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成语典故素材>小学作文铭刻心头的一句话

小学作文铭刻心头的一句话

详细内容

篇一:《铭刻心底的一句话》

铭刻心底的一句话

记忆的匣子打开,那些赞美的批评的鼓励的话语如同珍珠般一滚而出,但最令我难忘的

还是那句话。

最令我难忘的那句话,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爷爷对我说的:“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既

然你承认了错误,这本书就送给你吧!”说起这句话还有个故事呢。来自:作文大全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我和几个好伙伴兴致勃勃地来到了二十一世纪新华书店。我一走进来,就感觉一股凉气扑面而来。哇!好舒服啊!身上的汗一下子就吹干了。里面宽敞明亮,只有几位顾客在选书。我来到儿童类图书柜台旁,认认真真的查找我喜欢的书。我挑中了一本书,书名叫《英雄人物故事选》,这本书不但封面包装精致,而且内容生动有趣,是一本非常好的书。里面记载了一百多个英雄人物的故事。我捧在手上看了很久,爱不释手,还是不肯放下。糟糕,今天忘了带钱,于是我小心翼翼地走向一位老爷爷,他是这里的管理员。我拿着书对老爷爷说:“爷爷,这本书我借回家看看。”老爷爷慈祥地回答我:“小朋友,书不能借回家。”我听了心想:明的不行来暗的。于是我假装系鞋带,把书藏进了口袋,就匆匆地溜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非常矛盾,老爷爷会不会出来追我,并当众揭发我。我越想心里越不安,一而再,再而三考虑,最后还是决定回去。我非常紧张地来到老爷爷面前:“爷爷,对不起,我刚从这里拿了本书出去,现在还给你。”老爷爷微笑地对我说:“你是一个诚

实的孩子,既然你承认了错误,这本书就送给你吧!”我听了很惭愧,忍不住掉下眼泪来„„这句话令我难忘,是因为老爷爷不但没有当众揭发我,原谅了我的过错,而且还送给我

书,我非常感激老爷爷有一颗包容的心。

这句话令我难忘,它对我的一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它时时刻刻告诫我,做人要诚实,

要光明正大,不能说谎。

篇二:《铭刻心间的一幕》

铭刻心间的一幕幕……

南充市三原实验学校六年级三班刘思畅

岁月本无痕,但当我蓦然回首,翻阅着自己的繁杂心灵时,总有一段段记忆在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痕迹,无法抹去也无法忘却。每当我拾起它时,心里总涌动着一丝久违的感动。

暑假的一天下午,我和妈妈从书店乘公交车回家。公交车到达玉带路时,从站台上来一位骨瘦如柴的哥哥,他的目光有些呆滞,双手抱着一大叠报纸。他的身后跟着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他们慢慢地迈着步子,饱经风霜的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坐定以后,老人开始用龟裂的手指缓缓地数着一张又一张报纸,大哥哥呆滞的目光中闪出一丝感激。“今天的报纸卖得还不错,要继续加把力。”老人说完,慈爱地摸了摸大哥哥的头。这一幕画面让我心里一阵温暖。

我悠闲地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车水马龙的街道;听着嘈杂的鸣笛声,谈话声。突然,身后传来不太清晰、吞吞吐吐的叫卖声:“卖……卖晚报了,卖今天……今天的晚报……”我回头一看,叫卖的正是那个哥哥,他说话时嘴有点歪,我有些同情地注视着他。

一开始,没人理会他,于是他就主动走到一位阿姨面前:“阿……阿姨,买份……买份晚报吧!”依然是吞吞吐吐的话音。阿姨迟疑了一会儿,买了一份。哥哥收了钱,又踉踉

跄跄向前走了几步,到了一个衣着破旧的叔叔身边,大声说:“叔……叔叔,买份晚报”!叔叔看着他,立刻从包里拿出钱,买了一份,哥哥傻傻地笑了。车上的人纷纷拿钱买报,连司机和我也不例外。

哥哥的手上拿着一大把钱,美滋滋地笑了。他几步走到爷爷奶奶身边,乐呵呵地坐下来。爷爷耐心地数着钱,奶奶数着剩下的报纸。一边数着,一边亲切地夸赞哥哥。这一幕画面让我心里再一次漾起一阵温暖。

不一会儿,公交车到了“蓝光”站,爷爷奶奶下车了,可那位哥哥却没下。只听老人这样说着:“小朋友,很能干,加油哦!再见!”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老人并不是哥哥的亲人。

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公交车上那一幕幕是多么温暖,多么令人感动啊,它深深地铭刻在了我的心间。

篇三:《军训作文:铭刻于心的军训》{小学作文铭刻心头的一句话}.

