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代,龙泉
详细内容
篇一:《莫言》
莫言,祖籍浙江龙泉,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55年2月17日
莫言生活照(7张)
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加入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在高密的管氏族谱上记载,山东高密管氏是从浙江龙泉迁过去的,2010年8月,走进龙泉寻根的莫言亲口表示,“我应该是高密管氏的第二十四代子孙、龙泉管氏的第三十六代子孙。”
他自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寻根文学”作家的代表如著有《活着》、《兄弟》等书的余华,以及著有《中国式青春》、《除了青春,一无所有》、《飞蛾》等书的年轻一代作家贾飞等人。这类作家,有着强烈的故乡情结,将自己的笔触都深深埋进了宁静而宽广的土地。
极左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普遍贫困,他家是中上农成分子,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合培养创作研究生班,获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学位。[1]
1997年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1997年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2000年《红高粱家族》获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01年《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
莫言笔下作品(20张)
2001年6月4日受聘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
2002年至今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导师。2003年《檀香刑》获第1届鼎钧双年文学奖。
2003年11月受聘为汕头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
2005年再次失手茅盾文学奖。《四十一炮》获第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获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05年,获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2-3]
2006年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说《生死疲劳》获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06年11月28日受聘为青岛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红高粱剧组照(巩俐、莫言、姜文、张艺谋)
2006年12月15日,【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莫言以十年34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0位,引发广泛关注。2007年9月11日,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策划发起【中国作家实力榜】,由包括朱大可、谢有顺、陈晓明在内的十位文学评论家共选出了58名作家上榜,其中莫言以9票高居榜首,余华、史铁生、阿来和王安忆以6票同居次席。
2007年7月出版散文集《说吧,莫言》。这套书分为三卷,约100万字,全面展示了莫言的心路历程。
2008年《生死疲劳》获第2届红楼梦奖首奖。
长篇小说《四十一炮》系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最终入围作品。
2008年11月8日,受聘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驻校作家。
2009年3月,受聘为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
2009年开始使用新浪微博,一共发微博28条,1043056粉丝,关注5人。
