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成语典故素材>古代写爱情的诗词歌赋

古代写爱情的诗词歌赋

详细内容

篇一:《中国古代爱情诗词大全》

中国古代爱情诗词大全

中国古代的诗词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浓墨淡彩的一笔,很多经典名句流传于世。下面小编在这里整理了10首描写爱情的经典诗词名句,并且给它排了个名次,指标主要有两个:经典指数和深情指数。

第一位、《长恨歌》——唐;白居易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经典指数:10分,深情指数:10分)得分:10分

荡气回肠的唐代爱情史诗、凄美迷离的皇家爱情悲剧,流传千古的故事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白居易的这首叙事体长诗《长恨歌》让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形见绌。乐天居士细致地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其中有“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在一身”、“仙乐风飘处处闻”等很多经典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体会该诗的深情之处一定要全诗从头到尾阅读,尤其是结尾几句唐明皇在七夕神游月宫时与杨贵妃相会时那种哀怨缠绵的深情场面感人至深。无论经典指数还是深情指数,该诗都是满分,成为冠军当之无愧。

第二位、《无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经典指数:9分,深情指数:10分)得分:9.5分

李商隐的几首《无题》首首皆是经典,像“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寸相思一寸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都是描写爱情方面让人击节叫好的绝句,从中实在是难以取舍。这首是我最喜欢的,只是在读书时代经常用来比喻教师。几首《无题》词句优美,寄情深微,意蕴幽隐,蕴涵在诗中的款款深情让人回味无穷。该诗之所以成为榜眼,其他几首也有推波助澜之功,这是对李商隐的诗描写爱情成功的肯定。

第三位、《摸鱼儿》--金: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经典指数:9分,深情指数:9分)得分:9分

这首词的广泛流传要多谢金庸先生笔下的李莫愁如同祥林嫂般整日里挂在嘴上反反复复地吟唱。这哀婉动人、流传千古的佳句对痴情者的感触极深,流露出对感情深深的惆怅和忧伤。生也好,死也罢!紧紧相依相恋,直到生死相随。如此经典和深情使该词荣登中国古代十大经典爱情诗词探花宝座。

第四位、《雨霖铃》--宋: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经典指数:8分,深情指数:9分)得分:8.5分

风流不羁的柳七爷一生大半时间在烟花柳巷里倚红偎翠,有点像大观园里的贾宝玉。连沦落风尘的歌妓的心声都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而在温柔乡浅斟低唱的柳七爷也自然是个多情种子,一曲《雨霖铃》响彻大江南北的歌楼舞场,凄冷秀丽的填词的诉尽了人间离愁别恨,令人感受到难分难舍的款款深情。

第五位、《离思》--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古代写爱情的诗词歌赋}.

(经典指数:9分,深情指数:7分)得分:8分

楚王与巫山神女的朝云暮雨的故事自楚国宋玉时就开始传唱,元稹以该故事作为背景来深情追忆亡妻。该诗尤其是前半句太脍炙人口了,经常被痴情者引用。而后半句则表明了作者的超然有一半是因为爱情的,显得用情尚不够深,拉低了该诗的深情指数,但依然凭其传诵不衰而进入五甲。

第六位、《鹊桥仙》——宋:秦观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经典指数:8分,深情指数:7分)得分:7.5分

秦少游的这首《鹊桥仙》借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神话传说来歌颂坚贞不移的爱情,当年甫一写出就流传得街知巷闻。尤其下半阙真乃点睛之笔,词意高远,脱俗立新,让人回味无

穷,传诵至今。经典指数自然高人一等,深情指数也不遑多让,顺理成章排列第六。

第七位、《一剪梅》——宋:李清照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经典指数:7分,深情指数:7分)得分:7分

其实我最喜欢这位中国古代第一才女的《声声慢》,那词确实是绝品,只是词风因怀念故国和亡夫而太过凄怨。相对这首《一剪梅》虽也是描写相思成灾,却并不让读者感到心情灰暗,反而对李清照和赵明诚这对恩爱的模范夫妻报以会心一笑。也难怪,该词将在沉浸在热恋中那个小媳妇的相思心态描写得太惟妙惟肖了。该词的经典指数和深情指数并驾齐驱排列第七。

