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的岁月作文
详细内容
篇一:《忆往昔峥嵘岁月征文》
忆往昔峥嵘岁月,树百年报国情怀——革命志士图片展观后感
为树立坚定的爱国情操,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辛福生活,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学校特组织学生们来到学校广场观看了来自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长汀籍革命烈士图片。我们在一张张革命烈士的生前肖像照前,瞻仰着他们的音容笑貌,同时阅读着那一段段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他们短暂但伟大的人生的历史介绍文字。我们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回忆曾经的峥嵘岁月,感悟今朝。
走进图片展区,我看着一幅幅珍贵的图片。回首百年前的中国,中华名族的近代史是一部旧社会走向灭亡,新社会逐步建立的历史;是一部饱受外国列强侵略,中华儿女不断抗争的历史。这是一部屈辱史,这是一部抗争史。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每一页都让我们感受着血泪和沉重。在这种力量并存,人民生活水深火热的时代,仁人志士苦苦探寻,一代代的军民前仆后继,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坎坷与挫折才换来今天安定的生活,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殷实。我们的长汀籍先烈们也和救亡图存的人们一起跟随共产党从长征第一村——中复村踏上了推翻旧社会,打走侵略者的救国道路。我,长汀的先烈们浴血奋战,为家乡人民的当家作主,为全国人民的名族解放舍生取义,英勇抗战。烈士们带着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乃至自己的生命,才使得祖国能有今天的辉煌成就,才使得我们今天能够坐在设施齐全、宽敞明亮的教师里安心的接受教育。我们怎么能忘记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而付出牺牲的人呢?怎么能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良好条件呢?对于今天幸福生活着的人们还能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穿凿,积极上进呢?
随着观看的深入,革命烈士的一幕幕事迹仿佛真真切切的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充分的感受到先烈们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使我们感到作为长汀子民的一员,身为革命先烈的后代,那是我们的无上荣耀,我为此感到深深的自豪。
此次的展览,丰富了我的学习生活,提高了我的精神觉悟,给予了大家很好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我真切的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深切的体验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是那么的来之不易。虽然我们不能像无数的先烈们那样为国捐躯,但生活在无数革命前辈用生命换来的美好今天的我们可以努力学习,掌握过硬的知识与技能,一崇高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尽自己的一份力。我要坚定的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在学校努力学习,在将来的工作中积极进取,勤勉工作,在生活中乐于助人,关爱社会,以饱满的精神迎接生活的每一天。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虽然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每个人的能力是那么的有限,但是只要我们发扬老一辈革命家为了人民当家作主,甘于奉献,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拼搏精神,努力学习,勤奋工作,那我们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国梦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1计算机班潘芳芳
指导老师:曾元金
篇二:《读《峥嵘岁月》有感》读《峥嵘岁月》有感{峥嵘的岁月作文}.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读了《峥嵘岁月》后,我不禁为文中的英勇人物感到震撼!他们的成长历程,一路艰辛,他们的奉献精神实在令人心生敬佩!品读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们的艰苦历程与爱国情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历史也是党史人物演绎的。这本书记载了13位革命前辈青少年时期的成长故事:14岁的王震闯进省城找出路,跟随毛主席闹革命;17岁的王首道不畏强暴高唱《爱国歌》,领导同学游行反帝;15岁的寻淮洲作战勇敢当排长,22岁为解放英勇献身;童养媳李贞冲破牢笼争自由,假扮新娘智取张家坊;小耀邦巧计盗枪惩团总,指挥伙伴练打仗„„这些前辈他们的一生都在为革命效力,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换来了革命的胜利!他们是我们的榜样!
原本我还在抱怨现在这个时代竞争力很强,事事都要竞争,天天都很累,又做不完的事,作业多的没话说,肩上的担子重得要命,还不如生活在以前那个时代!可是,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我错了!以前的时代是那样的苦,祖国还没成立,连连的战争威胁着人民生活的安宁。大家吃不饱饭,天天喝着“电影粥”,冬天里有块红薯就知足了,哪像我们天天吃饱喝饱。每天他们要走很远的路去上学,回家后还要做很多的家务,那日子要多苦有多苦,要多累有多累!可他们没有一句怨言!
