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写动物的作文>关于自然之道的文言文

关于自然之道的文言文

详细内容

篇一:《违反自然之道的事例》

求“不可以破坏自然规律,要遵守自然之道”

人类大量的砍伐树木,污染水资源,捕杀动物,导致绿色植被越来越少,土地松散,沙尘暴肆虐,这样人类也跟着受罪。土地松散,江河边没有树木,沙土流进江河,河床漫漫抬高,就会发生洪涝灾害。人们把污水,垃圾投入了江河湖海,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没有干净的水资源,大海里的生物可糟了殃。人们捕杀飞禽,虫子没有了“眼中钉肉中刺”的天敌,更加猖狂,陆地上本来就少的绿洲沙漠化。地震、海啸、沙尘暴、龙卷风,这一个一个的自然灾害都逼向了人们,不得不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所以人们切记,不能破坏自然之道,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河流污染,过度开荒导致度地贫瘠,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树林减少!!!很多~~~

开垦荒地造成的沙漠化。

“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由于没有查明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导致林地损失。

“生物圈二号”实验的失败

过度开采地下水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美国金融信贷危机,与胡乱超前消费有关

揠苗助长的故事

篇二:《9、《自然之道》(1)》

海城一小“三单助学法”课堂教学方案

(参考模板,可以调整)设计者:涂丽华

篇三:《杭州市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6年杭州市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一、语言文字(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憎恨(zēng)卡壳(qiǎ)摭拾(zhé)威风凛凛(lǐn)

B.桔梗(jié)溃脓(kuì)皴裂(jūn)博闻强识(qiáng)

C.毛坯(pī)恫吓(dòng)旮旯(gā)如鲠在喉(gěng)

D.悭吝(qiān)干瘪(biě)岿然(kuī)切肤之痛(qiē)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他没有避讳“北漂”的经历,那时每天四处奔波,备尝艰辛,常常遭遇挫折,但他从不气馁,坚持追求梦想,终于迎来了展露头角的机会。

B.与人交往时要心胸宽广,对与自己性格不合的人要多包容,这样才能消除歧见与隔阂,增进了解,彼此融恰相处。

C.在古典诗词中,我们可以品味“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落寞惆怅,感受“蓦然回首”的怦然心动,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的缠绵绯恻。

2016年杭州市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这部经济学家的皇皇巨著结构严谨,前后贯串,推理严密,数据翔实,提示了在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着的经济规律和生活法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仔细想一想,这究竟真的是过去人类历史所留下的阴影,还是人们杯弓蛇影的心理在作祟呢?

B.在入学考试中,我反复捉摸最后一道题的解法,但始终没有头绪,不由得有些紧张,额上沁出汗珠,握笔的手微微颤抖。

C.南京市出台相关规定,今后有关南京发展的重大决策,不能靠“拍脑袋”,要做到“一言堂”,以此强化集体审议制度。

D.想拿高薪就去企业当高管,不差钱了就去当官:这种让国企干部进退维谷,毫无后顾之忧的机制将随着改革的深入而彻底改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市民只要进入官方微信的“办事早预约”栏目,选择要办理预约的部门,根据提示上传相关内容的填写,即完成预约申请。

B.雅万高铁项目是首个国际上由政府主导搭台,两国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建设的高铁项目,是国际铁路合作模式的一次探索和创新。

C.小张去银行办信用卡遭到拒绝,原因是他作为大学生,无法证明自己有固定收入,而这恰是办理信用卡的必要条件。

D.自从迷上书法,他在瓷板上抄写了两百多遍《论语》、一百多遍《道德经》,可以说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5.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许多岩溶地貌奇观都与洞穴有关,岩溶作用通过地下系统在碳酸盐岩层的层理和裂隙中先是一点点地创造出洞穴通道,这是洞穴的童年;接着,这是洞穴的壮年期;接下来洞穴进入了老年期,洞穴开始出现崩塌,产生天窗、天坑等景观。