2009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蛙》,创作手法别具一格,小说由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讲述了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表现一个时代的难和痛。
当代著名作家莫言文学作品《蛙》
2011年3月,应邀成为军赋文学院特约作家。
2011年8月,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11月,受聘请为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2011年11月24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投票选出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委会副主席,莫言当选副主席。
2012年5月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00,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5]奖金约750万元人民币,且免税。2012年10月13日,青岛科技大学领导马连湘等人赴山东高密对莫言先生表示祝贺。英国卫报等世界媒体为英国读者介绍了莫言的书目[6]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7]文学院院长、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导师、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军赋文学院首席作家。
在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即将举行颁奖典礼之际,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日前宣告成立,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北师大校友作家莫言担任该中心主席。[[4]
篇二:《认识耶稣基督的家谱》认识耶稣基督的家谱
记得自己初信主时,每次看《马太福音》第1章1:1-17节都觉得冗长乏味,甚感枯燥;因为作者不厌其烦地用“xxx生xxx”,从亚伯拉罕到大卫再到耶稣,共列出了四十一代耶稣的家族谱系,好像是记流水账一样。在多年的牧会中也常常有许多弟兄姐妹反映读《马太福音》时,觉得这段经文只是一个犹太人的家谱,和自己没有关系,也看不出什么亮光,所以常常略过不读。可是通过系统的神学栽培及圣经学习,使我知道圣经中的每一章每一节都是神的默示,神绝对不会跟我们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语。“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所以我相信这段圣经不仅是有意义,而且有着非常宝贝的重要属灵信息。所以我就查阅了一些资料,藉着今天的主日聚会和各位分享一个题目:认识耶稣基督的家谱,企盼对大家有所益助。
一、家谱的体裁
所谓家谱就是家族中记载本族世系(祖宗姓名)的书籍。从文学体裁来说,家谱不属于诗歌、散文、小说、议论文。家谱属于记叙文,所记录的是历史。
说它不像诗歌,也不像散文,是因为诗歌和散文常常表达的是作者的情绪,同样一个事物当作者心情好的时候可以表达得很美好,当作者心情不好的时候也可以把它表达得很丑陋;家谱也不像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是作者虚构的,用一些虚构的人物和事件作为素材来刻画某各时代的人文景象和社会风貌;家谱也不像议论文,对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你这样评论,他那样评论,今天可以如此评论,明天反过来又推翻自己的评论。议论文,只能代表某一个人、某一个人群,或者某一个立场的思想。
家谱属于严严谨谨记录历史事实的记叙文。所以用家谱作为《马太福音》的开始,目的就是要告诉我们:耶稣是历史中一位真实的人物。
二、家谱的作用
家谱对于以色列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到了耶稣时代,犹太人依然十分重视家谱,因为家谱在犹太社会的各个层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就简要介绍家谱的几个主要作用。
1、种族方面的作用
犹太人十分重视种族的纯正,他们以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而自豪,特别注重保持与外邦人的距离。他们禁止与外族人通婚(申7:1-6),以避免沾染外邦人的血统。一个人如果带有异族的血统就意味着要失去作犹太人的资格,不得称为上帝的子民。而家谱就是与外邦人划清界限及辨别血统是否纯正的重要依据。只有在家谱中可以找到名字的人才可以称为纯正的犹太人,否则将视为血统不纯之人,且会受到正统犹太人的排斥。尼希米在被掳归回后清查人数时,就曾根据家谱的记载,查出“不能指明他们的宗族谱系是以色列人不是”的642名普通百姓和“在族谱之中寻查自己的谱系,却寻不着”的三家祭司(参尼7:61-65)。