军训作文:铭刻于心的军训{小学作文铭刻心头的一句话}.

一眨眼,已经军训了五天。我感觉军训已把我们这一群十六七岁的人锻炼成了真正的高中生,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汗水,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以及让我们学会怎样独立,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怎样去承担那份光荣而艰巨的责任。记得才训练了三天的时候,平日拖拖拉拉的我早已疲惫不堪。刚学立正时,我就疑惑,为什么体育课中要常做的动作,早已会的动作,教官要如此仔细地讲解,为什么一个左转一个右转要教官如此煞费苦心地让我们练习,实践出真知,五天的军训就让我明白,小小一个立正所包涵的丰富,几个转身所容纳的博大。站军姿,给了你炎黄子孙不屈脊梁的身体,也给了你龙之传人无穷的毅力。练转身,体现了人类活跃敏捷的思维,更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伟大。不积滴水,无以成江海。没有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就不可能有一个完整的,高质量的方队。训练的每一个动作,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合作的力量,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要。而军训更教会了我超出这以外的东西。那就是认真对待自己的错误。也许生命中的美丽也就在于袒露自己的错误。那是一种真实的美。不刻意隐瞒什么,不对就是不对。而在这种自然中流露的那种质朴是任何东西也粉饰不来的。或许学到的东西远不止这些。但是紧张而又愉快的训练中的亲身体验,严格而又平易近人的教官的谆谆教诲,我想,我终身受用不尽了。其实军训也并非是常人心目中的魔鬼训练、灰色的咏叹调。紧张忙碌的军训之余,我们一同感受军歌的嘹亮,尤其是其恢弘豪迈的气势,拉歌时大家围坐一团的亲热劲儿以及互相争论的不服输劲儿。而这些都是我们平日中未曾感受到的。大家齐声喊出了当兵人的心声,并与之不可遏制地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人生道路中难得一次的奇遇,定会铭刻于心。

白驹过隙般的,时光像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河。仿佛一眨眼的工夫,军训生活的句号就来到了眼皮底下。回首丰富多姿的军训生活,我更多的还是感慨——“忆往昔,数风流人物,还在今朝!

篇四:《铭刻在心灵深处的记忆》

铭刻在心灵深处的记忆——父亲去世周年祭父亲,樊克智,临朐县龙岗镇樊家庙村人,生于1930年农历闰正月初七,逝世于2013年5月21日(农历闰四月初一)。今天,就是父亲逝世一周年的忌日。几天来总想着要在父亲周年祭日里给远在天堂里的父亲写点文字,遥寄宇寰天际,捎去我的心里话,捎去儿子永远的思念。

一年前的这一天,父亲因病撇下母亲,撇下我们兄弟姐妹,撇下他的孙子、孙女及外孙们,安详地离开大家而去……去了另一个天国,那一天,天昏地暗、撕心裂肺……

父亲,你走了整整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每一天里,我无时不在想念您!好多次梦中见到您,醒来后的惆怅,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我只能潸然泪下。365个日日夜夜,我对父亲的思念犹如细细秋雨,绵绵不绝,每次在大街上看到和父亲年龄相仿的老年人时,我的心中便会涌出一股对父亲强烈的思念;父亲对我的教诲仿佛就在昨天,往事一幕一幕像放电影一样在我眼前展现,我一直是父亲生活中的希望之星,从小时候起,父亲就对我寄予了无限厚望……{小学作文铭刻心头的一句话}.

