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第五中学第八届文艺汇演
详细内容
篇一:《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中国修辞学思想的全球意义
中国古代有没有修辞学思想?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不止一次地断言:“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
那么,中国或东方古代是否有修辞和修辞学?西方学者所持的“东方或中国乃至非洲无修辞学”论,是基于怎样的逻辑呢?在此问题上,难道上帝真的漠视了他的东方子民了吗?显然不是,中国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修辞和修辞学,这是毫无疑问的。只要人类使用语言,使用符号,就存在修辞和修辞学,因为修辞是人们能动地使用语言以提高传播效果的行为。“东方或中国乃至非洲无修辞学论”,是基于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或修辞学观念作出的判断,其中折射着文明的偏见。西方的古典修辞,就是以城邦社会为语境的演说、劝服和论辩。其经典模式是由“诉讼”“议政”“典礼”三种演说和“觅材取材”“布局”“谋篇”“文体风格”“记忆”“表达技巧”等五个步骤,以及“人格”“情感”“逻辑”等说服要素构成的范畴体系。我们称之为“三说”“五艺”“三素”。如果以此模式框定其他文化和文明中的修辞或修辞学形态,无论是亚洲、非洲、美洲,都是不合适的。“西方之外无修辞学”的观点是狭隘的,它反映的是某些西方学者的自大与傲慢。
什么是“修辞”“修辞学”,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修辞”“修辞学”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文化乃至文明概念,即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乃至文化和文明中存在不同的修辞形态,“修辞学”也具有不同的含义。但是,这不等于说,众多的“修辞”“修辞学”观不存在任何交集。相反,尽管存在上述方面的差异,“修辞”“修辞学”依然是一个相对明晰的概念。简单地说,“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人们依据具体的语境,有意识、有目的地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及其他文本,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一种社会行为”。显然,运用语言等媒介符号进行思想、观念、情感交流,以实现信息共享、行为协调的传播行为,是人类修辞的共性。修辞学就是研究修辞规律,即揭示如何高效地实现人类语言等信息交流规律的学问。
从现存的文献看,说服、论辩现象,或者说“长短术”“纵横术”,是我国先秦时期典型的修辞形态,特别是在战国时期,以门客、游说之士为最。但是,除此之外,当时还有许
多其他的修辞形态。《春秋左传》《战国策》等古籍中有许多关于策士论辩的记载,属于论辩修辞。而《诗经》《论语》等,则是文学和教育话语,也是当时的修辞形态。而当时关于修辞的思想和学说,则遍布先秦诸子的著作。
随着国际修辞学研究全球化趋势的深入,人们发现,中国和东方有修辞、修辞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古至今,中国不但有修辞实践和修辞学思想,而且修辞形态多样,思想十分丰富。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也具有像古希腊一样悠久的修辞学传统,也有论辩、说服、演说传统。在世界共融环境下,了解中国修辞学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将有助于增进东西方的学术交流,有助于促进大同世界的建构。”
(选自2013年第5期《北京大学学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一些怀有偏见的学者套用西方的古典修辞学传统,来分析中国和东方修辞学,得出了中
国和东方没有修辞学的结论。
B.依据客观公正的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或修辞学观念来判断,没有演说、劝服和论辩活
动的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
C.用西方古典修辞“三说”“五艺”“三素”的经典模式来框定其他文化和文明中的修辞或
修辞学形态是规范、合理的。
D.这种观点源自某些自大、傲慢的西方学者对东方的歧视,这些学者认为除东方之外的地
域才有修辞学传统。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修辞学”不是一个历史概念,而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文化乃至文明概念,它在东方和
西方各有不同的含义。
B.“修辞学”是明晰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乃至文化和文明中存在着截然不
同的修辞形态。
C.从现存的文献看,我国先秦时期已经有了自己的修辞形态,它们就是门客、游说之士在
说服、论辩中采用的“长短术”“纵横术”。
D.《春秋左传》《战国策》中关于策士论辩的记载,《诗经》《论语》中的文学和教育话
语,都是当时的修辞形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修辞是人们能动地使用语言以提高传播效果的行为,所以只要人类使用语言,使用
符号,就存在修辞和修辞学。
B.作为一种具有共性的人类语言传播行为,修辞具有普遍性,但是中国古代的修辞形态与
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形态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
C.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揭示如何高效地实现人类
语言等信息交流规律的学问。
D.部分西方学者提出的“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的观点现已有所改变。中国和东方有修
辞、修辞学是不争的事实。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汝咸,字华学,浙江鄞县人。少随父锡嘏讲学证人社,黄宗羲曰:“此程门之杨迪,朱门之蔡沈也。”康熙三十年,会试第一,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福建漳浦知县。民好讼,严惩讼师,无敢欺者。县中赋役故责户长主办,版籍混淆,吏掾为奸。汝咸躬自编审人丁,各归现籍。以三百户为一保,第其人口多寡供役。五年一编丁,而役法平。吏胥以不便挠之,大吏摇惑,汝咸毅然不回,奸人无所施技。民乐输将,赋无逋负。.