①这时岩溶过程中的化学溶蚀作用强烈。

②同时又不断地沉积,在洞穴中生成美丽的石笋和石钟乳等。

③碳酸盐岩不断地被溶蚀。

④洞穴不断地扩大并树枝状地延伸。

⑤洞穴通道进一步扩展。

A.④①③⑤②B.③①④⑤②C.④②⑤①③D.③①②④⑤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5分)

近日,诺贝尔奖委员会颁布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年,屠呦呦领导科研组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收集了二千多种方药,又从中选出200多种方药,研制出380多个样品。最后从东晋的葛洪《肘后备急方》的青蒿“绞汁”服用截疟记载中得到启发,结合温度、酶解等因素,进行多次试验,不断改进提取方法。当屠呦呦确认青蒿的粗提取物对鼠疟、猴疟原虫抑制率达100%后,一套现代制药流程便开始启动了。这种“提纯——再试验——测定化学结构——分析毒性药效——动物试验——临床试验——提取工艺的优化——生产工艺”的模式,是所有现代正规药物出厂前必经的流程。经过这个流程后所得的青蒿素,证实具有满意的疗效,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

根据材料,概括屠呦呦发明抗疟新药——青蒿素的过程,不超过50字。(5分)

7.仿照示例,另选对象写一段话,要求结构相似,运用修辞手法,语意连贯。(4分)

[示例]“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

你是谁呢,

那样的沉默着?”

“我不过是一朵花。”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9分)

在中国哲学的指导下,中华民族选择的第一个价值目标,就是求真。那么,什么是真呢?怎样求真呢?

道家的观点是:真就是道,道就是真。道家所说的道,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自在的天道;另一方面表示人应当追求的理想、超验的精神境界。道家的核心论点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所谓“道法自然”,就是说道是道自身的原因,道只取法于它自己,不能再向外追溯,没有其他因素可以为道所取法。道以自身为法,所有道就是本真。人取法于自然之道,也就求得了本真。{关于自然之道的文言文}.

道家强调,本真乃是不为任何人为因素干扰的纯真。道作为本真,既然是自为的,当然就是无为的。在“真”的前面,道家往往加个“天”字,这就是“天真”一词的来历。在老子看来,婴儿的状态,就是得道者的状态,婴儿才配的上“天真”二字,配得上“无为”二字,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任何人为的想法。普通人一旦长大了,就背离了那个原初的本真,就背离了大道。在《老子》一书中,经常出现“如婴儿之未孩(读为咳)””“““比于赤子””之类的句子。老子认为,真就是不假人为,就是不矫揉造作。简单地说,就是不要装像。该哭就哭,该笑就笑,这才叫做“率真”,才叫做“真人”,也就是得道之人。

儒家对真的理解,也是建立在道之上。不过,儒家所说的道,指的是人道,表示一种理想的、入世的人格所应有的精神境界。儒家不认同那个本真的天道,强调人道是自为的。儒家心目中的“真”,不是自然意义上的“真”,而是人文意义上的“真”。换句话说,“真”不意味着“自然”,而意味着“应然”。人道作为的“真”来说,就是人的一种应然心态。这种

心态,可以叫做“真”,也可以叫做“诚”。在儒家眼里,“真”与“诚”是同等程度的观念,通常以“求诚”代替“求真”。孟子鼓励每个人效法义理之天,主张做人要像天那样诚实。“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思诚”就是以“天”作为终极的价值目标,扮演好天民的角色,力求进入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在儒家眼里,”“求诚”与“求真”是一个意思,所以,儒家非常重视树立“诚”的观念。所谓““诚”,就是自觉了的“真”。朱熹对“诚”的解释就是“真实无妄”,就是“见天理之本然”。“思诚”就是以“天”作为终极的价值目标,扮演好天民的角色,力求进入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在何为“真”的问题上,儒道两家共同的选择,都是以“道”为真。区别在于,:

“求真”是儒道两家共同倡导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人最基本的价值理念。无为和有力既是相反的,又是相成的。儒道互相补充,满足人们不同的精神需求,都有助于人格的完善。正如冯友兰所说的:“儒家教人能负责,道家能使人外物。能负责则使人严肃,能外物则使人超脱。“超脱而严肃,使人虽有‘满不在乎’的态度,而却并不是对于任何事物都‘满不在乎’。严肃而超脱,使人于尽道德的责任时,对于有些事,可以‘满不在乎’。有儒家墨家的严肃,又有道家的超脱,才真正是从中国的国风中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是‘中国人’。”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名句,正可以说是关于儒道互补的写照。

8.下列对儒道关于“真”的理论,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儒家主张“效法义理”。

B.道家让人做好自己,儒家教人做好天民。

C.道家欣赏“满不在乎”,儒家推崇“真实无妄”。

D.道家使人淡泊明志,儒家教人宁静致远。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只有婴儿才是“天真”的,而普通人都是做作的,因为只有婴儿才能保留最不受主观意图干扰的原初本真状态。

B.俺家之所以非常重视树立“诚”的观念,是因为在儒家的观念中,“诚”是“天理”,也是“义理”,是人应该效法的天道。

C.“求真”是儒道共同的价值追求,二者互相渗透,相互完善,构筑了他们不同的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国人最基本的价值理念。

D.与道家主张人生要“道法自然”、葆有本真相比,儒家更推崇真诚的人文品质、积极的入世精神,力争进入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10.根据文章内容,为文中画线处填写两句话,使上下文衔接(不超过30字)。(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墓地

冯骥才

①死亡并非凄惨,并非一片空茫。死亡也是诗,是生命化入永恒的延续,这是使我每逢到国外,路经一处墓地,必要进去流连一番的原故。它与中国坟地不同,毫无凄凉萧瑟之感,甚至像公园,但不是活人游乐而是死人安息的地方,处处树木幽深,花草葳蕤,一座座坟墓都是优美的石雕,有的称得上艺术杰作。在德国我见过一座墓,墓石两边浮雕一双巨大的耳朵。死者长眠地下,还要倾听世间的万籁,这才叫不甘寂寞。这一双大耳线条浑厚而洗练,和胖墩墩墓石谐调为一个浑厚的整体。墓碑上刻着一行字:“我带不走的只有爱。”②看来这雕刻家像死者的朋友一样了解他。

③漫步墓地间,浏览在那些树影深处、花草丛中各式各样的坟墓,真比在安特卫普的雕塑公园享受更多也感受更多。因为这里永远沉睡着无数连梦也没有、绝对安宁的灵魂。他们

曾经是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人。此时,每一个墓穴里安葬着一个故事。小说家的故事是虚构的,他们的故事却是真实的。他们的容貌、个性、过失、业绩、命运以及真切的内心无从得知,只有任你去猜,一大片人生的想象构成墓地无限的空白。仅有的提示,便是墓碑上的铭言。我最喜欢伫立在这些陌生人的墓前,默然读着这些碑文。墓碑上很少“树碑立传”和“歌功颂德”,大多只有生卒年月,还有一句或几句话,大多是死者留下的遗言,或是他的亲友对其最后的馈赠。有几个碑文至今依然记得:

“所有的事我都快乐,包括这一次。”

“我是个酒鬼,现在才真醉了。”

“忘掉这个人的过失,记着他的好处。”

“你不认识我,我从未成功过;我的朋友都牢记我,凡事我都认真地做过。”

④常常见到墓碑前斜放着一枝鲜艳的玫瑰,或是一大束死者生前喜欢的花。那是饶有诗意的想念。

⑤在英国一处墓地,深秋天气,我见到一个老年妇女在地上拾落叶。她把精心选择到的最美最红的叶子一片片轻轻放在一座坟墓碑上的石板上。她做得好虔城,又好像在享受着什么。我在公墓绕一圈回来,她不见了,只有墓穴上盖一大片秋叶。太阳静静晒着,好像愈晒愈红„„