2、社会方面的作用
家谱在社会方面的作用是十分广泛的,它与行政、司法、军事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犹太人出埃及后,摩西曾按着家谱对犹太人进行过一次详细的数点(民1:18-46),然后将所数之人按支派、宗族、家室明确了各人的社会职责,众人各司其职,确保各样工作落到实处。安营起行(民2:2)、搬运帐幕(民10:17)、出兵打仗(民1:1-2)都按支派、
宗族、家室指派,这些都显出了家谱的重要作用。进迦南后进行分地时也是按着各支派的家谱进行的(民33:54)。
3、宗教方面的作用
家谱在宗教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祭祀礼仪上。犹太人的祭祀礼仪由来已久,但在出埃及之前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没有专职从事祭祀的祭司。出埃及后,摩西接受上帝的命令,明确了祭祀礼仪、确立了祭祀制度。在祭祀制度中特别强调两种特殊职务,一是担任祭司职务的亚伦后裔(出28:1),一是负责管理帐幕的利未人(民1:47-54),这两种职务后来成为代代相传的职务。担任这两种职务的人必须以家谱来证明自己是亚伦的后裔或利未人的后裔,否则就会失去担任这两种职务的资格。以斯拉时代就曾有因查找不上家谱而失去作祭司资格的人(拉2:61-62)。此外,犹太人向上帝献祭也是根据家谱而轮流进行的(参民7:)。
4、政治方面的作用
大卫登基之后,上帝应许大卫的后裔要接续他作王(撒下7:12),大卫的后裔成了王位的合法继承人。由此,保存家谱也有了新的意义,即以此确立合法的王位继承人。在大卫之后的20余位国王都是大卫的子孙,直到被掳巴比伦为止。之外,被掳之后的犹太人依然坚信上帝的应许,认为上帝必在大卫的后裔中兴起一位弥赛亚。所以保存大卫后裔的家谱就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他们要以大卫后裔的家谱来验证称为弥赛亚之的人身份是否可靠。
三、家谱的目的
以上讲述了犹太家谱在社会中各层面的重要作用,使我们对家谱的意义有了了解。但我们或许还会产生疑问,在记述耶稣生平时记述他的家谱有何必要呢?接下来我们要看《马太福音》的作者记述耶稣的家谱有何目的。
1、引起犹太人的重视
在犹太人的传统中,当要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事迹时,往往是以记述他的家谱为开始的。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所要记述的这个人,也验证这个人血统是否纯正,是否是神的选民。马太为了突显耶稣是经上应许的那位弥赛亚,就沿袭了这种传统,在记述耶稣生平时,先记载耶稣的家谱,来引起读者(即犹太人)的注重。如果主耶稣不是旧约所应许的那一位,犹太人只要根据家谱反驳就可以了,若家谱的记载是有依据的,就使毁谤的人无话可驳。因圣经明说基督必出大卫的后裔(约7:42)
2、证明耶稣是大卫的子孙
“大卫的子孙”是犹太人心目中的一位伟大的拯救者,这种观念早在以赛亚时代就已经有了。以赛亚说:“到那日,耶西的根立作万民的大旗。外邦人必寻求他。他安息之所大有荣耀。”(赛11:10)耶利米也说:“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裔。他必掌王权,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义。’”(耶23:5)马太正是要通过记述耶稣的家谱来向当时的犹太人证明,耶稣就是他们盼望已久的“大卫的子孙”。
由于马太福音是特别写给犹太人的,所以马太特别强调耶稣是大卫的后裔,他开宗明义地指出,耶稣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太1:1)。此外,他在书中还有七次提到耶稣是“大卫的子孙”(9:27;12:23;15:22;20:30;21:9;21:15;22:41-
46)。路加福音是写给非犹太人的,所以作者没有像马太那样特意强调耶稣是大卫的子孙,他所记述的家谱中也没有提及“大卫的子孙”的字眼,但从他在之前的记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也在证明耶稣是“大卫的子孙”。在记述耶稣降生时,路加提到:“约瑟也从加利利的拿撒勒城上犹太去,到了大卫的城,名叫伯利恒,因他本是大卫一族一家的人。”(2:4),而家谱的一开始便说:“依人看来,他是约瑟的儿子”(3:23),这两节经文遥相呼应,其目的正是在证明耶稣是大卫的子孙。除这二位作者外,其余的使徒也在努力证明这个事实。保罗说:“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罗1:3)又说:“你要记念耶稣基督乃是大卫的后裔。”(提后2:8)约翰也引用耶稣的话说:“我是大卫的根,又是他的后裔。”(启22:16)这一切都是向犹太人说明,耶稣就是“大卫的子孙”,就是他们所盼望的拯救者。
