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历史典故素材>张爱玲的今生今世

张爱玲的今生今世

详细内容

第一篇:《今生今世》

今生今世,只在忘川

----------读胡兰成《今生今世》,《我身在忘川》

初知胡兰成,是缘于张爱玲。特立独行的行走于民国历史的倾世才女,却痴心于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汉奸,实在令人惊异。他们的相识,相知,相恋,相离,都堪称一场“传奇”。胡兰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有何种魅力让烟视媚行的张爱玲低到尘埃里?怀着探究的心理,我翻开了胡兰成极富盛名的作品——《今生今世》。

没有大多民国作品表现的喧闹与硝烟,《今生今世》传达的,则是那份难得的静。乡野人家的恬静,民国女子的贞静,战火硝烟中的沉静,异国他乡的简静,直教人心肠寸寸温软。时局动荡,颠沛流离于他仿佛无物,他始终是温静的。然而,这般温静的人,却在遇见张爱玲的那一刻惊动了。他说,“我与他们一样面对着人世的美好,可是只有我惊动,要闻鸡起舞。”于他,那一刹那,全世界的花都在他心里盛放了,姹紫嫣红,而张爱玲便是花间的仙子,圣洁高贵,连亲近似乎也是一种亵渎。“美人如花隔云端”,张爱玲无疑就是他眼中高在云端的美人。张爱玲的美,不在外貌,而是横溢的才华。他们斗诗斗文,却没有文人相轻,反到是异于寻常的相重,没入骨髓,贯穿生命。即便之后没有他们希冀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他们也是彼此生命中岁月时光不能磨灭的曾经。

我觉得,胡兰成与张爱玲,如果说是爱,不如说是知。他知她贵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知她因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就因这个知,即使胡兰成是个名声败坏的汉奸,即使他已是家{张爱玲的今生今世}.

有妻室,即使他的年龄足以当她父亲…她依旧毅然决然的与他结为夫妻。她不再是那个无牵无挂的女子,他离家千里,牵动了她以为不曾有过的脉脉相思,种种离愁;她不再是那个不在乎婚姻的女子,亦会患得患失,拈酸吃醋:她不再是那个骄傲自矜的女子,为了他已是低到尘埃里。。。他仍是他,她却不是她了,遇见一个人,丢了一颗心,如何还能是自己呢?后来,胡兰成在乱世中颠沛流离,张爱玲舍不得弃他,即便千里相隔,也是捎钱送物,免他凄苦。岂知,她的爱,能穿过硝烟战火与他相伴,却无法,在安定平和的时光与其相依。她的一炉沉香屑,终究是灭了,多年的离舍,多年的屈辱,她终究是萎谢在尘埃里,再也开不出花儿来。

我一直是为张爱玲不值的,即使在决绝之后,胡兰成依旧在《今生今世》中不断抒发对张爱玲的无限思念与无尽眷恋,我依旧是觉得不值当的。她那般不遗余力的去爱那个男子,换来了什么呢?换来了胡兰成的小周,秀美,爱珍么?看了胡兰成所书的《我身在忘川》之后,我尤其觉得。他还记得她爱看的夕阳,却不能陪她再好好看一场:他想起她说过的话,爱吃的糖,甚至依旧记得初见时的场景和她房间的摆设。。。可是终究是天各一方了。胡兰成说:“想你与我之间的事,仿佛是做了一场梦,你一直都是清醒着的。”我却不得不为张鸣不平了。张爱玲当真是醒着的么?为什么他只看见她的决绝,却看不见与小周,秀美花前月下时张爱玲的隐忍与守望?他当真是因为爱所以对张念念不忘么?不见得吧。张爱玲写过:“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张爱玲的今生今世}.

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又怎知,胡兰成的怀念不是因为张爱玲不是他心头因为没有得到而生的朱砂痣呢?他习惯了女子的迷恋,未必不会因为张爱玲的主动离开产生挫败感因而眷念。炎樱说:“两个人于千万人当中相遇并且性命相知的,什么大的仇恨要不爱了呢,必定是你伤她心太狠。”可是胡兰成从未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甚至觉得张爱玲一直清醒,从未因情沉沦,而自己才是受伤的那个,着实可笑。

“我身在忘川,立在属于我的那块三生石旁,三生石上只有爱玲的名字,可是我看不到爱玲你在哪儿,原是今生今世已惘然,山河岁月空惆怅,而我,终将是要等着你的。”胡兰成如此写到。可是,依着张爱玲的决然,断然是不复与他相见的。他凭什么坚信他的等待会换来聚首呢?那些伤,那些痛,是因为等待就能被遗忘的么?想来,即便他在三生石畔千年等待,也只是枉然吧。、

今生今世,终究枉然,山河岁月,徒留惆怅,这段情,不论谁是谁非,只在忘川。

第二篇:《我所知道的张爱玲》

1、张爱玲简介{张爱玲的今生今世}.