记得,我出生后,父亲将自己的成名成星、光宗耀祖之希望全寄托在我身上,在我身上没少花力气。还没上小学,父亲就教我认识好几百个字。小学一年级开始,父亲就教我背《唐诗三百首》、《百家姓》、《三字经》和《声律启蒙》等。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很严厉的,每到晚上,父亲都会一字一句地教我这些内容,记不住是要“挨打”或者是要我写“检查”的。这让我记住了了父亲的威严,让我敬畏父亲。那时,父亲每得到一本好书,都会在晚上的时候教我几句,有故事情节的,就像讲故事一样,讲给我听,并且让我再顺势演绎一下。好像我确实就是有聪明过人之处,《唐诗三百首》、《百家姓》、《三字经》和《声律启蒙》我很早就都会背,并且也能够编撰一些似是而非、荒诞不经的“小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我父亲在我七岁的时候,就教我读《三国演义》,这是父亲放在衣橱中的红宝书,之所以说是红宝书,是因为为了爱护书,在书本用厚厚的红纸包裹着,他说他买过的其他书是人家借去没有还,否则有更多书可以让我读。而父亲的慈爱又让我非常喜欢他,父亲到哪儿我就到哪儿,脚跟脚,手跟手,父亲同事们都说我是他的影子。父亲总是逢人就夸我:学习好,身体好,良心好,勤快、聪明……每当家里来客人,父亲都会把我喊过去,让我背上几句唐诗、《三字经》或者《声律启蒙》等内容,或者让我讲一下自己杜撰的“小故事”。在别人面前显摆、炫耀一下。每当听到别人夸奖我是“小神童”或者是“文曲星下凡”的时候,明显看到父亲相当得意,其乐融融,这可能是迎合了父亲常说的那句话:“孩子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啊。”

也许是父亲对我寄予了太大希望的缘故,在我四五岁时,那个时候父亲在我们村学校当老师。父亲教书时,总是让我坐在教室里,和大孩子一起学,一起听他讲课,那些学生

大多比我大三四岁,都是七八岁的人,父亲显然有点拔苗助长。8岁(1970年)时,我到上学的年龄了,父亲就领我到学校去报了名。开始了我人生中的正规学习。

小学一二年级时,由于我的学习基础好,每门功课学习成绩都很好,老是考试得全班第一名。每次考试得第一的时候,总能得到父亲给我的奖励,或是一支笔,或是一个日记本,有时是一两毛钱,我总是视若宝贝,好好珍藏。

上三年级时,因为我姊妹多,母亲操劳过度、体弱多病、家庭生活困难,我既要照顾母亲,又要看管两个弟弟和三个妹妹,还要烧火做饭,根本无法去学校正常上课,基本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时,父亲就会在晚上点着煤油灯给我补课。教我三年级的课程,父亲是轻车熟路。补课之余,父亲还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比如:人要有点精神,要有事业心,要常常为他人、集体和国家着想,待人以宽、律己以严,学业有成后要贡献国家,造福人民,回报社会,利益员工……等等。父亲的话对我震撼很大,可以说对我后来的人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那个时候,只是听母亲和邻居们说父亲是山东省公安干校毕业的,是大学生,那个时候对公安干校和大学生我都没有概念。只是对父亲的满腹经纶有点崇拜,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不辜负父亲期望,要好好学习功课,顺利升级,长大了也像父亲一样上大学、当老师、教学生。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到升级考试的时候,我又是全班第一,顺利升上了四年级。老师和同学都说我“跳级”了。听后,心里那个甜蜜啊,没有人知道。只有我能体味得到。

还记得,大约是1974年年初至同年6月,学校开展了“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接着,全国又开展了学黄帅反潮流活动,“破师道尊严”、“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力”,继而,在中国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扶公社(乡),有一名中学女生叫张玉勤的,她在一次外语考试中,在答卷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照作中国人!学校立即投入到“痛击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活动中,我也因学习成绩好、写作能力强而吸收到大批判小组里,整天写大批判稿,去公社广播站演活报剧,那个时候只知道,老师说的坚决听,并不懂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就在那个时候,父亲看出了我天天不务正业的来头,就告诉我说:“古人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批什么批?你应该把写大批判稿当做提高写作能力的锻炼,把去公社广播站演活报剧当做提高演讲能力的训练,借机把文化课学习成绩搞上去,保证学习成绩不能下降”。

