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田黄石
详细内容
篇一:《田黄石文化》
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内涵田黄石带动"寿山热"
自古以来,寿山石“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而寿山石雕刻将传统的诗、书、画艺融入其中,透射出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收藏寿山石雕成了欣赏、保值、考古、交流、藏珍等的重要内容。不但各地的博物馆争相收藏,社会上更是对寿山石情有独钟,由此掀起一阵又一阵的寿山石热,使其风光无限。
寿山石帝王印
寿山石因产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北约40公里的寿山而得名,是我国印章和其他石雕艺术品的最佳材料之一。寿山石雕品始见于南朝。据《三山志》中所介绍,早在宋代,寿山石就已经开始大量开采,并用于雕刻,精美者作为贡品发运东京汴梁,成为宫廷的玩物。元末,开始用寿山石刻印,因此有寿山石印钮艺术的产生,而收藏寿山石印材和寿山石印钮,成为当时文人雅士的专利,并一直影响到现在。明代寿山石中的田黄石已御定为宫廷之印玺。到了清代,皇帝更是喜爱田黄石。相传乾隆皇帝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受到玉皇大帝的召见,玉皇大帝赐给他一块黄色的石头,还赐给他“福寿田”三个大字。乾隆梦醒之后,觉得这是一个祥瑞之兆,但是却对“福寿田”三字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次日他在上朝之时,将梦境叙述出来让大臣们给自己圆梦。一位大臣听后连忙跪倒禀告,称“福寿田”三字应以“福州、寿山、田黄石”为解,玉皇大帝赐给皇上您的一定是产于福州寿山的
田黄石。乾隆皇帝听后极为高兴,认为这确实是老天爷对自己的恩赐,从此,每年元旦祭天大礼中,乾隆皇帝都要在供案上供一块田黄石以祈求上苍保佑。足见乾隆对寿山田黄石的喜爱。现如今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国宝田黄石三联玺就是乾隆的喜爱之物。这件三联玺是用产自福建寿山田坑的上等田黄石做成,其原石据记载,在康熙年间就来到了清宫,在库房里一待就是近百年。乾隆年间,机缘巧合这块石头被呈到了乾清宫,乾隆皇帝对其一见倾心,命工匠精心雕琢,于是乾隆三联玺就此诞生。后来,这件三联玺被末代皇帝溥仪缝在棉衣里带出了紫禁城,之后又随其辗转长春、远东、抚顺,直到抗美援朝时期,溥仪将这枚珍贵的田黄石三联玺捐献给了国家。
石帝“田黄”贵过黄金
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寿山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寿山石文化。寿山石所具备的“细、结、润、腻、温、凝”六德,更是为历朝历代文人雅士所喜爱。其中,田黄石更是石中极品,素有“石中之王”的美誉,寓有“福寿田丰”之意。所以有了“一两田黄三两金”的说法,但是时至今日优质的田黄石价格早已突破了每克两万元的大关。
而最近在收藏市场中,出现了一种石头,色泽与寿山田黄相差不大,价钱也在短短几年中数度飙升,这种石头就是昌化田黄,这种石头往往是纯净无瑕,细洁温润。其中生有“鸡血”的称为“田黄鸡血”。无血而质洁的称为“昌化田黄”。但是价钱和寿山田黄石相差甚远,也缺少寿山田黄石所蕴含的悠久历史文化内涵,只是形似,而就有一部分古玩商以昌化田黄石冒充寿山田黄石。
不久前,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的2007年秋季寿山石雕大型拍卖会上,共有千件寿山石雕成交,成交率达84%,而这次拍卖会标王是一块田黄石雕,其成交价过千万元。
不遇田黄莫强求
在收藏的过程中,人们总是想一击命中,收到心仪的田黄石,但对于今天多数收藏者而言,已经没办法收藏到田黄石。不过,“田黄热”的确带动了寿山石的收藏市场。除了“石帝”田黄石之外,还有其他可供人们收藏的选择。