现在时代变了,生活条件变好了,可我竟然还在抱怨,真不应该!之所以竞争,社会是在优中选优。青少年就应该有拼搏、有竞争!所以,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还是庆幸吧!人生有拼搏才不会无味!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接班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还要抱怨什么呢?我们应该永远缅怀和弘扬革命前辈的感人事迹和崇高风范,更加奋发有为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峥嵘岁月》这本书改变了我的思想,使我更加懂得了要拼搏、要奋斗。我体会到了种种幸福: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幸福,学习的幸福,,读了这本书后成长的幸福„„
篇三:《峥嵘岁月》{峥嵘的岁月作文}.峥嵘岁月
巍巍中华山,剿匪祝家洞。峰回路转半山腰,几经周折。
擒匪何处不牢笼。
一自太平鏖战,几声枪响,鲜血为谁流?
黑神庙处埋忠骨,松岭唱凯哥。
想来气概无穷。
忍说牺牲,忍说那英雄。
黎明在即,岁月正匆匆。
篇四:《峥嵘岁月》峥嵘岁月
巍巍中华山,剿匪祝家洞。峰回路转半山腰,几经周折。
擒匪何处不牢笼。
一自太平鏖战,几声枪响,鲜血为谁流?
黑神庙处埋忠骨,松岭唱凯哥。
想来气概无穷。
忍说牺牲,忍说那英雄。
黎明在即,岁月正匆匆。
新民完小:何升
篇五:《泰兴市高三学生优秀作文:我们一起走过的峥嵘岁月》亲爱的××:
锦瑟年华,岁月如梭,万物在变,友谊长存,和你的相遇相识相知,把我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我要感恩与你。
自我们第一次见面已经过去了六年。初见你,文静淑雅,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当年的你,幽默健谈,热心善良。可我被好胜和嫉妒蒙蔽了双眼,老师安排我们同桌后,我才仔细的打量了你:你长长的睫毛像似在笑,明亮的眼眸闪耀着自信的光芒,隐隐的我感受到无形的压力。
你永远那么自信,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坚毅沉静的精神,但又不是咄咄逼人。记得我们一起参加演讲比赛,那天我们一起坐在台下。一向有优越感的我,这次竟出奇的紧张,无目的地看着会场,无心地听着他人的演讲,我怕拿不到大奖,更怕输给你。这时一个丑陋的念头诱导着我,趁你不备,我用一张白纸偷换了你的讲稿。很清晰的记得,当你打开那份“演讲稿”时,一丝不安瞬间掠过你的眼脸,接着你微微一笑,甚至还向我投来一个坚定的眼神。你面朝大家,滔滔不绝的开始了你声情并茂的演讲,你怎么结束的我一点不知,耳边却不时充满同学们的掌声,你的魅力和风采最终赢得了评委老师的一致赞赏,毫无疑义的捧得大奖,我输了,输得很惨。事后我一直没有勇气面对你,向你道歉,内疚折磨着我,而你的宽容又让我羞愧难当。
你我的成绩不相上下,在年级上数一数二,被老师看成升学冲尖的希望。我开始骄傲自大;而你却戒骄戒躁,淡定自然。我在心中暗暗把你当成竞争对手,每次考试前,我总借故委婉拒绝回答你的问题,而你却总是耐心回答我的问题,我自以为聪明,你说把你讲懂了,才能证明我理解得更加深刻,教学相长啊。我耍的小聪明在你的大智慧面前真是无地自容。考试前我不断“抱佛脚”,你却闭目养神,虽然有时我的成绩超越你,而我的这种心态最终在升学考试中落后于你,我抑郁了很久。那段时间我恨你,“既生瑜,何生亮”,上帝为什么总让它的光环笼罩着你。你没有因为我对你的冷落而离开我,和我形影相随,抵足而眠。在你的安抚宽慰之下,我渐渐走出阴影,振作起来,面对未来,迎接挑战。
你是对手,更是朋友。你是警钟,在我得意忘形时告诫我戒骄戒躁;你是春雨,在我心田干枯时以娟娟溪流滋润我,真的很感恩你,你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见了自己的不足,你是上帝派到我身边的天使,让我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今生有你,我之幸福。{峥嵘的岁月作文}.