3、证明耶稣是犹太人的弥赛亚
耶稣的弥赛亚职分和“大卫的子孙”的身份是紧密相连的。当证明他是“大卫的子孙”时,也就证明了他的弥赛亚职分。但当时的犹太人对“大卫的子孙”的理解极为肤浅,他们仅单纯地将“大卫的子孙”理解为一位拯救他们脱离外邦人之手的民族英雄,这与圣经所启示的弥赛亚职分相去甚远。故作者在证明耶稣是“大卫的子孙”的同时,也要证明他是上帝早已应许给犹太人的弥赛亚。
对当时的犹太人而言,他们不会忘记上帝给大卫的应许:“你寿数满足,与你列祖同睡的时候,我必使你的后裔接续你的位,我也必坚定他的国。他必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坚定他的国位,直到永远。„„你的家和你的国必在我面前永远坚立。你的国位也必坚定,直到永远。”(撒下7:12-16)也不会忘记上帝藉以赛亚所说的预言:“因为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他的政权与平安必加增无穷。他必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他的国,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从今直到永远。万君之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赛9:6-7)他们坚信,大卫的子孙一定要救他们脱离外邦人的辖制,建立属于他们的独立的国度。他们的这种观念显然与圣经的启示不符。当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后,这种希望完全成了泡影。马太却在这里有意识地记述家谱,让他们从上帝在历史的启示中看见,耶稣确实是上帝应许的弥赛亚。只是他的弥赛亚职分不是建立属世的国度,而是建立属灵的国度;不是要将他们从罗马的统治下救出来,而是“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1)。
4、证明耶稣是人类的救主
虽然马太福音的主要目的是向犹太人证明耶稣就是他们所盼望的弥赛亚,但他也没有忽略基督是全人类的救主的事实。当他在讲述耶稣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时,就是在告诉人们,耶稣是犹太人的救主,也是全人类的救主。因为上帝曾应许亚伯拉罕说:“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创22:18)这就是向人们显明,耶稣也是外邦人的救主。狭隘的犹太人总是把外邦人排除在救恩之外,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理解圣经的启示。其实在亚伯拉罕时代,上帝就已经向人们启示了他要救赎全人类的计划。路加福音的家谱在这个方面的目的就更明确了,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基督介绍给外邦人,使人能认识这位救主,所以他的
家谱就没有止于亚伯拉罕,而是一直追溯到全人类的始祖亚当,他如此做就是要向人们说明耶稣是全人类的救主。他在耶稣诞生的记载中特别提到天使的一句话来证明耶稣是全人类的救主的事实:“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2:10-11)
四、家谱的特征
1、三个十四代
马太将耶稣的家谱分成三个时期,每期十四代,应是四十二代,但圣经将大卫看作第一代的结束,又看成是第二代的开始,实际只记载四十一代,但这四十一代也不是确切数,因为“生”字的原文Gennao,用于男性时,意为“使生产”,用于女性,意为“生育入世”,它不单单指父母生育儿子,也可用于过代的血缘关系的人,如孙子、后裔等等。{十四代,龙泉}.
从总体上看,三个十四代,各有明显不同的特征:
第一个十四代,是遵旨蒙福的时代。这个十四代出现的人物是以色列人的列祖,亚伯拉罕是信心之父,因信神的福气从一人发展到一家、一族、直到一国,以色列人所蒙之福是出于神的,同时也是因为他们遵守了神的命令。
第二个十四代,是违命坠落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虽然也有不少神所喜悦的人;然而,违命的人与事,明显增多。第二个十四代,以大卫的犯罪为开端。所罗门后期也出了大问题,他有妃七百、殡三百,年老的时候,这些妃殡诱惑他的心,去随从别神,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惹神发怒,致使国家分裂。(王上11:1/14)他的儿子罗波安,只遵命三年、强盛三年,后来也离弃真神,时常行恶,致使战争不断,国不安宁。到他儿子亚比雅作王,仍是如此。神是罚恶赏善的,他既有慈爱,也有公义,他为了惩治罪恶,将犹太人交在巴比伦手下。“百姓被迁到巴比伦的时候”,就是犹太人被掳的第七十年。
第三个十四代,是难中获救的时代。