在寿山村东南8公里处有月洋村,有座山称月洋山,在其顶峰有一芙蓉石洞,洞中所产就是中国“印石三宝”(田黄、芙蓉、鸡血)之一的芙蓉石。芙蓉石石质极为温润,凝脂,细腻,虽不甚透明,但雍雅华贵尽在其中。画家齐白石穷搜广采,收藏了一千颗芙蓉石,成就了一段“百石富翁”、“千石王子”的佳话。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出的高山石,是如今寿山石中备受藏家喜爱的品种。成为寿山石中的新兴亮点。近年来升温极快,价格持续上升。2007年北京翰海秋拍上,寿山石雕刻名家汪世杰制作的一款荔枝洞石雕薄意章就以13.4万元成交。
随着收藏者对寿山石认识的提升,寿山石的收藏还会升温,而且在田黄石之后,其他寿山石种将逐渐显现。而这种趋势会一直持续下去。
篇二:《博物馆讲解词》桂林鸡血玉当今中国红
尊敬的各位嘉宾:
大家好!欢迎来到桂林鸡血玉博物馆。我是讲解员xxx,今天,能为嘉宾们讲解桂林鸡血玉,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血玉冠中华”,桂林鸡血玉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鸡血玉主题博物馆,建设在桂林国家高新开发区内。桂林鸡血玉博物馆投资10亿元人民币,集矿山开采、生产加工切割、雕刻、收藏、批发零售、玉文化传播为一体的产业链文化特色博物馆。桂林鸡血玉形成年代距今约10亿年,是古板块缝合带海底火山沉积变质产物,产地在桂林龙胜县,本馆的矿山就位于龙胜县三门镇沙岭坳(ao),是鸡血玉品质最好的矿点。早期,民间对桂林鸡血玉有多种称呼,如“鸡血石”、“国旗红碧玉”、“鸡血红碧玉”、“桂林鸡血玉”等,2013年3月15日,本馆申请鸡血玉标准获得国家管理部门备案,从此给鸡血玉上了户口,此玉种正式命名为“桂林鸡血玉”。作为新玉种,桂林鸡血玉填补了我国玉石界乃至国际玉石界没有红玉的空白,是中国玉与中国红的美妙邂逅。它具有耐磨损,耐高温,不怕酸碱侵蚀,永不变色的特点。
接下来我首先给大家介绍桂林鸡血玉的作用和功效。
东汉文学家王逸在其《玉论》中有这样的论述:“赤如鸡冠者为最”。桂林鸡血玉以红色著称,红色在玉石中,是非常重要和珍贵的颜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五福:福绿寿喜贵中,红色是喜的代表,红色在五行中属火,有着天赐的旺盛生命力。八卦中的离卦也是象征红色,赋予了驱邪避凶的功能。桂林鸡血玉因具有红艳如鸡血的血色,被视为招财纳福、辟邪区灾的上品,而且,桂林鸡血玉中常带有纯黑色,象漆器般的光亮。作为底色的衬托,更显得庄重。俗话说:“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身上佩玉能化祸为福,中国易经研究会的专家,视桂林鸡血玉为当代首选风水用石,具有强大的能量,能够改善个人的磁场跟调气,带来更多的好运跟保护。
桂林鸡血玉还具有养生益寿功效。根据《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记载,矿石药物使用在我国已有上千年历史。桂林鸡血玉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石药物,它之所以呈现出美艳鲜红的颜色,是因为其中富含铁离子的缘故,而这种铁离子也存在于人和所有脊椎动物的血液中,对人体大有裨益。长期佩戴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改善睡眠质量,调节内分泌都有益处。现代研究表明,桂林鸡血玉有神奇的生、化和物理特性,经过打磨的鸡血玉会将效能积聚,形成一个电磁场,佩戴在身上,能促进人体机能的协调运转,具有防辐射功能。鸡血玉的手保健还具有杀菌止痒,能治疗皮肤病的功能。桂林鸡血玉是目前世界上对人体健康最有好处且最有科学依据的宝石。桂林龙胜县人口17万人,是一个长寿之乡,年龄最大的老人今年已满116岁,长寿老人多集中在鸡血玉矿山分布的地区。
其次,为大家介绍鸡血玉的收藏价值