第八位、《长安古意》--唐;卢照邻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经典指数:7分,深情指数:7分)得分:7分

作为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传世的作品并不多,这首是精品。作者用鸳鸯和比目鱼常形容恋人或夫妇形影相随,深情眷恋的缠绵美丽,尤其是后半句更是经典,是无数痴男怨女的真实写照。只是我才学疏浅,不知道该诗的创作背景,不知是作者有感而发还是妙手偶得,因为对其用情之深浅不敢妄言,所以深情指数打低了一些,排列第八。

篇二:《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的魅力》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的魅力

内容提要:中国爱情诗源远流长,中国古代诗歌魅力无穷。历史上先后出现三次高潮:《诗经》时期、汉魏六朝时期、唐代中晚期。

关键词:中国古代爱情诗魅力古典形态高潮《诗经》

中国爱情诗源远流长,中国古代诗歌魅力无穷。历史上先后出现三次高潮:《诗经》、汉魏六朝、唐代中晚期。长期以来,诗歌界之所以有“中国无情诗”这一说法,主要原因在于中西诗观的不同以及文化传统的差异。本文从文学史的角度对中国爱情诗的古典形态进行梳理、评析,寻绎其诗学传统的衍变和爱情观念的差异。

中国爱情诗源远流长,《诗经》的开头篇《关雎》就是一首地道的爱情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从比翼双飞的鸟儿很自然地联想到人间的男女婚嫁,这种表面看来的比兴手法,显然是源于人类的生命本能,即异性之间的吸引与追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从简单的生理联想上升为男子对女子复杂的心灵倾慕,淑女“窈窕”,不仅赞美女性体态,而且也是男子对女子“审美”的结果。以《关雎》为先导,《诗经》时代的民间诗人从各个方面表现爱情的人生体验:男女相恋、夫妇相思、婚姻破裂、妇女遭弃„„。“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简单之极的叙述与描写,却表达了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一副夕阳近山羊牛归圈的晚照图,一幕天人合一的人生爱情剧。这种“情以物迁”、“感由时兴”的心灵效应被钱钟书先生非常精彩地概括为“暝色起愁”,所谓“日夕添相思”,“盖死别生离,伤逝怀远,皆于黄昏时分触绪纷来”。

《诗经》之后,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与巩固,使得“诗言志”、“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观念流布深远,“诗经体”的质朴率真不复存在,爱情在文学中的地盘日渐缩小。到了汉末,战乱频仍、朝代更迭的社会时局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崇尚老庄的玄学在文人中开始流行,道教佛学在社会上的传播也极为迅速和普遍,这种礼崩乐坏的社会格局,大大促使了人的觉醒和文学的自觉,爱情意识再次在文学中复苏,“诗缘情”观念逐渐为文人们接受。这一时间爱情诗的中兴主要表现在乐府民歌的创作上,即汉乐府、南北朝民歌。这些民歌中,爱情诗占了很大比重,南朝乐府干脆全是情歌。在继承《诗经》质朴、率真传统基础上,乐府民歌丰富扩大了爱情诗的表现领域。比如,同是表现爱情的忠贞不渝,《诗经·柏舟》“之死矢靡它”一句未免简单,而《上邪》却连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不可能发生的五种

