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点
详细内容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第1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教学难点:根据统计的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问:同学们,记得自己的生日在几月份吗? ××蛋糕店想做一个市场调查,想在学生生日最多的月份做一个促销活动,你能告诉××蛋糕店的老板,我们学校的学生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吗?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提问:你们刚才说的只是自己的猜测,怎样才能知道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呢?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的生日。 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把信息反馈给蛋糕店,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小结并揭题) 二、交流共享 1.讨论收集数据方法。 (1)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要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学生分小组调查每个月出生的人数,并把结果记录在表里。月份1月2月3月„„11月12月 人数 提问:可以用什么办法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小组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2.汇总数据。 (1)汇报交流。 分小组指派代表出示表格,并说说自己小组一共几个人,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提问:仔细观察,你们小组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和其他小组的一样吗? 引导思考:刚才我们得到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想一想,可以怎样汇总全班的数据呢?学生交流,指名回答:先把每个小组的同一月份的数据相加,再汇总成一张表格,即全班同学的生日月份汇总表。 (2)按月份汇总。 师生共同汇总,教师将最终的汇总结果填入下表中。 月份 人数 1月2月3月„„11月12月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追问:我们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3)按季度汇总。 提问:一年分成几个季度,你知道是哪几个季度?××蛋糕店还想调查每个季度中,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少。如果上面的数据按季度分类,应该怎样设计统计表? 出示下表: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人数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教师将结果填入表格内。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比较多,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比较少? (4)上面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你从每个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 (5)提问:如果要在全校同学中调查,又该怎么样做? 追问:你认为得到的结果和我们班的结果一定相同吗?(不一定) 3.归纳总结。 通过这次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7页“想想做做”第1题。 (1)提出要求: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在它的六个面上分别写上1~6,四人一组做游戏。学生分组合作,将结果记录在教材中的表格(1)和表格(2)里,教师巡视。 (2)提问:掷()的人数最多,掷()的人数最少? 追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第98页“想想做做”第2题。 (1)调查本班同学的艺术特长,先在小组里调查,再全班汇总。 空白的艺术种类可以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填写,学生分组活动,共同填表格。 (2)师生合作,汇总表格,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提问:哪种艺术特长的人数最多,哪种艺术特长的人数最少?你还知道了什么?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教学设计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 多样性。苏教版三年级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点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教学难点:根据统计的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问:同学们,记得自己的生日在几月份吗? ××蛋糕店想做一个市场调查,想在学生生日最多的月份做一个促销活动,你能告诉××蛋糕店的老板,我们学校的学 生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吗?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提问:你们刚才说的只是自己的猜测,怎样才能知道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呢?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的生日。 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把信息反馈给蛋糕店,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适时小结并揭题。 二、交流共享 1.讨论收集数据方法。 (1)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要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学生分小组调查每个月出生的人数,并把结果记录在表里。月份1月2月3月……11月12月人数 提问:可以用什么办法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小组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2.汇总数据。 (1)汇报交流。 分小组指派代表出示表格,并说说自己小组一共几个人,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提问:仔细观察,你们小组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和其他小组的一样吗? 引导思考:刚才我们得到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想一想,可以怎样汇总全班的数据呢?学生交流,指名回答:先把每个小组的同一月份的数据相加,再汇总成一张表格,即全班同学的生日月份汇总表。 (2)按月份汇总。师生共同汇总,教师将最终的汇总结果填入下表中。 月份1月2月3月……11月12月 人数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追问:我们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3)按季度汇总。 提问:一年分成几个季度,你知道是哪几个季度?××蛋糕店还想调查每个季度中,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季苏教版三年级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点 度出生的人数最少。如果上面的数据按季度分类,应该怎样设计统计表? 出示下表: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人数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教师将结果填入表格内。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比较多,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比较少? (4)上面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你从每个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 (5)提问:如果要在全校同学中调查,又该怎么样做? 追问:你认为得到的结果和我们班的结果一定相同吗?(不一定) 3.归纳总结。 通过这次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7页“想想做做”第1题。 (1)提出要求: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在它的六个面上分别写上1~6,四人一组做游戏。学生分组合作,将结果记录在教材中的表格(1)和表格(2)里,教师巡视。 (2)提问:掷()的人数最多,掷()的人数最少? 追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第98页“想想做做”第2题。 (1)调查本班同学的艺术特长,先在小组里调查,再全班汇总。 