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的定性内容和定量指标(下)
详细内容
④相对反差值,印刷术语解释为实地与网目调的积分的密度之差同实地密度的比值,称K值。是控制或反映中间调至暗调层次的指标,用K=(Ds(实地密度)-Dt(网目调积分密度))/Ds表示。从定义可看出:如果Ds和Dt差值越小,说明中间调至暗调的层次越干,层次不清或是并级。影响K值的原因有:(1).实地密度的大小。正常条件下,实地密度适合,K值也是适合的。黄版实地密度低,其K值偏小;黑版实地密度偏高,其K值偏大;青版和品红版实地密度适中,其K值也适中;(2).其他条件相同,粗网线比细网线印刷K值相对大;(3).印刷适性条件好,K值相对偏大;(4).Dt值一般取75%网点的积分密度,取位低(如80%网点处),K值相对小;(5).其他条件相同,印速低,单色机印刷K值相对偏大;而高速多色机印刷,K值相对偏小。总之K值大,中间调至暗调层次好;K值小,中间调至暗调层次平、图像的亮调至中间调层次好些,因此K值要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不是越大越好,超过允许的范围,会影响亮调至中间调层次,要兼顾整个层次曲线的复制。指标由老标准8项,简化为新标准4项。
层次复制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制版正确,合理选择印刷适性条件的前提下,要解决好套印,控制好网点增大值和相对反差值,实现以原稿层次为基础,在可复制阶调值的范围内,视觉能辨别的亮度等级或密度等级越多越好。
3.颜色:在标准中只提出应符合原稿、真实、自然、协调的定性要求。从图像复制的基本要求讲,颜色复制是从属于阶调复制和层次复制的,如果图像的阶调复制和层次复制不好,其颜色复制肯定也不会好。因此颜色复制可理解为以原稿为基础,在可以复制阶调值的范围内,印刷品上该反射的光谱要充分反射出来,这样图像的基本色、饱和度才符合要求;该吸收的光谱要充分吸收,这样图像的混合色量和密度反差才能达到要求,图像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才强。如果印刷后该反射的光谱不能充分反射,则图像的基本色不足,饱和度不够,该吸收密度值也不够,也影响颜色复制,因此要妥善处理好以下问题:
①以原稿色为基础,兼顾客户要求,在了解印刷适性条件的前提下,制版时正确选用亮场和暗场定标,用好层次曲线,恰当的进行颜色校正,结合本单位常规条件,确立加网参数,基本色要用足,相反色要用够,相辅相成,注意平衡。
②要控制好分色加网、晒版、打样或印刷过程中的图文信息转换,为颜色再现提供良好基础。
③要提高印刷适性条件,稳定印刷适性的各项内容,特别要提高并稳定纸张和油墨的性能,掌握好纸张和油墨相匹配的性能。
④同一套印版,相同的印刷适性条件,不同的印刷色序,颜色再现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据印刷适性条件,确立合理的印刷色序。
⑤印刷时在了解或掌握印刷适性及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要严格使用材料,严格配制药液,严格工艺规程,严格操作技能,控制好水墨平衡,印刷灰色平衡。
⑥加强现场管理,规范产品评价条件和环境(如配备CY/T3的光源),努力学习复制工艺技术和色彩学、美术等知识,减少或克服人为判断产生的颜色误差。
4.黑版问题:平版彩色印刷品的质量不仅与黄、品红、青叁个原色版使用的正确与否有关,而且与黑版应用的正确与否有关,因此要恰当地使用好叁个原色版,又要合理使用好黑版。从复制原理讲,用黄、品红、青叁原色油墨按不同的网点面积组合套印,不仅可以生成千变万化的彩色,而且也能生成不同亮度的消色,但是由于平版胶印属于间接印刷,其原理是水墨排斥,需要保持水墨平衡,又大都是多色、高速。细网线印刷,这样就限制了墨层厚度,常规条件下不能满足图像的复制要求,合理地使用黑版后,可以增加图像的密度反差(加大阶调值),补偿或加强图像的层次,稳定或协调图像的颜色,有利于文字印刷,提高印刷速度,降低产品成本(节约彩色油墨)。黑版的应用比较灵活,可根据图像阶调和颜色的需要制作成不同阶调(短调叫骨架黑版,中调叫线性黑版,长调叫全调黑版)的黑版,但是必须处理好与叁个原色版的关系。一般是图像以彩色为主体时,要合理使用叁原色版,阶调相对长,黑版大都为短调或中调;如果图像以消色为主体(如以墨为主的国画),就恰当使用叁原色版,队调相对短(少数原色除外),黑版制作成长调。总之叁原色版阶调长时,黑版应用短调,叁原色版阶调相对短时,黑版就用长调,叁原色版和黑版阶调不能都长,也不也都短。要重视图像阶调的衔接与统一,并满足图像阶调、层次、颜色和文字复制的要求。
5.外观:平版彩色印刷品多为图像,主要靠视觉观察进行评价,因此要求产品不仅达到或超过上述的各项指标要求,而且要求版面干干净净,不应产生墨点、墨皮、堆墨、脱墨、糊版、掉版、脏版、砂眼、划伤、条痕、杠子、粘胜。蹭脏、透印、拉毛、掉毛、套印不准等外现缺欠。这些缺欠虽然有的与设备功能和原材料性能不佳有关,但是绝大部分是与操作木严格,木规范,环境杂乱,责任心不强,管理不严有关。因此要加强现场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完善规章制度,严格工艺操作,创造良好条件,实施预防为主,最大限度的减少或杜绝产生这些缺欠的条件,把它们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
6.文字完整、清楚、位置准确、接版一致等指标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指标涉及到工艺加工规范、技术操作、设备维护程度、材料性能优劣、工作环境条件等方面。最终产品质量应该规格尺寸正确、文图地位相符、产品外观干净、文字准确、不能缺笔断划、满足客户要求等。这些指标都是原则性的,如果出现问题,轻者影响质量,重者造成重大返工,甚至全部作废。解决的最好方法是贯彻预防为主,抓根本,从最先的工序抓起,一环扣一环,层层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