“乱世藏金,盛世藏玉”我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为珠宝玉石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业内人士认为当下,投资股票、房地产等传统项目,不如投资桂林鸡血玉。从2005年开始,桂林鸡血玉的平均年涨幅超过20%,近两年,鸡血玉的年涨幅甚至超过了300%,如今一只三年价格为500元,色、种、水在中等水平的手镯,现在售价也都在3000元以上。今年5月,桂林鸡血玉博物馆以内6600万元的高价成功拍下鸡血玉矿山开采权,由于鸡血玉原材料的稀缺,桂林鸡血玉的价格一路上扬,成了“金疙瘩”,并被称为桂林五宝之一(辣椒酱、豆腐乳、三花酒、西瓜霜、鸡血玉)。与昌化鸡血石、和田羊脂玉、田黄石相比,桂林鸡血玉仍在起步阶段,将有上百。上千倍的升值空间,未来5年桂林鸡血玉的投资和收藏行情还会越来越好,甚至逐步赶超昌化鸡血石和巴林鸡血石,成为了桂林又一张亮丽的名片,我们为家乡拥有这样的资源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2012年,在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桂林鸡血玉作为国礼被赠送给各国元首和政要。在
这届博览会上,由桂林鸡血玉博物馆提供的桂林鸡血玉中国龙拍出350万元、桂林鸡血玉公关拍出590万元,突破了桂林鸡血玉拍卖历史最高价。中央电视台《寻宝》节目专家组组长王立军点评,现阶段桂林鸡血玉的价位属于初级阶段,这次拍卖充分展示了桂林鸡血玉收藏价值增长的强劲势头。
2012年12月8日,桂林鸡血玉博物馆举办了桂林首届鉴宝活动,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组鉴宝专家蔡国声教授,金申、余光仁、钱新等业内权威专家到博物馆现场对鸡血玉进行了鉴定。专家们认为收藏鸡血玉这种天然玉石大有可为。蔡国声教授还是提醒大家收藏真品一定要传承有序,这是保证艺术品收藏增值的关键。
今年9月3日,在第十届东盟博览会签约会上,桂林鸡血玉再次亮相,得到各国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获取了等多的全球商机,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古人说:黄金有价玉无价,为让鸡血玉保真保值,本馆秉承:“物出名门,传承有序,代证收藏,升值无限”的宗旨,为每件鸡血玉出具全国唯一的鸡血玉博物馆鉴定证书。
最后,为大家讲解如何鉴别桂林鸡血玉:
桂林鸡血玉的质量以“血”、净度和“地”来鉴别。“血”的好坏,由血色、血量、浓度和血形四个方面决定。质量上乘的鸡血玉要求其血色艳而正,还要活,并要溶于“地”之中,血量要多,越多越好,而且要浓,血形以团血状血较佳,点血次之。
净度:以无瑕疵、无裂纹者为佳。瑕疵和裂纹的存在会影响鸡血玉的质量
“地”:“地”的质量由其颜色、透明度、光泽和硬度四个要素决定。
篇三:《乾隆田黄三链章》乾隆田黄三链章
清代。玉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乾隆田黄三链章由三枚印章组成,三枚印章均为田黄石,由三条田黄石链连接成一个整体,成为彼此不可分割的部分。
三枚印章中,左边一枚为正方形,高1厘米,边长2.6厘米,印文“乾隆宸翰”;中间一枚为椭圆形,高1厘米,长径3厘米,短径2.3厘米,印文“乐天”;右边一枚为正方形,高1厘米,边长2.6厘米,印文“惟精惟一”。
三链章上的印文“惟精惟一”、“乐天”都出于儒家经典《尚书》,意思就是需要居安思危,要顺应天命,懂得自然之理。乾隆皇帝把这些文字刻在印文之中,是为了表达其施政
思想。
另外,这三玺的篆刻方式与玺文布局均有不同,左边一枚为阳文,布局采用标准格式;中间一枚也是阳文,“乐天”两字居中,左右饰以螭纹;右边一枚为阴文,采取回文法排列,整个印面饱满匀称、和谐美观。
三链章的制作采用了链雕的技法,所谓链雕,也就是用一块石材镂空,雕刻出一整条
活动石链,没有任何裂缝黏合的痕迹。田黄石异常坚硬,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链断石破,因而这件田黄三链章的工艺难度也就可想而知。
田黄石仅出产于在福建省福州市北部山区的寿山乡,这里的田黄石由流水冲刷数万年而成,因而其色泽浓艳俏丽,更集脂润、凝结、通透、纯净、细腻于一身,握在手中温嫩细润无比,因此田黄石有“石帝”、“石中之王”的雅号美誉。
(上图:建国后的溥仪)
乾隆田黄三链章,备受乾隆以后清朝皇帝的喜爱,1924年清朝末代宣统皇帝溥仪搬出皇宫的时候,曾将其连同一些珍宝带走。新中国成立之后,溥仪成为共和国的普通公民,1950年抗美援朝时期溥仪将三链章交给国家,此后又移交给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至今。{博物馆田黄石}.