空白的艺术种类可以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填写,学生分组活动,共同填表格。 (2)师生合作,汇总表格,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提问:哪种艺术特长的人数最多,哪种艺术特长的人数最少?你还知道了什么?苏教版三年级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点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教学难点:根据统计的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提问:同学们,记得自己的生日在几月份吗? ××蛋糕店想做一个市场调查,想在学生生日最多的月份做一个促销活动,你能告诉××蛋糕店的老板,我们学校的学生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吗?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提问:你们刚才说的只是自己的猜测,怎样才能知道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呢?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的生日。 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把信息反馈给蛋糕店,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小结并揭题。二、交流共享 1.讨论收集数据方法。 (1)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要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学生分小组调查每个月出生的人数,并把结果记录在表里。 提问:可以用什么办法完成这张统计表呢?小组统计,教师巡视指导。2.汇总数据。(1)汇报交流。 分小组指派代表出示表格,并说说自己小组一共几个人,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 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提问:仔细观察,你们小组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和其他小组的一样吗? 引导思考:刚才我们得到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想一想,可以怎样汇总全班的数据呢?学生交流,指名回答:先把每个小组的同一月份的数据相加,再汇总成一张表格,即全班同学的生日月份汇总表。 (2)按月份汇总。 师生共同汇总,教师将最终的汇总结果填入下表中。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追问:我们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3)按季度汇总。 提问:一年分成几个季度,你知道是哪几个季度?××蛋糕店还想调查每个季度中,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少。如果上面的数据按季度分类,应该怎样设计统计表? 出示下表: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教师将结果填入表格内。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比较多,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比较少? (4)上面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你从每个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 (5)提问:如果要在全校同学中调查,又该怎么样做? 追问:你认为得到的结果和我们班的结果一定相同吗?(不一定)3.归纳总结。 通过这次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7页“想想做做”第1题。 (1)提出要求: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在它的六个面上分别写上1~6,四人一组做游 戏。 学生分组合作,将结果记录在教材中的表格(1)和表格(2)里,教师巡视。(2)提问:掷()的人数最多,掷()的人数最少?追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第98页“想想做做”第2题。 (1)调查本班同学的艺术特长,先在小组里调查,再全班汇总。 空白的艺术种类可以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填写,学生分组活动,共同填表格。(2)师生合作,汇总表格,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提问:哪种艺术特长的人数最多,哪种艺术特长的人数最少?你还知道了什么?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过生日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教学难点:根据统计的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教学准备:课件骰子一次性碗或杯子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苏教版三年级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点 师:同学们,人一生只有一次十岁生日,想不想集体过一次生日,哪个月过生日的人最多,就选这个月过集体生日。你怎样才能知道哪个月过生日人最多呢?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班同学的生日。 师小结:要调查咱们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课件出示例1)揭题并板书:数据的分类整理和汇总 二、指导方法,开展小组调查 1.讨论收集数据方法。 (1)师: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较多,可以怎么调查呢?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2)调查、收集数据 师:老师这有每一小组的名单,谁愿意当调查员首先收集数据?(选四个,每组一个)(板书:小组收集数据分类整理数据) 师:可以用什么办法完成这张统计表呢?(举手、站起来、画正字、打勾)别的成员应该注意什么?(认真记录) 师:调查完之后到前面来填写你们组的情况。那就请大家拿出生日调查记录表,在小组里调查、记录并整理数据。 2、出示统计表,学生分小组调查每个月出生的人数,并把结果记录在表里。 (1)其他同学把各组收集的数据填在表格的下面。(2)每个调查员填写汇总表。三、全班汇总,引导分析数据。 1.汇报交流。 谁来说说你们小组一共几个人,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出示四组的汇总总表) 提问:仔细观察,每个小组得到的结果一定会完全相同吗?为什么不一定会完全相同? (调查的对象不同,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引导思考:刚才我们得到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想一想,怎么解决前面提出的全班同学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和最少的问题呢?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先把每个小组的同一月份的数据相加,再汇总成一张表格,即全班同学的生日月份汇总表。(板书)2.按月份汇总。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追问:我们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算的? 追问:把你们小组调查的哪个月出生人数最多最少的数据与全班汇总结果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数据是有关系的但他们所蕴含的信息不一定相同。)3.按季度汇总。 提问:前段时间我们学过一年有几个季度,第一季度是哪几个月?第二季度?第三?第四?把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少。4·根据重新分类后的数据,你又能知道些什么呢?.(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 四、巩固应用,丰富活动经验1、选蛋糕。 月份选好了,过生日肯定要吃什么?选什么口味的蛋糕呢?师:可以用什么办法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2.玩骰子。 集体生日的时间定了,蛋糕选好了,我们来轻松一下,玩个游戏。 (1)介绍游戏的方法:四人一组,一人记录,其余三人每人抛20次骰子,(边 (2)每组各自操作后讨论:每组抛的60次中,哪个点数朝上的次数最多,哪个点数朝上的次数最少? 启发:如果把全组同学的数据汇总,你估计能得到什么结论? (3)提出要求:把小组汇总后的数据按单数双数重新分类,看看能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你们小组是单数朝上的数字多?还是双数朝上的数字多?其他小组呢?你发现了什么?(次数差不多)五、回顾反思,总结收获体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简单的数据汇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要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在汇总。2、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3、调查的对象不同,得到的结果不一定相同。 板书设计 过生日 简单的数据汇总 ↓ 收集数据 ↓分类整理数据 ↓汇总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