现象来表示自己的坚定态度,已让人觉察其热烈奔放。《有所思》中那位女子因恋人变心竟然把礼物焚烧成灰的行为更让人感受到爱情的力量。《上山采蘼芜》中人物关系的复杂也是前所未有的,那位男子在“新人”与“旧人”的对比中颇为矛盾,那位女子在质问前夫时,既委屈又不甘心,这种微妙的三角关系在《诗经》弃妇诗中是难以见到的。与之相对应,从汉末到南北朝,爱情诗的写作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化,从赋比兴兼用到侧重比兴,从单纯的抒情到抒情与叙事的相互结合。《孔雀东南飞》采用叙事体讲述了一个至今仍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尖锐的矛盾冲突、错综的人际关系以及复杂的人物心理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既得益于长篇叙事诗这一体裁,同时也显示出文学作品表现爱情能力的增强,这些都是《诗经》时代不曾有的。抒情佳作《西洲曲》,更是调动谐音、双关、暗示、象征等修辞手法,将抒情、叙事融合起来,在时序的转换中,塑造了一个忧伤缠绵的女子形象。其衣着之艳丽(单衫杏子红)、容貌之娇美(双鬓鸦雏色)、柔情之痴迷(莲心彻底红)均有一种使人心醉神迷的魅力。当然,这些艺术手法在丰富爱情诗容量与内涵的同时,也导致爱情诗表现风格的变化——从质朴热烈转变为含蓄浮艳,并最终走上“诗缘情而绮靡”的道路。

“诗缘情而绮靡”,的确是陆机不小的发现。从“诗言志”到“诗缘情”,不仅标示了文学观念的演进与深化,而且也为爱情诗的存在正了名——感情是艺术的生命,爱情诗“缘情”但不“绮靡”,它是情之所系,爱之所结,是“婉转附物,惆怅切情”。《诗经》、《楚辞》中爱的对象多“既含睇兮又宜笑”、“美要渺兮宜修”,很难一睹女性芳容,但在南北朝民歌中,我们随处可见女性的情与爱,她们的爱热烈而大胆,“宿昔不梳头,丝发披双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南朝乐府《子夜歌》)“罗裳系红袖,玉钗明月夜。冶游步春露,艳觅同心郎。”(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这些诗歌既是爱的宣言书,又是时人审美趣味趋向丰富与爱情心理趋向细腻的形象注解。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高峰,也是爱情诗创作的一个重要阶段,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抒尽人间相思离别之情,诗作一改齐梁华靡浮艳的宫体“情色”之风,赋予爱情诗深远的人生慨叹与哲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之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在诗人笔下,宇宙、自然、人类、生命、青春、爱情,这一切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的美妙奇幻令诗人无限向往,它们的遗憾缺失让诗人感慨万千。诗歌摆脱了千百年来痴男怨女只会卿卿我我的“小家子气”,而具有了“大家风范”。它的似水柔情,它的逸怀浩气,它对自然美的赞叹,对宇宙奥秘的追寻,对青春爱情的渴求,„„使得诗作在讴歌男女爱情的同时,也洗尽铅华,创造了一个景、情、理水乳

交融的高远境界,在历代爱情诗中显得如此超凡脱俗,说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是一点不为过的。

初唐到中唐,唐诗呈现万千景象。与其它题材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相比,爱情诗并不那么耀眼,诗人们对爱情创作偶有涉足,他们的兴趣在军旅、在边塞、在静谧的山水田园、在雄奇的大漠风光。只有到了中晚唐,爱情诗创作才赢来又一个高潮。安史之乱以后,唐帝国开始走向衰落,社会危机四伏,大一统的儒家思想出现许多裂隙,爱情意识再度泛起。以“唯歌生民病”为己任的白居易,不仅在许多诗中代妇人立言,写闺怨离情,而且对唐明皇、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有着特殊的兴趣,以至应朋友之邀写下千古名篇《长恨歌》。诗中尽管他对李杨爱情颇有微词,但当写到杨玉环赐死马嵬驿,唐明皇“上穷碧落下黄泉”地追寻杨玉环时,自己也控制不住悲伤的眼泪,把李的思念描绘得绵长悠远,把杨的形象刻画得楚楚动人,把爱情的美丽与力量写得神奇无比。晚唐承盛唐遗风,城市经济大为繁荣,人们的交往空间增大:秦楼宴饮、楚馆密约、游春踏青、听歌观舞,男女交往频繁,文人更是置身其间与之唱和,加上社会动荡给人们心理造成巨大压力,许多文人到山林隐逸和酒色之乡中去寻求解脱,这一切均成为“爱情意识”的催化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此雕虫之技,不足为多,然今时俗所重,正在此耳。”这里,白居易所说的雕虫小技之作,正是以《长恨歌》为代表的爱情诗。万口传诵,如此庞大的读者群,空前激发的爱情意识,为爱情诗创作营造了良好的接受环境。于是,我们看到晚唐诗坛爱情诗又闪现出耀眼的光芒,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人都有许多爱情杰作传世,而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李商隐。

