以梁王授广将军印

匈奴日以合战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

专以射为戏

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车

而诸部校尉以下

秦时为将

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

士以此爱乐为用

无老壮皆为垂涕跟从(动词)以及(连词)等到(介词)比得上(动词)迁移(动词)调动(官职)(动词)凭借(介词)因为(连词)相当于“而”(修饰关系连词)认为(动词)来(目的连词)用(介词)把(介词)在(介词)表范围(助词)担任(动词)对(介词)被(介词)为了(介词)

杀其骑且尽将要(副词)虏多且近并且(连词)且固命也还是(连词)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况且(连词)去

吾去大军数十里

胡皆引兵而去

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

李广乃归其大军

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大军不知广所之

广之百骑皆大恐

大军不知广所之

居久之

是时单于觉之

广之将兵

故槐里

故弗从

其先曰李信

其后四岁

其李将军之谓也

用距离(动词)离开(动词)就(副词)才(副词)是(副词)约略估计之数(数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短语,指人或事物(助词)的(助词)往(动词)谐调音节(助词)这件事(代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故里(名词)所以(连词)他的(代词)那(代词)恐怕„„吧(副词)

【篇三】飞将军李广《飞将军李广》课后练习飞将军李广

《飞将军李广》课后练习

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八百石()数奇()刁()斗糒()醪

屏()野镞()讷()口悛悛()

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亡:失去,丧失

B.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勒:约束,管理

C.舍止,人人自便舍止:停留,指驻扎下来

D.行可数百里可:可以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李广上马与十余骑犇射杀胡白马将

B.孝景崩,武帝立

C.莫府省约文书籍事

D.广为圜陈外向

4.下列各句加粗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是必射雕者也是时会暮

B.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C.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李广乃归其大军

D.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大军不知广所之

5.翻译下列句子。

⑴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卑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以归吾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庶几:希望

7.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以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参考答案

1.略

2.D

3.B

4.A

5.略

6.B

7.B

8.C

【篇四】飞将军李广飞将军李广的故事

飞将军李广的故事

同学们好,老师好。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飞将军李广的故事。

距今2100多年前,匈奴派兵攻打东汉。汉武帝派出了四员大将分头抵抗。其中一员大将叫李广,他驻守在上郡,就是现在的陕西榆林一带,当时都是北方的边界地区。他勇敢机智、精于骑射,很会打仗。因为他用兵灵活,忽来忽去,让敌人捉摸不透,所以匈奴人送他一个外号“飞将军”。匈奴只要知道李广在边界附近,就不大敢进来。

有一回,李广带着一百个骑兵追赶三个匈奴骑兵,追了几十里地才追上。他射死了其中的两个,活捉一个。正准备回营,突然前面来了几千个匈奴骑兵!怎么办?李广对士兵们说:“咱们离大营几十里地,如果现在往回跑,不等咱们到家,就会被追上。不如干脆停下来,匈奴以为咱们是要骗他们过来,一定不敢打咱们。”

于是李广带兵在离敌军两里地的地方停了下来,所有人都下马就地休息,连马鞍也卸下来了。一些士兵发急了,说:“匈奴兵这么多,又这么近,万一他们打过来,怎么办?”李广说:“我们这么做,表示不走,使敌人相信我们是诱骗他们的。”

匈奴的将军果然害怕了,远远地观察汉军动静,不敢上前。

一会儿,匈奴阵地上有一个将军骑着白马巡视阵地,李广突然带着十几名骑兵翻身上马,飞驰过去,一箭就把他射死了。然后再回到自己队伍,下马躺在地上休息。

匈奴兵更相信李广是在诱骗他们。天黑下来,匈奴军队

担心汉军半夜偷袭,到了晚上,连夜逃了回去。天亮后,李广一瞧,山上没匈奴兵了,才带领大伙儿安全地回到大营。经过几次交锋,匈奴兵没能从上郡进犯汉朝边境,转移到别处了。李广也转移到辽宁凌源一带驻守。这里除了匈奴兵,还有很多野兽,常有老虎出来伤害人。

有一天,李广回来晚了,天色半明半暗,他和随从的人一面走,一面提防老虎,李广忽然瞧见山脚下草从里蹲着一只斑斓猛虎,他连忙拿起弓箭来,使劲地射了过去,凭他的本领,自然射中了。手下的人拿着刀枪跑过去逮虎。他们走近一瞧,全愣了。原来射中的是一块好像老虎的大石头!箭进去很深,拔也拔不出来。大伙儿奇怪得了不得。李广也有点纳闷儿:石头怎么射得进去呐?这个消息传开了,匈奴更不敢来侵犯了。

《塞下曲》是古时边塞地区的一种军歌。唐朝诗人卢纶在其中一首《塞下曲》中写到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他就是飞将军——李广。

我讲的故事结束了,谢谢大家。

【篇五】飞将军李广飞将军李广教学案

文登三中教学案设计(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级部高二学科语文课型新授课

备课时间2010-12设计者孙晓光课题名称飞将军李广教学方法:探究

教学目标:

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3、了解李广,并探讨李广的个性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案过程设计:

导入—“太史公自序”云:“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久享盛誉的名作。作者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一个卓立千古,彪炳万世的英雄形象。在后来的文学作品里,常常出现李广的形象:“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王维《老将行》,慨叹李广之不遇)“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怀念爱护士卒的李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怀念李广)“贰师骨恨千夫壮,李广魂飞一剑长。”(沈彬《塞下三首》)

自主学习

1作者介绍

2重点字词飞将军李广

自我检测

1.通假字

上山陈莫府省约文书籍事广详死汉军罢,弗能追诸将多中首虏率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军亡导南绝幕

2.古今异义

还,赏不行然亦未尝遇害

我军虽烦扰才能不及中人

而广不为后人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以为前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3.一词多义

广从弟李蔡亦为郎尝从行

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及孝景初立莫能及广徙成纪徙为骑郎将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以梁王授广将军印匈奴日以合战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今皆解鞍以示不走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专以射为戏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车而诸部校尉以下秦时为将飞将军李广

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士以此爱乐为用无老壮皆为垂涕杀其骑且尽虏多且近且固命也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

吾去大军数十里胡皆引兵而去

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李广乃归其大军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大军不知广所之

广之百骑皆大恐大军不知广所之居久之

是时单于觉之广之将兵

用善骑射

因推堕儿因引而入塞

即有急,奈何广即请霸陵尉与俱

胡虏益解益治军

络而盛卧广

4.词类活用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用坚其意李广乃归其大军络而盛卧广尝夜从一骑出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岂吾相不当侯邪后大将军胡兵终怪之欲夜取之鞭马南驰数十里南绝幕

5.特殊句式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是必射雕者也果匈奴射雕者也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显功名昌邑下与战中贵人走广置广两马间先死单于后大将军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

使大军伏马邑旁谷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

为虏所生得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合作探究-讲解提高

太史公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评价李广的为人,赞赏之词溢于言表,你认为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桃李不言”能否“下自成蹊”?

自查反馈

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2、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当堂训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广转为边郡太守调职B.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处所

C.诸将多中首虏率条令D.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安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然亦未尝遇害B.我军虽烦扰

C.而广不为后人D.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毕礼而归之

A.用坚其意使……坚(使动用法)

B.岂吾相不当侯邪封侯(名词活用作动词)

C.胡兵终怪之以为怪(意动用法)

D.欲夜取之在夜里(名词作状语)

5.下面句子中补出的省略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A.(李广)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B.见匈奴三人,与(中贵人)战

C.以(李广)为前将军

D.(霸陵尉)止广宿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