1997年8月17日,中国国家邮电部将乾隆田黄三链章印制成小型邮票。
篇四:《田黄》田黄漫谈1
浏览数:308次添加时间:2010-2-16来源:寿山石杂志作者:齐旅
于我而言,藏石是件乐事,藏田黄更是让我乐不可支。
收藏田黄最大的好处就是,它虽然名气大,却不像一些石种,有被暴炒之嫌,它的价格不曾大起大落,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状态。
由于要打理生意,我常行走于世界各地。闲暇之余,与人提及田黄石,无人不晓。然而,知道田黄是寿山石众多品目中一种的人,却为数不多。
被尊为“石中之王”、“石帝”的田黄,身价无与伦比,历有一两田黄抵万金之说。田黄的名声之大,与明、清各朝把它作为贡品献入皇宫大有关系。世界上,只有我国福建寿山乡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生成,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于田里,故称田黄。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料中名列一品。
我不明白为何有人偏偏把浙江、巴林的黄色石料,也称为“浙江田黄”或是“巴林田黄”似乎与田黄沾个亲,也能飞黄腾达。去年,又来了个“台湾金田黄”的新名词,石头倒也挺水灵,但硬度和品相与田黄比起来相距甚远。想来此间是利益所驱,卖个约等于田黄的价格才是其真正的动机吧!
田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我看来,它如同少妇,风韵倾城,稳重贤淑,虽不及少女青春艳丽,却可以在不经意之间撩动男子的心扉;它如同陈年的酒酿,清甜醇香,却不上头,流连之间,就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近年来,收的田黄多了,友人戏称我为“田黄旅”。众所周知,田石产于寿山村的水田中,分布在上、中、下坂和碓下坂几个坂段,按色分田黄、红田、白田、灰田和黑田,产量稀少,相当珍稀难得。
不少人喜欢前来问我,“田黄之中,不乏桔皮红、橘皮黄、黄金黄、枇杷黄,以何种色相为最好?”我认为,田黄的品质高低优劣一般以“六德”作为欣赏、品判的标准,即细、洁、温、润、凝、腻。上品的田黄集凝结、脂润、通透、纯净、细腻为一身,宝光四溢。握于手中,如同婴幼儿的肌肤,温嫩无比。平时即便不加养护,也能保持湿润,无半点干涩之感。我认为不一定要求每块田黄石都必须有皮、有格、有萝卜丝。有些上好的田黄石未必具备这些特征,却一样价值连城。反之,具有以上特征的,也有可能是其它石种。
值得提醒的是,田黄的质地优劣悬殊,价值高低差异大,不能一概而论。而值得收藏、高价投资的,也仅是各方面俱佳而无可挑剔的上品田黄石。
有好几次,在外地的收藏品市场上,店家们大凡都是神秘兮兮地从保险柜摸出所谓的“田黄”,让我观赏。一番的故弄玄虚之后,要么拍着胸脯告诉我,出售的是百分百正品,假一罚十;要么就是欲擒故纵,说是非卖品,自己收藏来着。听说我要高价收购,就兴冲冲地追问我能出到多少价钱。
上个月,在上海的一家古玩店里,我轻轻抚摸着一颗经过有点高明的手段改造过的他山