此致
敬礼{峥嵘的岁月作文}.
你的对手:××
2012年4月25日{峥嵘的岁月作文}.
1
篇六:《2014年高考满分作文》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
当曾一时风光无两,雄霸天下的胶片业巨头柯达无奈地宣布破产,当各式各样功能炫酷,造型高端的单反成为摄影师手中的新宠,当众多的智能手机巨子为旗舰机型装上像素高得令人咋舌的摄像头„„我们不得不承认,曾经记录着我们悲欢离合的胶片时代,终究还是在一片唏嘘中,缓缓落幕。
历史总是如此冷酷无情,新电子信息统治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旧王者的黯然离场作为背景,纵令人唏嘘,令人流连,却总是无可奈何。
其实何止是黑白胶片,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在面临着现代技术的入侵和侵蚀。纸质化阅读的备受冷落和电子阅读的方兴未艾;书信的逐渐绝迹和电子邮件、微信、QQ等即时通信的大行其道;磁带和CD在角落里蒙上岁月的灰尘,而MP3、MP4里存满了每一首最爱的歌曲„„是的,不知不觉间,现代技术早已将我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攻城占地,势如破竹。
然而,当我们臣服于现代技术那娆媚的风姿和高贵的裙摆时,是否也曾想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带来海量的信息储存,光速的传播速度,便捷丰富的资源外,是否也意味着美好的“稀释”,传统的遗失?你是否也曾对曾经伴你度过艰辛峥嵘岁月的“鱼书”和“随身听”们,有过一丝不舍和留恋?
真正有底蕴的文化,必有泥土的厚重,纸质的轻盈,和木质的清香,而非金属、玻璃和塑料的冰冷。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开手机和相机,液晶屏上的照片,却不过是无数个晶体堆叠的机械体,冰冷而没有生命;电子阅读的普及,使图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倾向,使我们很少能再静下心来,在雪夜拥一大炉,捧一杯茶,品读智慧的芬芳;电子邮件、QQ的大行其道,使空间不再成为心灵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简短回复,不但使人的思考变得肤浅苍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幽怨温情以及每个文字背后如泣如诉、辗转斟酌的纠结缠绵„„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如王开岭所说的,是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可怕的是,这种丧失,我们还浑然不知。
于是,佳能的“感动常在”听上去更像一句难以实现的诺言。而偶尔翻开母亲的相册,我却总能收获发自内心的感动。因为,即使泛黄,却依然能看见那一抹动人的微笑。
[点评]本文作者在认真研读材料内容、准确把握材料含意的基础上,选择现代技术对当下人们日常生活的“侵蚀”为观察角度,论述新电子技术时代带来的“美好”的“稀释”和传统的遗失。文章立意明确,中心突出。论述既能紧扣材料,又能进行丰富的相似联想,同时,相关{峥嵘的岁月作文}.