俗轻生,多因细故服断肠草死,挟以图财。汝咸力惩其弊,令当刑者掘草根赎罪。禁舁神疗病,晓示方证。自制药以济贫者。毁学宫伽蓝祠,葺故儒陈真晟、周瑛、高登诸人所.
著书,表章之。归诚书院,乃黄道周讲学地,为僧据,逐而新之。无为教【注】者,男女群聚茹蔬礼佛,籍其居为育婴堂。西洋天主教要大吏将于漳浦开堂,却止之。修文庙,造祭器,.
时会邑中士绅于明伦堂讲经史性理诸书。设义学,延诸生有学行者为之师。修朱子祠。教养兼施,风俗为之一变。会大水骤涨,几及城堞,负钱登城,多为木筏,渡一人与钱三十,人皆以钱助拯,活者数千。多方抚恤,虽灾不害。
土寇伏七里洞,将入海,发兵击之,走山中。密招贼党,诱擒其渠曾睦等,余党悉散。又擒海盗徐容,尽得贼中委曲,赦其罪,责以招抚。诸盗归诚,海氛遂清。汝咸任漳浦凡十有八年,大吏因南靖多盗,调使治之,县民请留不得,构生祠曰月湖书院,岁时祀之。汝咸至南靖,诸盗自首就抚,开示威信,颂声大作。.
四十八年,内迁刑部主事,擢御史。会海盗陈尚义乞降,汝咸自请往抚。圣祖命郎中雅奇偕汝咸所荐阮蔡生往,尚义率其党百余人果就抚,擢通政使参议。五十三年,命赴甘肃赈荒,徒步穷乡,感疫,卒于固原。漳浦士民闻之,奔哭于月湖书院,醵金置田,岁祀不绝。
(选自《清史稿》,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乐输将,赋无逋负逋:拖欠.
B.葺故儒陈真晟、周瑛、高登诸人所著书葺:修筑.
C.男女群聚茹蔬礼佛茹:吃,食用.
D.诸盗自首就抚就:接受.
5.以下各组句子,全都直接体现陈汝咸为官兴利除弊的一组是()(3分)
①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福建漳浦知县②汝咸躬自编审人丁,各归现籍
③禁舁神疗病,晓示方证,自制药以济贫者④无为教者,男女群聚茹蔬礼佛
⑤设义学,延诸生有学行者为之师⑥尚义率其党百余人果就抚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④⑤⑥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证人社讲学时,陈汝咸的父亲受到大儒黄宗羲的称赞;陈汝咸自幼深受父亲影响,长
大以后也不同凡响。{会宁县第五中学第八届文艺汇演}.