之石,要价350万。那厮以为我动了心,满嘴挂着:“这可是正宗的田黄,超值首选。您真是来得巧,我们前天刚刚收来的,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品质你不必担心,绝对一流,很多大收藏家都是本店的回头客•”•我眯着眼,清晰地看到他那双在利欲的驱使下逐渐放大的瞳孔。我试图透过眼镜,窥视他的内心,寻思着他是觉得我像冤大头?还是认为我不差钱?如果他所言属实,不少收藏家都回头来,再行上当。那么,落藏家手上的假田黄,将要如何计数?难怪这些年,我的老朋友们常向我诉苦,说是接二连三地被蒙,以田黄的不菲价格买回了“貌似”之物。有的是高价买来送人作礼物,哪里知道收礼的人一经鉴定,是冒牌货,火冒三丈,怀疑他的诚意;有的是熟人介绍,以为肯定错不了,没想到熟人居然勾结卖家一起黑他的钱财;还有的,本想自己收藏用以传世,不料一段时日之后,被高手告之,此乃鱼龙混杂之作。最终结果,不是证据不足,不了了之,就是退货还钱,从此对田黄之爱不敢再提。
它坑之石,是非不分,被误定为田黄石的,不在少数;它山之石,经过人为的造作,如染色、做皮、凿形、镶嵌等手段伪造成假的田黄石,真伪难辨,常被石贾含糊其词当田黄石售卖。田黄被造假,错不在石。“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造假倒让我看清了深隐于某些商家道貌岸然外表之下的人性。
田黄的质性是一种不可多见的非线性高级物质构成,不能以现代科学仪器所能测到的可见物质。在田黄石实际的鉴定当中,往往不能采用仪器鉴定的方法去细究它的化学成份,而是通过眼里来解决问题。所谓眼力学,即直观、感悟的方法。有了丰富的经验和阅历,直观和感悟就能迅速得出结论:是或非,真或伪,优或劣。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田黄亦然。即便是优质的田黄,如未雕未琢,无钮无工,充其量也仅是一块上等石材,一方美石而已。多年来,我与寿山石农及多位雕刻大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时常与他们谈石论艺。日后,我决意陆续拜访名家,上寿山寻宝,并将这些轶事一一整理出来。
为扬业界之正气,为让收藏家寻到更多的藏石乐趣,特借权威性专业杂志——《寿山石》这一平台,定期与诸位交流收藏经验,以表我对田黄的珍爱之情。
拾笔散记,以慰共嗜之好!
田黄漫谈2
曾居住过香港、北京、广州等地,最后我还是选择落脚于福外。因为福州最宜人居,城市不大,四季常青,两条大江横贯整个城市,还有温泉、三山、内河,更有寿山石瑰宝。
民间常说,寿山石是女娲补天遗落的彩石,田黄石是上天赐予人类的“舍利子”,能得到一枚好的田黄石不易。过去福州人没钱购买,大量好的田黄石流失海外,实属可惜。
玩寿山石的最高境界,当是玩田黄石。但田黄石的品相相差甚远,十倍、百倍、甚至是更多。我建议大家从小的玩起,宁小勿大,宁少勿滥。
有“专家”在媒体上力荐“昌化田黄石”,说是浙江昌化石风华正茂,而寿山田黄石正
面临资源枯竭。试想,两种不同的石种,它们的历史、文化、产地、品质,怎么能相提并?!若按这位“专家”的观点,凡是黄色的,二次生成的掘性石头都可以称作是“田黄石”。试问,寿山的鹿目格石、掘性鲎箕石、掘性金狮峰石,以及溪蛋石等等岂不是可以登基称“帝”了?
好的田黄石,内在有一股“宝气”,这是任何石种都不具备的。有经验的玩家们,一眼即可分辨;有些石农闭着眼睛,仅凭触摸的手感,就可分别出田黄石的真伪。欲购买田黄石的石友,可多请教一下他们,以防止上当。同时切记,请教他人时一定自己要有主见。福州寿山石界有一些坏习惯,喜欢对别人家的东西“鸡蛋里挑石头”,最好玩家买自家的石头。大家仔细想想,大自然里的万物,包括人在内,都无一完美,我们怎能要求石头无缺?