活有较为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且有较为广泛的课外阅读。
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本文文体特征鲜明,叙述、议论和抒情有机融合,既能以理服人,也能以情动人。在文字表达方面,作者的表现堪称优秀。文章语言清晰流畅、准确有力,尤其是对“风光无两”、“令人咋舌”、“黯然离场”、“方兴未艾”、“势如破竹”等成语和四字短语的运用显得得心应手,令全文文采斐然。(侯新)
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
有人曾指出,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生过得越来越索然无味。人们纷纷怀念起黑白胶片的时代,以为它能收藏人生值得珍惜的瞬间。然而,愚以为,数码时代的技术,更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诚如钱钟书在其《围城》中写道:“围墙里的人想出去,围墙外的人想进来。”我们处在黑白胶片时代时,总是抱着“胶片贵而少,照片拍不够”的遗憾;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码技术出现了,照片任意拍,却又萌发“值得珍惜的点滴被稀释”的感慨。但是,数码技术的时代,人生的可贵记忆不会被稀释,反而会加固、加深。
数码时代更能够唤起珍贵的记忆的原因,是数码技术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多样的照相需求,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个点点滴滴。柴静在其《看见》中抒发过这样的感慨:“生命不是用来比较而是用来完成的。”但是,假如用黑白胶片时代的技术来记录下一个生命完成的历程,未免太过单薄,缺乏厚实感。而数码技术的出现,恰好弥补这个缺陷。让人随意地照相,不受时空之限制,唯需一台数码相机而已。人们记录下一个个生命的成长,从出生的满月酒到幼儿学步,从幼儿园取得“好孩子”称号到中学获得荣誉时的留影纪念,数码时代下更能保留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让人生变得更加厚实,更加充满韵味。
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又一重要原因,便是它与网络的双向性,它能随时将照片上传至网络与人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情感的充盈,获得愉悦的享受。当我们把自己满意的照
我们至亲的人的照片上传至网络时,我们可能会收获别人的祝福,让我们倍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样,我们的记忆也会随着幸福感而铭记在心,更容易保留彼此之间美好的印象与感觉,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之中的情谊,收获亲情、友情之美好。
或许由于数码时代的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照片能够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以致值得珍惜的点滴也被稀释了,怀念起黑白胶片时代。但是,由于数码技术具有黑白胶片技术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更能够摄影、保存、分享等,而且永不泛黄,永不模糊,因而它更能唤起人们珍贵的记忆。
数码技术的时代,同样能够唤起人们永不褪色的记忆。让我们用手中的数码相机,记录下生活中值得珍惜的点滴。
[点评]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在讲述材料和一些人看法的基础上,开门见山表明了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文章从两个方面,一是数码技术便于细致记录生活的过程,二是网络的双向性,便于人们分享和加深交流,阐述了数码技术比黑白技术时代的照片更能唤起和加深人们的情感和交流。由于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和具体的描述,增强了对读者的说服力。全文值得肯定的是,观点鲜明,论述较有力,思路较清楚,语言较流畅。不足之处在于倒数第二段论证不够,全文中个别语言还欠推敲如第四段„„“收获情感的充盈„„”。(邹蓬)
用心观察与记录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胶片相机,不顾一卷三十六幅的胶卷几十元的高昂成本,与暗房里费心劳神的冲洗过程。这是为什么呢?正是由于这种种麻烦逼着摄影师在按下每一次快门之前,都能够仔细深入地观察被摄物体,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张逐渐显影的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记忆。
这种回味在如今数码照片泛滥的时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们用镜头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记忆,以为自己这样便抓住了时光。