在父亲的教导下,在那个“不学ABC,照当接班人”的日子里,我白天借参加学校活动之际,练习写作,训练讲话能力。晚上就跟着父亲在煤油下补习文化课。基本保证了课程没怎么落下,学习成绩没有下降。

那时,我很喜欢读书,酷爱读书,一年多的功夫,我看了许多诸如《小英雄雨来》、《苦菜花》、《敌后武工队》、《儿女英雄传》、《红岩》、《英雄儿女》、《烈火金钢》、

《西游记》、《海岛女民兵》、《艳阳天》、《金光大道》、《渔岛怒潮》、《三国演义》、《难忘的战斗》、《儒林外史》、《林海雪源》等书籍,同时,特别仔细阅读了《矛盾论》、《实践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哲学著作,而且还写了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关于学哲学的体会文章,这些文章还被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栏内,当然,我的作文从初中到高中几乎每一篇都是被语文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点评的。因此,我那时还成了《临朐文艺》编辑部的“小记者”,为此,心里曾经暗下决心——将来我还要当作家。父亲听说了很高兴。有一天,父亲从家里的旧书里找出了黑格尔的《小逻辑》,让我好好读一读,我当时真的不明白,这些书在当时是“禁书”,为什么父亲偏偏要让我看。后来我真得懂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构成了哲学的基本内容。父亲让我学到了真知,弥补了知识的缺漏,我感谢父亲!

在父亲的严格要求和细心教育下,加上我阅读能力的提高,使得我的学习成绩扶摇直上,1977年,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高中。记得那天拿到通知书的时候,父亲看了一眼,没有说话,只是看了好几遍那个用蜡纸刻板印刷的通知条,而眼睛里流露出来的目光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开心,还是压力。不管家里怎样困难,父亲因为对我期望值很高的缘故,对我上学的支持是毫不犹豫的!

那个时候,高中的三年间,父亲忍受着别人无法体味的艰辛。一个肩膀上扛着6个孩子上学。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我顺利考取了昌潍师专中文系,两年的大学学习,使我的写作水平越来越高,距离实现作家梦想越来越近了。

我也还清晰地记得,在80年代初期,我已大学毕业在中学教书了,而且经常执教公开课。因为经常上公开课,我有点飘飘然了。有一天,为了准备第二天的公开课,我在前一天晚上在家“演练”了一番。父亲听后认为我那节课还有不少问题,如语速太快、面目表情不自然等等。尽管当时在兴头上的我对父亲的意见在感情上还有些接受不了,但理性上我明白“忠言逆耳”是利于行的道理。第二天上课时,我特别注意父亲“提意见”的地方和面目表情,并努力去克服存在的问题。从此,在后来的工作中,我尤其注意听取那些“不同的意见”,包括批评的声音。父亲的教诲,让年轻的我懂得,轻易得到的东西是不会被珍惜的,而人的发展和进步往往是在自己常常感到“不足”的时候。

参加工作后我的人生经历,大致是四个“八年”:八年当老师(8年高中教师,4年兼职大学教师);八年机关干部(市委办公室秘书、副科长、科长);八年乡镇领导干部(青州市东高镇党委副书记、云峡河回族乡人大主席);八年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曾兼任《临朐文艺》、《学语文》杂志社的特约编辑,中共青州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中国当代作家联合会会员,中国当代作家联合会旗下刊物签约作家,中国

社区网络电视台特约通讯员,中国教育新闻网会员,山东省中共党史学会会员,青州市中共党史学会秘书长,潍坊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会员,青州市第十四届和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席团成员),中共青州市委兼职组织员,青州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宣讲团成员,青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成员,青州市人文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促进会理事等职。期间,为了胜任各项工作和积累创作经验,为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而经常给自己加压和“充电”:先后在山东师范大学法律系、山东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生进修班科学管理与工程专业、清华大学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高级研修班学习。每一次考试成功,每一次取得学历证书,每一篇文章发表,每一部著作出版发行,每一次评上先进,父亲都显得比我还要高兴。