好的田黄石现多藏于藏家手中,且不轻易示人。我认为,上天赐给福州人的瑰宝应该是人人都可享有。国外大的博物馆里的许多宝贝,绝大多数是藏家寄存和捐赠的。好东西藏在少数人家里,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源浪费,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此,我建议福州市ZF在市区建个大的寿山石博物馆,大力宣传寿山石文化和名家雕刻艺术。我和我的朋友们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来,我们愿意将所藏珍品拿出来,让大家共赏!
再谈他山没有田黄石
多年前我写过一篇“他山没有田黄石”,首先从探索田黄石的成因、发现、美质、物构等方面阐述了田黄石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从田黄石的文化与历史等诸多方面论述了田黄石之所以能荣登“石中之王"的美誉,是由于福建寿山田溪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形成的。另外,其价值扶摇直上的原因是因为田黄石有着其他石头所不可能有的传奇色彩和文化历史。因此,在内蒙、浙江、广东、江西等地的叶腊石矿开采挖掘出任何黄色石头都不能混淆于寿山的田黄石,因为无论石质上、在历史与文化上都与田黄石迥然不同,这是上一篇《他山没有田黄石》论文的主要观点。而现在我要讲的是在寿山方圆几十公里的矿脉中,离开寿山溪周边的溪田,寿山其他溪流田地山坡所产的黄色寿山石也不能称其为田黄石。这里就产生的观点是寿山溪之外的寿山的他山也没有田黄石。
要著文阐明这一观点的原因是由于2007年4月福建海潮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丛书《中国四大名石石种鉴赏一寿山石》。该书出版发行后国内许多收藏家与石友来电来信,质疑书中把寿山田溪之外产的各种黄色寿山石也冠以田黄石,是作者无知还是故意误导。有的来信中说,此书不但贻误读者,而且对许多寿山石爱好者、收藏家,和石头市场都会造成极大的混乱。希望我能就此说说我的看法。
我们知道,田黄石为什么稀罕,首先罕在产生田黄石的地理条件和成因。在数百万年前第三世纪末期,由于地震余波和风雨山洪的冲刷,高山峰的山坑石与水坑石中少量碎石剥离原生矿顺小溪而下滚落到高山的东南面的坑头占至结门潭约8公里长,面积不到1公里的溪田的第四沉积中,这些高山系的碎石由于迁移时的滚动,大部分成卵圆形状,它长期受到水田中富含铁质的弱酸性水质的滋润,渐渐地酸化使之细腻脂润,改变了原来的面目,成就了今天的田黄石。田黄石属于冲积型砂矿。矿石成份是纯净典型的地开石,并含有微量的辉锑岩和伊利石成份。正由于其生成原因和物质结构诸因故专家对田黄石总结有六大特点:(1)
石质温润凝腻。(2)呈微透明或半透明。(3)肌里隐含有细微有致的萝l、纹理。(4)外表常裹有白色或黄色、黑色的石皮。(5)有红筋或格。(6)硬度在2.6度左右。并具有文化人所云“六德”:细、结、润、腻、温、凝的特性。从传统的经验与科学地质探测证明,在寿山田溪这一平方公里的水田中挖掘的田石基本上都有以上特点,离开这特定的地理环境,挖掘的黄色石头,既没有以上特征,也不算是田黄石。而且只能是地开石矿物在这块小田中才能滋养出光彩熠熠、温润凝结,半透明冻状的田黄石。历来什么东西值钱什么东西就有假,宝石市场更是如此,田黄石也遭遇这样情况。由于田黄石十分稀有,重金追寻者众。