我也曾经这样天真地认为。我初涉摄影之时曾去过一次西藏旅游,带着自己的数码相机。蓝天,白云,碧水,雪山,面对这一切难以用人类语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拍下来。于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间,我的眼睛几乎未从取景器小窗口上移开过,存储卡也被填得满满的,心想我已记录下这一切美景。然而,回家再次浏览这些相片时,却再找不回当时的那一份激动了。当时只顾着拍照,却忘了用心体会旅途的愉快,面对美景的新奇与感动,以及景观背后动人的故事传说„„我这才意识到,有些东西是难以用相片记录下来的。
后来,有一次我带上相机出门“扫街”时,才真正领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在老城区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诱人香味,原来是一家老字号肠粉店。走进店里,点一碟肠粉,看着老板在氤氲的烟气中忙活的身影,我忍不住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在老城区我又见到一家打制传统铜器的小店。循着“叮叮”声走过去,与老师傅打声招呼,好奇地看着打铜的过程。老师傅看着我专注的神情,露出灿烂笑容,于是我又按下快门。当我回家翻看这两张照片,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又闻到肠粉的香味,又听到打铜的悦耳声音。
我这才明白,拍照只不过是给你一个观察体验的机会,而照片只不过是回忆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忆在心中。
因此,拍照用胶片机还是数码相机又有何关系?照片的多与少又有何关系?只要用心体验,用心记录,定能写下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
[点评]标题清楚地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思维敏捷,善于思考,能够迅速透过所提供的材料的表象发现照片的本质,即“照片不过是回忆的引子”,它的功能在于记忆和记录。文章内容完全符合题意,而且立意颇为深刻。作者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举了一正一反两个生动事例,来印证自己对拍照“真正目的”的领悟过程。文中多次出现“用心”一词,紧扣标题。文章中心突出,思路清晰,并有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语言表达流畅生动,文面整洁。(邓环)
阿锦的黑白记忆
阿锦摊开那本泛黄的相册,周边的角被岁月磨出了须线,她定定地望着里面夹的黑白照,岁月竟将它装订得如此拙劣,落下斑驳的印迹。她忍着泪,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本就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唯有自爱,此生不老„„
阿锦对这个世界开始有认知的时候,她就觉得这个世界挤满了黑与白的单调色彩,黑白的电视,有常年晃动的“雪花”;笨重的黑色收音机,吱吱送出美妙的音乐;还有就是父亲最珍视的全家福黑白照片,被镶嵌在精致的镜框里,挂在墙上。父亲吃力地抱着微胖的自己,欢悦地指着照片的人儿给自己辨认,阿锦眨巴着自己水汪汪的大眼睛,摇摇头,转向一旁的毛绒玩具,父亲微微嗔怒,却也无可奈何。阿锦还小,无法将家的概念一针一线地纳入她的心底,这时刻的阿锦对于黑白照的第一抹印象,尚未在她的心里撩拢出动人的涟漪,她哪里会晓得,一张小小的照片,牵绊住了往后的岁月,绊住了那颗敏感的心。
阿锦渐渐长大,她开始渴求穿上漂亮的小花裙,欢心雀跃地跑去相馆,倚在父母怀里,照上一张全家福。她嘟着嘴,卖力地摇着父亲的手臂。父亲皱了皱眉,照上一张相,就该意味着这个月的饭菜无法合乎阿锦的心意,倘若她眼泪涟涟,嚷着要吃肉的话?父亲望望撒娇的阿锦,宠溺的眼神不言而喻,他弯下腰去,搂抱起阿锦,说:好,阿爸周末带你去照相!阿锦的牙齿亮白得像一道闪电,她狡猾地笑着,这世上最爱自己的人,愿意摘下最美星星给自己。那个周末,阿锦如愿拍下自己想要的全家福,她的笑靥如花,被定格在那个黑白岁月,即使日子艰苦,父母愿付出一切去爱她的岁月。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锦渐渐长高,父亲的背更驼,母亲眼角的皱纹也愈深,可唯一不变的是,每一年,父亲总要全家去照相馆照上一张全家福。阿锦的眼里色彩日渐丰富,黑白的照片也逐渐褪去它夺目的光彩,被一沓沓的彩色照片替代,可阿锦分明看见,父亲粗糙的双手,抚摸黑白全家福的专注与慈爱。
记忆站在一米外的光阴,朝阿锦点头微笑,阿锦轻轻合上相册,眼里顿时起了雾气,她觉得那泛黄的陈旧的黑白相册,装载着那么多的黑白记忆,却是明晃晃的耀眼,时代永远会变,可有一些东西,却固若金汤地躺在自己的心房,只待岁月静好!
[点评]文章以黑白全家福照片为线索,娓娓叙述阿锦幼时生活的温馨记忆。全文表面叙写的是阿锦对黑白相册的翻阅和回忆,实际上是表达阿锦对那些日子清贫艰苦却充满父母疼爱的岁月的怀念和感慨。文章首尾呼应,细节描写生动形象,情感真挚细腻。当然,文章在内容上还显得不够充实,立意也较浅显,许多地方的语言表达还十分稚嫩。(张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