参加工作那么多年,总是把事业排在第一位的我,因为工作忙、学习累、搞创作需要大块时间和独立空间,回家的机会自然就很少,尤其是调到市委党史研究室后,由于青州党史编撰欠账太多、任务重,按照省、市委党史研究室的要求几乎每年都要出版一本书,在专业人员少的情况下,我只能是以一当十、“五加二,白加黑”地进行征集资料、编研专题、创作正本,就更没有时间回家了。父亲却从来没有埋怨,家里有任何的事,父亲总是和母亲两个人挑起来,从不愿意给子女找麻烦。再苦再难的事,父亲总是一个人挑。偶尔我回家时,父亲总是喋喋不休地跟我谈人生,谈理想,谈未来,了解我的学习情况,工作情况,家庭情况,创作进展等等,但更多的时候他会教我做人的道理,与朋友相处的方法,还有讲讲家里的一些事情。这时的父亲就像一位朋友那样,与我毫无拘束地聊天,这也是我最舒服的休闲时间,在学校时、在机关时、在单位时发生的什么事情我都会跟父亲讲,交换彼此的意见。

父亲应当是一名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但他一辈子的夙愿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记得我入党时父亲说过:“我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是,我自始至终坚信她--中国共产党。还是那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民族脊梁才挺直了!我永远信仰她。”父亲一生率真坦荡,光明磊落,不计得失,宠辱不惊。在他的十多年教书生涯中,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作为老师,父亲从未轻易请过一回假、无故旷过一堂课、积压过学生一次作业。父亲爱生如子,倾注了大量心血。正如他的学生刘徳湘(现居青岛市)所言:“汗水滋桃李,心血育英才。”

篇五:《长江精神铭刻我心》

长江精神铭刻我心

威远县东联中心学校五(3)班陈南西

范长江,男,1909年10月16日生于四川内江。原名:希天,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家,社会活动家。

今天我读了《新闻巨子范长江》中《起义和学习》一章,给我极大的影响,也让我得知范长江的求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

范长江是18岁那年离开故园,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的。那是在1927年初,他离开了赵家坝,开始了求真唯实的一生。他先进入中法大学重庆分校学习。因为参加爱国示威活动,他被迫离校,1928年,他又考入南京中央政治学校。

我想:范长江这位新闻工作者是多么伟大。他一生都在不停息的进行学习,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真理,哪怕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是多么恶劣他都能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而我有时在学习中遇到一点小麻烦就会垂头丧气,简直是不堪一击,把自己的梦想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了。他的一生恐怕写了成千上万份文章吧!而我呢,只要一写作文就会头痛,而且作业多就不认真做。我以后也要向他学习,改掉这些毛病,随时用自己的理想来激励自己。

范长江的英雄事迹也是很感人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范长江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1967年起被长期关押,受尽折磨和摧残。1970年10月23日,他在河南确山被迫害致死。在临死前没有叫一声冤。而我呢,只要一受委屈就会很伤心的流泪。相比之下,范长江是那么伟大而我是那么的渺小。和我同班的一些同学也

是一样,有时老师不小心错怪了他们就像是要了他的命一样急得要死。想想范长江,我们也应该多为别人着想,多为自己身边的人考虑考虑,多为集体的利益放弃一点自己的小利益。

范长江爷爷,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你为我国的新闻事业做出了这么大贡献。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向你致敬,把你的精神铭刻在心,并且一定向你学习。争取做一个像你一样的有理想、有抱负、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奋进的人!

篇六:《关于五四青年节作文:历史铭刻心中》

关于五四青年节作文:历史铭刻心中

关于五四青年节作文:历史铭刻心中

历史——

是一部合不上的书,它把所有的时间,空间装订在一起;历史——{小学作文铭刻心头的一句话}.

是一张黑白的照片,

把过去所有的一切,定格在瞬间;

历史——

是一部长长的悲喜剧,

爱也悠悠,狠也悠悠

„„

当“五四”运动的号角响彻行云时,

一场伟大的青年爱国运动爆发了!

任凭敌人的魔爪肆无忌惮地狂抓;

任凭帝国主义国家的不满与调侃;

任凭一切一切阻挡着他们前行的荆棘。

他们,毫无畏惧!

坚定的步伐愈发坚定了他们爱国的信念,

“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

愤慨之情,溢于言行。

待从头,

胜利的使者终究向着中国人笑逐颜开。

只因爱国青年的视死如归,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才登上历史舞台。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祖国的希望在于我们,

要深深感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根深蒂固的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