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讲座《用歌声伴随美好的童年》有感
详细内容
上一次的外出听课活动中,有幸聆听了袁芳老师的讲座,讲座名为《用歌声伴随美好的童年》,在这里我简单地介绍一下讲座内容以及自己的一些感触,和大家分享一下。
讲座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新歌的导入;二、歌唱教学现状分析。一)新歌的导入形式有:1、动作导入法(如小班活动《小手爬》)2、歌词创编导入法 (如《我有小手》、《听》 )3、情境表演导入法 (如《摇篮曲》、《好朋友》)4、故事讲述导入法 (如《迷路的小花鸭》、《小树叶》)5、歌词朗诵导入法( 如《春天》、《大花猫和小老鼠》)6、游戏导入法 (如《丢手绢》、《懒惰虫》)7、填充导入法(如《加油干》8、无意义音节玩唱法9、副歌前置法10、直观形象导入法(包括:突出顺序的,如《勤劳人和懒惰人》、突出重点的,如《大树妈妈》、突出关系的,如《大馒头》、突出结构的,如《郊游》)二)现状分析:幼儿表现为:出现喊歌、音不准等现象;教师的做法:喜欢用VCD或者录音机播放音乐,而没有考虑到班中孩子的音域特点等方面。三)袁老师的方法:可交给孩子一些简单的发声及呼吸的方法;运用‘柯尔文’手势(见图示)来帮助孩子练习音高、音准;告诉孩子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用最自然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通过本次讲座,我对歌唱教学活动有了一个全新、全面的认识,对开展歌唱教学活动也有一些思考:1、活动开展前,对教材分析得再透彻一些,分析一下歌曲对孩子的发展有哪些作用,分析歌曲的性质,如何把握重点难点等,另外,教师需要把歌曲唱准唱熟了,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示范;2、教学过程需要进一步规范化。首先,老师的教态需亲切大方一些,有的时候需要有夸张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才能使孩子产生好的感染力,其次,在歌唱教学中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常规,如一些练声活动、节奏练习、手势练习等,包括在演唱歌曲时引导孩子不要"喊歌",让孩子明白怎样唱才能唱出最好听的歌曲。
在袁老师讲述的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老师的敬业。我们要做一个严谨的老师,按照一些教学规范,来规范自己的歌唱教学行为,认认真真地落实到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相信一定能保证孩子的歌唱教学质量。
附:柯尔文手势法
柯尔文手势法是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儿童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倾向,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它是教师和儿童之间进行音高、音准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甚至可以指挥儿童进行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