一些居心不测者或不法商人,把寿山石中与田石相似的黄色石头冠以田石的美名。又由于这些石头有的掘于坡地或挖于山洞品质与田石迥异。造假者就巧立名目冠以“芦荫田"、“金狮峰田”、“荔枝田”等等,这些貌似田石的东西,都归到田石类。使海内外众多追慕田黄石者上当受骗。在北京、上海、台北、香港的石友均有发现重金买下假田黄石。古今寿山石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在有关寿山石的专业书籍和科研报告中都一致认为田黄石只产于寿山溪从坑头占到结门潭8公里溪流之间的1平方公里溪田中。寿山其它地方所产的黄色石头不能说成田黄石(附田黄石产地图),这已是千百年来的客观事实,是真理,是任何人不得随便改变的。然而该书竟然告诉读者一个歪理,他说:“到目前为止,田黄石的概念仍然不是十分清晰与严格,有待进一步明确与界定。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鉴别田黄石的‘皮,、‘格’、‘纹’,只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判断依据的参考。不能绝对,否则容易造成判断失误。总之有‘皮,有‘格'有‘纹'的不一田黄石。但还是要结合实际,具体来判断。"从古至今田黄石的概念应当说非常清晰,并不是不清晰。只有认识田黄石的惟一产地后,才可以说,在寿山田溪中偶然也会有无皮或无纹、无格的田黄石;而非田黄石产地所产的即使有皮有格有纹的黄色石头也不能称其为田黄石。但是书中的作者竟然说:“其实,田石的价值关键看其实质,主要从块度(大小)、质地、气色等方面进行衡量,产地只是一个参考,如果不看宝石本身的品质,反倒却看它出产地,那就有点本末倒置的感觉了,田石只是一种宏观描述,并因多呈黄色故又称田黄石。”书中又说:“以产地分类,如寺坪田石、坑头田石、溪管田石、芙蓉田石、芦荫田石、金狮峰田石等,甚至还有以质地分的硬田石等,其他田石还有,如牛蛋田石,鹿目田石,搁溜石、煨红石等。”书中在提到萝卜纹时说“萝卜并非田黄石的专利,水坑系及高山系品种多有‘萝卜纹,如鱼鳞冻石、高山石、荔枝冻、四股四石、太极头石、玛瑙冻石、鸡母窝石、鲎箕石等。其它如都成坑石,马背石,甚至连江石、鸡角岭石、山仔濑石等都有。而这些品类都有可能滚落到具备生长田黄石条件的区域里,形成田黄,因此,一些质优掘性独石与田黄石的成因相同或相似,但质地各异”(该书没有页码故无法示出)先请看他说的以产地分有寺坪田石,寺坪石也是田石产地吗?只要有一点点寿山石知识的人都知道。寺坪是寿山广应寺遗址二度毁于火,僧侣在寺中有藏石,因而后人曾在旧址拾到遗石,故称“寺坪石",其中也偶有田黄石拾得,而这田石是僧侣掘于田黄溪,是人为移于此,寺坪怎么可能是田黄石产地呢?更令人匪夷所思的,竟然纯叶腊石产地月洋也成了田黄石产地,产出了溪蛋田石、芙蓉田石。书中说:“溪蛋田石,产于寿山所有溪中的一种独石,其质温润,微透明,形似卵,气色呈黄,有石皮,偶见红筋或丝纹。”又说:“芙蓉田石,产于加良山周边水域的一种独石,其质温润,微透明,形似卵,气色呈黄,有石皮,偶见红筋众所周知的,多无丝纹。”明眼人一看便知两个条目所示图片只是一种东西,就是月洋溪的溪蛋石,根本不是什么田石,而且该书作者竟然就是把所谓的“溪蛋田石”中拿出几块石头又拍一张照片号称“芙蓉田石”,其不是自欺又欺人。月洋产有“芙蓉田石",这乃是一大发明,我们不仅要问如果有人拿一块号称“芙蓉田石"以田石价钱卖给你,你会买吗?按该书的观点不仅月洋系有田黄石,而且连远离高山的旗山系的“连江黄、山仔濑也可能滚落到具备生成田黄条件的区域里形成田黄石"。我们不仅要问,有这个可能吗?