B.漳浦县户口登记情况长期混乱,猾吏趁乱为奸。陈汝咸任知县后,亲自审核,重新登记,
清除了多年积弊。
C.陈汝咸深谙治民之道,重视文化建设,教养兼施,多措并举,改变县内多年的陋习,取
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D.南靖多盗,上级调陈汝咸前去治理;漳浦士民请求留任,但未获准,于是就为汝咸修筑
生祠以表感念之情。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吏胥以不便挠之,大吏摇惑,汝咸毅然不回,奸人无所施技。(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义学,延诸生有学行者为之师。修朱子祠。教养兼施,风俗为之一变。(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清明
黄庭坚
①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8.请分析“佳节清明桃李笑”一句中“笑”的表达效果。(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歌最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金块珠砾,,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记住北大有个叫王瑶的教授
钱理群
王瑶教授去世,我们弟子献了一副挽联:“魏晋风度,为人但有真性情;五四精神,传世岂无好文章。”我们把先生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一个传人。鲁迅对魏晋风度有个概括,就是“清峻、通脱”。鲁迅也说:“我有时候很峻急,有时候很随便。”因此可以说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先生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也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先生说他“出语多谐”,面对那个时代严酷的事实,他却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这表现了一种心态,即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先生这种危难中的坦然,给人的印象是难忘的。他去世后,林庚曾撰文回忆他在文革时的表现:他们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并且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以示“斯文扫地”。林庚说我们都觉得非常窘迫、难堪,但王瑶却泰然处之,他“游刃有余,如入无人之地,穿过无数杂乱的脚下,就这么不急不慢地一路扫去”。
②
篇二:《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中国修辞学思想的全球意义
中国古代有没有修辞学思想?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不止一次地断言:“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
那么,中国或东方古代是否有修辞和修辞学?西方学者所持的“东方或中国乃至非洲无修辞学”论,是基于怎样的逻辑呢?在此问题上,难道上帝真的漠视了他的东方子民了吗?显然不是,中国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修辞和修辞学,这是毫无疑问的。只要人类使用语言,使用符号,就存在修辞和修辞学,因为修辞是人们能动地使用语言以提高传播效果的行为。“东方或中国乃至非洲无修辞学论”,是基于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或修辞学观念作出的判断,其中折射着文明的偏见。西方的古典修辞,就是以城邦社会为语境的演说、劝服和论辩。其经典模式是由“诉讼”“议政”“典礼”三种演说和“觅材取材”“布局”“谋篇”“文体风格”“记忆”“表达技巧”等五个步骤,以及“人格”“情感”“逻辑”等说服要素构成的范畴体系。我们称之为“三说”“五艺”“三素”。如果以此模式框定其他文化和文明中的修辞或修辞学形态,无论是亚洲、非洲、美洲,都是不合适的。“西方之外无修辞学”的观点是狭隘的,它反映的是某些西方学者的自大与傲慢。
什么是“修辞”“修辞学”,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修辞”“修辞学”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文化乃至文明概念,即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乃至文化和文明中存在不同的修辞形态,“修辞学”也具有不同的含义。但是,这不等于说,众多的“修辞”“修辞学”观不存在任何交集。相反,尽管存在上述方面的差异,“修辞”“修辞学”依然是一个相对明晰的概念。简单地说,“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人们依据具体的语境,有意识、有目的地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及其他文本,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一种社会行为”。显然,运用语言等媒介符号进行思想、观念、情感交流,以实现信息共享、行为协调的传播行为,是人类修辞的共性。修辞学就是研究修辞规律,即揭示如何高效地实现人类语言等信息交流规律的学问。
从现存的文献看,说服、论辩现象,或者说“长短术”“纵横术”,是我国先秦时期典型的修辞形态,特别是在战国时期,以门客、游说之士为最。但是,除此之外,当时还有许多其他的修辞形态。《春秋左传》《战国策》等古籍中有许多关于策士论辩的记载,属于论辩修辞。而《诗经》《论语》等,则是文学和教育话语,也是当时的修辞形态。而当时关于修辞的思想和学说,则遍布先秦诸子的著作。
随着国际修辞学研究全球化趋势的深入,人们发现,中国和东方有修辞、修辞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古至今,中国不但有修辞实践和修辞学思想,而且修辞形态多样,思想十分丰富。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也具有像古希腊一样悠久的修辞学传统,也有论辩、说服、演说传统。在世界共融环境下,了解中国修辞学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将有助于增进东西方的学术交流,有助于促进大同世界的建构。”
(选自2013年第5期《北京大学学报》,有删改。)
篇三:《2015届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高三诊断试题数学(理)(扫描版)》篇四:《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Word版及答案》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I卷第22—24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为R,集合A{x|ex1},B{x|x24x30},则A(CRB)=()
A.{x|x0}B.{x|1x3}C.{x|0x1或x3}
D.{x|0x1或x3}
2
.函数f(x)1ln(x1)()
A.[2,2]B.(1,2]C.[2,0)
3.若复数z满足(0,2]D.(1,0)(0,2](3-4i)z43i,则z的虚部为()44
A.-4B.5C.4D.5
4.某空间几何体的底面为正方形,其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该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等于
A.1B.2
C.3D.4{会宁县第五中学第八届文艺汇演}.
5.设等差数列an满足a35,a109,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则使得Sn最大的序号n=()
A.4B.5C.6D.7
6.“lnalnb”是{会宁县第五中学第八届文艺汇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