从耶歌尼雅到撒拉铁,是被掳受罚的时期。然而,神记念他与亚伯拉罕、大卫所立的约,照着他信实的应许,兴起了以所罗巴伯为首的忠心仆人,重建圣殿,让百姓归回故土。到了第十四代,基督降世了,神的救恩临到了人间。
总而言之,三个十四代的历史,给我们看到一条属灵的规律:人们什么时候专心依靠神,遵行神的旨意,什么时候就必凡事蒙福;人们什么时候离弃真神,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什么时候就必败在敌人手里,国家衰亡,百姓遭殃,失去神的同在与祝福。人们什么时候离开恶行,回心转意寻求祂,归向祂的时候,就必蒙怜悯,得拯救。
2、漏记与选记
整个家谱是故意选记和漏记才编辑成三个十四代,事实上从亚伯拉罕到基督不止是四十二代,例如:第8节,约兰生乌西亚,事实上漏记了亚哈谢、约阿施、亚玛谢(代上3:11—12、代下26:1)乌西亚的父亲是亚玛谢。另外还有11节,约西亚生耶哥尼雅(是约雅斤)(王下24:5、8、15、代上3:15—17)约雅斤是约雅敬的儿子,约雅敬才是约西亚的儿子,
其实耶哥尼雅(约雅斤)是约西亚的孙子,当中漏记了约雅敬。这样的记载绝非是偶然的漏记,因为作者写福音书时对照旧约就立刻知道。那为何要有意省去家谱中的若干人物?最重要的原因是所罗门强盛只是过眼烟云,随后一落千丈,违命者越来越多,虽有几位善王,但不彻底,直至被掳。也显明上帝的公义。
在家谱中,有些人被选记,如以撒,雅各,犹大等,他们并非比其他弟兄更为有义,然而他们却蒙神拣选,表明了神的绝对主权,因为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
3、四个特殊的女人
犹太人的家谱一般不记录女性的名字,但耶稣的家谱中竟特别提起四个女人;他玛、喇合、路得、及乌利亚的妻子。他们都是外邦人,除了路得以外,全是名誉扫地、不是十分清白的女人。喇合是妓女(书2:1-7);他玛曾为妓女(创38:15);拔示巴的罪世界有名(撒下11章),就算路得也是拜异教的摩押女子(得1:4)。但圣经竟把她们列入基督家谱之中,而旧约许多有品德的女子都没提及,这样的记载绝不是偶然的误记,而是有特殊意义的。
(1)、拆毁了民族的界限(弗3:3-6)
他玛氏和喇合都是迦南土著民族的外邦人,路得是摩押人,拔示巴原为赫人乌利亚的妻子,她们都是外邦人,原不能入耶和华的会(申23:3),但被收入到耶稣的家谱之中,这说明在基督里已不分犹太人和外邦人。犹太人与外邦人的隔阂在主里已不存在,那「隔断的墙」(参弗2:14)在主里面已拆毁了,神的恩典临到外邦,遍及全地。
(2)、消除了性别的歧视(加3:28)
在一般犹太人的家谱中决不会找到任何女人的名字,他们在社会中是没有地位的,这可从犹太人的祷告中可以看出,犹太人男子这样祷告:“神啊,我感谢您,因为您没有把我造成女人”;但在基督里这种轻视已不复存在了。
(3)、突破了圣俗的界限
他玛、喇合、拔示巴,他们都是臭名远扬的人,但却被记载在家谱中,这说明了人只要愿意悔改主都接受。说明主来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太9:13)。基督不但是犹太人的救主也是外邦人的救主,不但是男人的救主也是女人的救主,不但是善人的救主也是罪人的救主。
古代教会有一个圣徒这样祈祷:“主啊,求你拯救我脱离我这个坏人。”还有一个圣徒却这样祈祷:“主啊,求你拯救我脱离我这个好人。”这里的“坏人”和“好人”都需要基督的拯救。这个“好”是指自以为义的“好”,看自己比别人圣洁,这一个“自以为义”需要主的拯救。所以在耶稣的家谱里已经把圣者与罪人的界限消除了。
(4)、消除了尊卑的区别{十四代,龙泉}.
在耶稣的家谱中,有尊贵的君王,也有这卑微的女人,说明了神不看人的尊贵卑贱,只看人的信心、顺服。正如神说“神看人,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神是看内心”
家谱中提及四个女人,也有可取之处被神悦纳;因他玛更有义(创卅八26),喇合有信心(书六25、来十一31),路得有爱、有顺服(得一16--17),拔示巴有望(撒下十一27),虽为妇女,外邦人却得以在家谱内。
(5)、拆毁了地位之间的隔墙
在耶稣基督的家谱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有许多身份尊贵的人,特别是从圣经第6-10节,里面所提到的人物几乎都是君王。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在整个耶稣基督的家谱当中,也有一些身份低微或者卑贱的人,其中喇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喇合本是耶利哥城的一个妓女。
篇三:《吴彦祖第十四代影片》oneplaceIgooftennowisnorthAfrica
iamnottalkingaboutJohannesburgorCapeTown
istayinaplacethatisafarmtown
bigbigopenlandandbigbigopenskies;
最近我经常去的一个地方是南非,
我并不是指约翰内斯堡或者开普敦,
我呆在一个有农业性城市;
有广袤的原野,广阔的天空!