据其观点寿山处处产有田黄石,没有固定产地,这是其一。其二,有纹、有皮、有格,不一定是田黄石,没纹、没皮、没格有可能是田黄石,那么,到底什么才算是田黄石。按其说法“田石只是一种宏观描述,并因多呈黄色故又称田黄石。”实在“谬”不可言。用这样的观点在宝石市场上,只能是骗你没商量。
我们的前人和石农虽也将有酷似田石的寿山溪他山石头称为“鲎箕田"、“鹿目田”、“芦荫田”等,但从不归类于田石;而且这种称谓,只是警示人们,在鲎箕、在鹿目、在芦荫中有酷似田石者,但它非产自寿山田溪,并不是田石。
“实而求是"是我们老祖宗的儒家精神,也是中国人的优良品质。田黄石只产在寿山溪一平方公里的田地,辨别田黄石古今已总结出经典之谈,并不是什么人可以随心所欲的行为,我无谓花了这么多笔墨与一本无稽之谈的书去据理力争,其意愿只是告诉石友田黄溪之外寿山的他山没有田黄石。
在这里顺便提到寿山田黄石中绿田的事,该书说:“绿田石是田黄石中异类„„田石中一些黑田、灰田的携带有明显绿意者,称作绿田又有何妨。”真是又一奇谈。懂美术者皆知,辨色是不能见仁见智,否则就会红绿不辨黑白不分。何况该书出示的一块所谓绿田石,无色盲者一眼可辨,那不就是一块黄色的石头吗?寿山根本就没有绿田石。当然绿田也并非该书首次提及。记得天津人靳志忠写过一本《田黄石鉴赏与收藏》的书,书中把两块硕大绿色石头与正蓝色石头说成是绿田石,列在田石中首位,并称“存世极罕、贵为珍宝”用大幅照片刊于书中,该书出版后,他携书带石,招摇撞骗,后高价出手,买家经专家鉴定并非田石,其因犯巨额诈骗罪入狱,应了中国一句古话:害人害己。此当前车可鉴。
(来源:寿山石文化网)
篇五:《2013年导游资格考试导游基础精选试题及答案》2013年导游资格考试导游基础精选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英文字母填入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共20分,每小题1分)1.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的创办人是__D_____。
A.迈克尔?彼得斯
B.詹姆斯?泰勒
C.罗伯特?门克因托希
D.托马斯?库克{博物馆田黄石}.
2.从成因类型看,杭州西湖、大理洱海分别属于D。A.澙湖、堰塞湖
B.海迹湖、构造湖
C.冰川湖、构造湖
D.澙湖、构造湖
3、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河南、浙江、长江中下游、甘肃和青海的文化代表分别是B。
A.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屈家岭文化B.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齐家文化C.良渚文化、齐家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D.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4.____B___享有“木雕之乡”的美誉。
A.浙江乐清
B.浙江东阳
C.江苏苏州
D.广东潮州
5、古代纪月,用孟、仲、季分别纪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三个月。仲春、季夏、仲秋、孟冬依次指__C_____。
A.二月、五月、八月、十月
B.正月、四月、七月、十一月
C.二月、六月、八月、十月
D.三月、七月、九月、十二月
6.中国历史上称为“药圣”、“塑圣”、“画圣”、“草圣”的人分别是指A。
A.李时珍杨惠之吴道子张旭
B.孙思邈杨惠之吴道子王献之
C.华佗王羲之顾恺之杜甫
D.宋慈杨惠之顾恺之王羲之
7.登上泰山岱顶可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意境,也可赏___C_____四大奇观。
A.云海玉盘、猴子观海、晚霞夕照、黄河金带
B.黄河金带、旭日东升、兔子望月、云海玉盘
C.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
D.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太公钓鱼
8.中国古代园林中的花中的植物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象征隐逸君子的植物是___C__。
A.梅花
B.桂花
C.兰花
D.水仙
9.有“道观之祖”美誉的是_B_____。
A.北京白云观
B.陕西终南山楼观
C.山西芮城永乐宫
D.陕西重阳万寿宫
10、斋功是指信徒于每年斋月即___D__时,每天从黎明到日落要戒饮食,待日落后才能进清淡食物。
A.回历6月
B.回历7月
C.回历8月
D.回历9月
11、基督教中,负责一个教堂教务的职业宗教人员,新教多数教派称之为__A____。
A.牧师
B.神甫
C.神父
D.主教
12.___A___是湖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A.土家族
B.苗族
C.侗族
D.瑶族
13.世界最大的侗乡风雨桥位于湖南的_____C____。A.凤凰
B.通道
C.芷江
D.新晃
14.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影响最大的佛教宗派是__C___。A.净土宗
B.天台宗
C.禅宗
D.三论宗
15.我国最大的城市园林是____D___。
A.避暑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