⑥欧洲宗教说死者要进天堂,中国佛教说死者要进地狱。进天堂快活而安详,因此西方的葬礼没有闹丧。幻想的形象是天使,不是阎罗小鬼牛头马面;祭奠用鲜花而不用人的纸花。西方宗教思想讲出世,中国的儒家讲入世之道,对死的想象紧紧联系着生存现实,每到祭日便要烧纸钱纸衣纸车纸马,如今还烧纸电视纸洗衣机。中国人重实际,这也是中西文化传统的区别。

⑦夏威夷的一片墓地给我印象独特。在山顶一片平荡荡绿茵地上,放着上千块距离相等的方石板,大约一本杂志大小,这是小小石棺,是埋葬骨灰用的。据说凡是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都可以埋葬在这里,石板上只有号码,埋葬好,就按号码把死者名字刻在前方一堵青色的墙上。这地方风景极美丽,无时无刻都有潮湿的海风轻轻吹拂,清爽而透亮。石棺是统一规格的,不论死者身份,不分大小粗细,完全相等。我猛然想起雨果在巴尔扎克墓前的一句话:“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⑧当然,凡是对死的寄语,都是对生存世界的追求。

11.分析文章开头“死亡并非并非凄惨,并非一片空茫。”这句话的作用。(3分)

12.作者为什么“至今依然记得”那几个碑文?(4分)

13.赏析文章第⑤段。(4分)

14.第⑥段插入关于东西方对待死亡态度的议论,有什么用意?(4分)

15.结合全文,探究“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的内涵,并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刘赞,魏州人也。父玭为县令,赞始就学,衣以青布衫襦,每食则玭自肉食,而别以蔬食食赞于床下,谓之曰:“肉食,君之禄也,尔欲之,则勤学问以干禄;吾肉非尔之食也。”由是赞益力学,举进士,为罗绍威判官,去为租庸使赵岩巡官,又为孔谦盐铁判官。明宗时,累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守官以法,权豪不可干以私。

是时,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

秦王所请王府元帅官属十余人,类多浮薄倾险之徒,日献谀谄以骄王,独赞从容讽谏,率以正道。秦王尝命宾客作文于坐中,赞自以师傅,耻与群小比伍,虽操笔勉强有不悦之色秦王恶之后戒左右赞来不得通赞亦不往月一至府而已退则杜门不交人事。

已而,秦王果败死,唐大臣议王属官当坐者,冯道曰:“元帅判官任赞与秦王非素好,而在职不逾月,詹事王居敏及刘赞皆以正直为王所恶,河南府判官司徒诩病告家居久,皆宜不与其谋。而谘议参军高辇与王最厚,辇法当死,其余可次第原减。”朱弘昭曰:“诸公不知其意尔,使秦王得入光政门,当待赞等如何?吾徒复有家族邪!且法有首从,今秦王夫妇男女皆死,而赞等止其一身幸矣!”道等难之,而冯赟亦争以为不可,赞等乃免死。于是论高辇死,而任赞等十七人皆长流。

初,赞闻秦王败,即白衣驾驴以俟,人有告赞夺官而已,赞曰:“岂有天子冢嗣见杀,而宾僚夺官者乎,不死幸矣!”已而赞长流岚州百姓。清泰二年,诏归田里,行至石会关,病卒。{关于自然之道的文言文}.

1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别以蔬食食赞于床下别:另外

B.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兵:兵器

C.率以正道率:引领

D.唐大臣议王属官当坐者坐:定罪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权豪不可干以私阙秦以利晋

B.因请王得自择因人之力而敝之

C.秦王尝命宾客作文于坐中君幸于赵王

D.赞等乃免死臣乃敢上璧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刘赞小时候起,父亲就激励他勤学求仕,不要无功享用国家的俸禄,刘赞因此发愤读书,最终考中进士,走上仕途生活。