theplacethatistayisatraditionalAfricahut;
insideisveryfortable,butnoelectricity.
sothechallengethereistryingtolearnhowtolivewithoutthecreaturefortsweusedtolikeaputer,likeatv,likecellphone.
我住的地方是一个传统的非洲小屋;
里面特别地舒服,但是没有电;
因此住在那里的挑战是:如何在失去习以为常的物质享受的条件下生活
比如电脑、电视、手机。
itisreallygoodformebecause,especiallymylifestylehereinhongkongcanbeveryspoiledsometimes,youknow
everyonewantstogiveyougoodthings,bestthings,
youalwayshavethebestthings
butcanyouliveasabasichumanbeing
canyoulivewithoutallthatstuff
这对我特别好是因为我在香港的生活方式有时候是被宠坏了,
每个人都想要给你好的东西,最好的东西;
你总是有最好的东西;
但是你能不能作为一个基本人来生存?
没有这些物质你能不能生存?
ithinkthiskindofthingpushmeorchallengemetoexpandmyhorizons
becausetheproblemwithbeinginthesameplacealwaysinthesametimeisyourworldbeessmaller;
butwhatidoisassoonasifinishtheworkingonmovieorihavetimetorelaxortravelIwillgoawaytotravelandtrytogotosomewhereneworsomeplacedifferent;
andtrytoexperiencesomethingi'dneverexperiencedinmyhome
我认为这种类事情迫使我或是挑战我去扩大我的视野;
因为如果一个时期总是呆在一个地方,你的世界会慢慢变小;
我的做法就是一旦我拍完电影或者我有时间去放松、旅游的时候
我就会出去旅游,尽量到达一些新的不同的地方;
去体验我在家从未体验过的生活。
that'sthemainreasonwhyidoit
Topushmymindandchallengemyselftoseetheworldindifferentway
去迫使和挑战自我去用不同的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
我认为这是我这么做的最主要原因
篇四:《曾氏家谱》六十代:广新公
六十一代:荣普广新公第九子
六十二代:遐岭祖杨氏(荣普之子),生子三名,长子:启明,
次子启智,三子启先
六十三代:曾启明杨氏
六十四代:曾希魁田氏(启明长子),生子三名,长子:洪能,
次子洪福,三子洪儒
六十五代:曾洪福龚氏(希魁次子),生子四名,长子:曾琏,
次子曾琯,三子曾瑜,四子曾瑄
六十六代:曾琏张氏(洪福长子),生子四名,长子汝安,次子
尚安,三字燧安,四子耀安
六十七代:曾汝安龚氏潘氏(曾琏长子),生子五名,长子文明,
次子文開,三子文祥,四子文宪,五子文高
六十八代:曾文高吴氏(汝安五子),生子四名,长子朝麟,次
子朝麒,三子朝简,四子朝祯
六十九代:曾朝麒张氏李氏(文高长子),生子一名,從龍七十代:曾從龍陈氏刘氏(朝麒之子),生子一名,绍我七十一代:曾绍我彭氏(從龍之子),两子一女,长子曾星明,次
子曾星照,曾孝珍偶陈世宪
曾星明之房系:
七十二代:曾星明刘氏(绍我长子),生四子两女,长子天枢,
次子天文,三子天成,四子天福,长女转吊偶邓光华,
二女显荣偶蔡长弟
七十三代:曾天枢杨氏廖氏孙氏(星明长子),三子一女,长子
传能(后随母下嫁后更名为张怀明),次子庆均,三
子庆龍,长女庆芬偶王照敏
七十四代:l庆均偶刘远容(天枢二子),两子两女,长子凡柱,
二子凡来,长女敏丽,二女小叶{十四代,龙泉}.