民国才女张爱玲。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着,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简介:{张爱玲的今生今世}.

原名张煐

●出生于一九二零年阴历九月三十日

●出生地上海{张爱玲的今生今世}.

●十岁入读黄氏小学,改名张爱玲{张爱玲的今生今世}.

●十岁后就读圣玛利亚女校,母亲赴法国

●在十六岁那年、从初秋至春节前,被父亲软禁

●春节前逃出父亲家,与母亲同住

●十八岁考取伦敦大学,但因战争转入香港大学文学专业

●一九四一年香港沦陷,停战曾当临时看护

●一九四二年回上海,进圣约翰大学,不久退学

●二十三岁认识胡兰成

●二十六岁诀别胡兰成

●三十一岁时曾任美国驻香港新闻处翻译

●一九五五年远赴美国

●一九五六年夏,和浦德南•赖雅结婚

●一九九五年卒于洛杉矶,享年七十五岁

2、胡兰成

喜欢张爱玲的人大抵都是知道胡兰成的,就好象每个三毛迷都知道荷西一样,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而胡兰

成却又是一个特殊的例子,虽然张爱玲义无返顾的爱上他,但是芸芸如我等虽然爱„玲‟却是断断做不到及„兰‟的。无他,汉奸向来是惹不来人的好感的。

胡兰成,中国近代作家与争议性人物。代表作有《今生今世》、《山河岁月》、《战难,和亦不易》等。1944与张爱玲结婚,1947与张爱玲离婚。这一段感情最为人津津乐道,他晚年出版的《今生今世》中详细的描写了他在爱情与政治上摇摆的个性。时至今日,《今生今世》中描写张爱玲的那章《民国女子》仍成为研究“张学”的重要资料。

3、胡兰成的今生今世。

《今生今世》乃是一部胡兰成的“群芳谱”,以如此婉媚之文笔写成的群芳谱,令后来多少女子心折不已,1胡兰成上世纪60年代末在日本讲学,他的女弟子据说居然分成两派,为争宠而斗;2在台北朱家隔壁讲课时,台湾一代才女朱天文、朱天心在其身边,不断背诵张爱玲小说中的名句,女作家林慧娥等在一旁看不过去,说:“分明是想被收编进《今生今世》的群芳谱里嘛!”胡兰成之于女人的魔力,由此又可见一斑。

胡兰成的文笔

今生今世前半段,从„韶华胜极‟到„凤兮凤兮‟数十章,写来淡定从容,洋洋洒洒,就象张爱玲形容“更鼓”有种一统天

下的安定一样,这数十章读下来居然有如高山流水一样的悠远,实不愧为才子笔墨,依稀间似乎还有点浮生六记的影子。王静安(王国维)有语云:做人有三个层次,第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胡兰成与沈三白(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都已达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层次,只是胡的为人更其轻薄,更其无赖。

后半段从凤花涕鸟一章开始,便愈来愈激越,愈来愈轻佻了。对于朋友他是皮里阳秋,暗自褒贬;对于女人,女人他向来是不缺乏的,但他这种人是巴不得全天下的女人都成为他的妻子的,于是不管有无,只要是他喜欢的,便一路撩拨过去,居然被他弄的人仰马翻,手到擒来,到最后居然连搭救他的同窗好友的母亲都不放过,不得不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了。有钱人是越来越有钱,没钱人是越来越贫苦啊。算一下他这一生中的女人:结发妻子唐玉凤,上海作家张爱玲,广西老师全慧文,南京舞女应英娣,武汉护士周训德,绍兴先生范秀美,之后还有日本房东一枝,汪伪南京政府特务头子吴四宝的遗孀佘爱珍,这一位,最后则与胡兰成在日本生死相守,终老于岁月。这个女子比起张爱玲的不寻常来,竟丝毫也不逊色,她便是原来上海滩黑帮老大吴四宝的压寨

夫人,上海滩的大姐大佘爱珍。

居然都对他死心塌地。为什么??鬼才知道。

世人对他还有一个评价„其情虽真,却也不专‟,我只相信后半句。

4、张爱玲的一生

张爱玲(1920年阴历9月30日-1995年9月8日)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中短篇小说集《传奇》、长篇小说《倾城之恋》、《半生缘》、《赤地之恋》。晚年从事中国文学评价和《红楼梦》研究。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