李商隐不但创作了许多以“无题”为题的爱情诗,而且在诗歌理论上公开为其张目:“人禀五行之秀,备七情之动,必有咏叹,以通性灵”。传统思想视为洪水猛兽的七情六欲,在李商隐看来却是极为正常的人类情感,应该在文学中去表现。不过,李商隐的爱情诗所写的几乎都是柏拉图式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些爱情心理抛弃“欲念”成分,完全是一种精神上交流与沟通。与元稹、白居易诗歌叙事成分多、情节性强、人物场景描写细腻的写法不同,李商隐的诗歌略去了许多具体的人事,生活的原料被提炼浓缩到只剩下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恐怕既与其身世感慨有关,也与他对理想爱情的向往有关。

正如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有个限度,否则便会走向极端。如果说李商隐感受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迟暮之情,歌唱他那没有结果的“柏拉图式”的爱情,到了唐末五代,

诗人们便只能以放纵酒色来逃避王朝末日的来临,爱情诗重回宫体诗的老路——爱情褪色,色情上升。至此,爱情写作开始进入词曲、小说领域,成为它们歌咏不尽的母题,涌现了宋词、《西厢记》、《桃化扇》、《红楼梦》等多部经典篇章。

篇三:《古代关于结婚的诗词歌赋》

古代关于结婚的诗词歌赋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一首中国古代著名的从恋爱到结婚的诗作,其中

鼓乐之”即描写了隆重的结婚场面。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是自古流传的贺新婚诗。

述婚诗二首【汉】秦嘉

羣祥既集。二族交欢。敬兹新姻。六礼不愆。

羔雁总备。玉帛戋戋。君子将事。威仪孔闲。

猗兮容兮。穆矣其言。

二“窈窕淑女。钟

纷彼婚姻。祸福之由。卫女兴齐。褒姒灭周。

战战竞竞。惧德不仇。神启其吉。果获令攸。

我之爱矣。荷天之休。

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唐】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镜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另外有些现代的祝贺婚庆用诗句如下:

一、贺订婚诗{古代写爱情的诗词歌赋}.

同乡同学兼同志两姓联姻喜订婚

一事预先知必定将来多子又多孙婚到一平慰向平

迎亲吉日祈招我共饮醇醉酒百罂{古代写爱情的诗词歌赋}.

喜看联璧宜家室伫待归程作栋材

愿了向平昌史乘阿翁应备合欢杯德门应卜好音来

吐凤绍裘称济美乘龙吟絮偶清才

况兼佳偶自天海外传书带笑

二、贺结婚诗

宝烛烟光吐琼筵香气和

乘龙欣喜溢种玉福禄多明月窥帘幕娇花散薛萝

枕帏看未足著意画双蛾

姻缘一线牵鼓乐响堂前

豹略丈夫子蕙心女谪仙巫山云十二朱履客三千

明德流芳远螽斯瓜瓞绵

银汉明星回填桥鸟鹊肥

玉堂云气霭绣阁画烛辉燕舞雕梁曲锦幕暗香飞

宜男花正好兰畔照双衣

个郎早岁盛才华彩笔群推是大家

若向壮台调粉黛画眉深浅漫轻夸于归○○淑新娘择配○○俊秀郎夫妇情深偕白首高堂孝顺子孙昌

三生石上注良缘恩爱夫妻彩线牵

春色无边花富贵郎情妾意俩缠绵三生缘缔海之东两小无猜志亦同

事业鸿基今奠定荣华富贵日如中

平平仄仄缔良缘恋爱情丝自早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