曾庆龍偶孟世梅蔺正群(天枢三子),二子一女,
长子凡益,二子凡洋,长女倩倩
七十五代:曾凡柱偶曹玉(庆均长子),曾凡来(庆均二子),长
女曾敏丽偶陈奎,二女曾小叶偶张杰
七十三代:曾天文偶赵永珍(星明二子),二子二女,长子先中,
二子先华,长女付容偶王永财,二女付珍偶李维海,
七十四代:曾先中偶刘宗英(天文长子),一子二女,长子凡政,
长女丹丹,二女曾梅,
七十五代:曾凡政(先中长子),长女曾丹丹,二女曾梅
七十四代:曾先华偶杨光凤(天文二子),两女,长女曾叶,二
女曾兰,
七十三代:曾天成偶王世坤(星明三子),五子一女,长子付刚,
二子付强,三子付勇,四子付友,五子付德,长女付
英偶张世登
七十四代:曾付刚偶蔡在美(天成长子),一子两女,长子凡松,
长女凡芹偶陈斌,二女凡素偶刘世银
七十五代:曾凡松偶闫朝敏(付刚长子),一子一女,长子曾锐,
长女曾丽莎
七十六代:曾锐(凡松长子)
七十四代:曾付强偶王芹(天成二子),四子,长子凡旭,二子
曾鹏,三子曾信,四子曾品
七十五代:曾凡旭偶姜成叶(付强长子),一女,曾慧欣
七十四代:曾付勇偶吴光玉(天成三子),一子二女,长子凡淮,
长女曾欢偶张永,二女曾竞
七十五代:曾凡淮(付勇之子)
七十四代:曾付友偶李小会(天成四子),一子一女,长子曾集,
长女曾琳
七十五代:曾集(付友之子)
七十四代:曾付德偶王开群(天成五子),一子一女,长子曾元,
长女曾桂红
七十五代:曾元(付德之子)
七十三代:曾天福偶王思容(星明四子),四子一女,长子治均,
二子治国,三子治成,四子治家,长女治英偶何星华
七十四代:曾治均偶王志芳(天福长子),儿子三女,长子凡登,
二子凡聪,长女曾丽娟偶唐思华。二女曾红叶,三女
曾优叶
七十五代:曾凡登(治均长子),曾凡聪(治均二子)
七十四代:曾治国偶罗兰芹(天福二子),一子二女,长子凡锦,
长女曾凡红偶李京,二女曾凡月偶袁永杰
七十五代:曾凡锦偶王德香(治国之子)
七十四代:曾治成偶陈体英(天福三子),一子二女,长子凡尧,
长女曾婷,二女曾苏
七十五代:曾凡尧(治成之子)
七十四代:曾治家偶王秀政(天福四子),二女,长女曾锦秀,
二女曾紫梦
曾星照之房系:
七十二代:曾星照王氏(绍我次子),一子,显銮,七十三代:曾显銮刘氏(星照之子),一子,庆中,
七十四代:曾庆中偶周永凡(显銮之子),二子一女,长子凡宇,
二子凡勇,长女曾凡俊偶朱卓
七十五代:曾凡宇偶石章梅(庆中长子),一女,曾紫萧,曾凡勇偶袁洁(庆中次子),一子,曾梓谦七十六代:曾梓谦(凡勇之子)
曾尚安之房系:
六十七代:曾尚安赵氏杨氏(曾琏次子),一子,曾文瑞
六十八代:曾文瑞赵氏(尚安之子),四子,长子朝钦,二子朝
楹,三子朝宦,四子朝明
六十九代:曾朝钦蒲氏(文瑞长子),二子,长子光龙,二子腾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