B.文章叙写秦王的属下多阿谀奉承之辈,秦因刘赞刚直进谏,不曲从而讨厌他,不愿与他接近,这些都从侧面衬托了刘赞的品格。

C.在秦王死后。唐大臣们对刘赞的处理意见不一,有的主张按从罪处死,有的主张区别对待,最后因冯道、冯赟的坚持,刘赞得以免死。

D.刘赞在被秦王选为太傅后,哭泣着预感灾祸将临;得知秦王事败身亡,就穿上白衣服骑着驴等等罢官;可见他是个富有远见的人。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虽操笔勉强有不悦之色秦王恶之后戒左右赞来不得通赞亦不往月一至府而已退则杜门不交人事。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篇四:《2015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1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

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wèi)▲蓝②(tián)▲淡③金(bì)▲辉煌④赏心(yuè)▲目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关于自然之道的文言文}.

穿过狭窄幽深的小巷,进入保圣寺,豁然开朗……前面是“清风亭”,我常为这样雅至的文字叫好,我仿佛因此触摸到那个座落在水乡泽国的江南古镇的灵魂。眼前那颗千年银杏,枝叶窸窣,像是在细说往夕岁月的芬芳……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④▲,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⑤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⑦子曰:“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⑧芳草鲜美,▲。(陶渊明《▲》)

4.名著阅读。(5分)

(1)下面关于《朝花夕拾》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书笔记,哪一项表述有错误?

A.《阿长与<山海经>》写了一个“黄胖而矮”、“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保姆阿长,她记得“我”的心愿,给“我”买了《山海经》。

B.《范爱农》一文写的是范爱农和“我”在日本留学的故事。徐锡麟被害后,“我”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范爱农表示反对。

C.《五猖会》中,“我”盼着去看五猖会时,父亲突然要“我”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后来背完书能去看五猖会了,但“我”已没先前那么高兴了。

D.《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姨妈让汤姆刷墙。汤姆一心想着玩,就变着法子让其他孩子替他来刷墙。孩子们为得到刷墙的机会,送给他苹果或其他各种小玩意。

(2)下面关于孙悟空的称呼及其得名原因,正确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请参照示例,完成表格。

①斗战胜佛A.石猴被招安后,玉皇大帝授给他的官职

②齐天大圣B.唐僧收石猴为徒时为他所取的混名

③行者C.唐僧师徒取经成功后,如来佛授给孙悟空的品职

④弼马温D.石猴探水帘洞成功,众猴拜他为王时对他的称呼

⑤千岁大王E.石猴回到花果山后,接受独角鬼王建议所称

5.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3分)

①松间鸣好鸟②鸟鸣山更幽③泉和万籁声④风定花犹落⑤窗外见南山

[答](1)上联:(2)上联:;下联:。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6~8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题目中的“”表明了这首诗的体裁。(1分)

7.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

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2分)

8.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2分)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关于自然之道的文言文}.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阅读《曹刿论战》中的两段文字,完成9~10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

,难测也

败绩..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也(《送东阳马生序》)..

长勺焉..素帐中(《幼时记趣》)其精练(《梵天寺木塔》)..

1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11~12题。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①破邵②,不犯道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③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作者:元结④)

[注]①②永、邵:地名,指永州和邵州。③诸使:指主持国家税政的人。④元结:唐朝诗人,曾任道州刺史。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几尽而去。

②岂力能制敌与?

12.从本文看,作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的目的是什么?这与你学过的哪一篇文言文用意是

相同的?(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5题。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

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

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⑧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这项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关。在应对自然之道上,动物往往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选自/article/440152/,有删改)

13.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分)

14.写出第⑤段画线句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然后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效果。(3分)....

15.根据文章内容,下面的推断哪一项不正确?(2分)...

A.雨中飞翔的蚊子被雨滴击中时要确保安然无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高度。

B.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C.当蚊子被雨滴击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

D.与蚊子同类的昆虫,身体越轻或许就越能够承受雨滴击中它时产生的冲击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20题。

杏荫井台

杨闻宇

①解放初年,村东,我家田地正中有一眼井,井台四周长着七株半搂粗的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