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械制造业的“路”(上)
详细内容
十五计划已过去两年了,我国加入了WTO也已一年了。两年来各级政府机关进行了机构精简、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的改革。印刷业与其它行业一样,在管理体制上发生了建国50多年以来的最大变化。特别是国有企业正在从政府的怀抱中逐渐走出来。此外,印刷及印机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去年以来又新成立了100余家“三资”印刷企业,民营企业的崛起(2002年进口500多台大品牌的胶印机和四千多台国产机中有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购买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了。面对重大的变革和市场竞争,有的企业产生了悲观情绪,更多的企业则激发了改革的斗志。广大印刷企业坚持产品结构调整,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技术进步,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使我国印刷业得到持续发展。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的书报刊印刷业增长了13.25%,其中报纸印刷增长幅度达17.4%,包装印刷业增长了12%。印刷业的发展,给印机制造业提供了巨大市场。印机制造业是伴随着印刷发展而发展的。
据不完全调查,两年来进口CTP直接制版系统达100多台,目前全国已达150多台;胶印机(只限海德堡、罗兰、高宝、三菱、小森五大品牌)进口500多台,胶订生产线和精装联动线30多条。在进口印刷设备增长的同时,国内印刷制造业也产销两旺。如北人集团公司、上海高斯印刷设备公司、光华印刷机械公司、紫光机械公司、紫宏公司、亚华公司、申威达公司、江西中景集团等企业年销售额以两位数增长,有的增长幅度达20-30%,产销率达90-106%。例如北人集团公司2001年销售单张纸胶印机(单、双、四色)1200台、2002年销售1400多台,2001年销售卷筒纸胶印机82台,2002年销售103台;上海高斯印刷设备公司2001年销售胶印机252色组,2002年销售355个色组;上海光华印刷机械公司2001年销售胶印机(单张纸单、双、四色)415台,2002年销售640台;江西中景集团2001年销售胶印机1200个色组,2002年销售1500个色组;上海紫光机械公司2002年销售平装联动线10条,骑马钉书机47台,圆盘包本机200多台。据《印刷机械动态》登载,2002年1-3季度,全国42家印刷设备生产企业销售额已达近40亿元。印机的产销两旺,也佐证了印刷业的繁荣和发展。
可以预见,在“十五”计划的后三年中,印刷业前景光明,肯定会有较大的发展。同时也定会给印机制造业带来良好的机遇,提供巨大市场。
首先,经济的发展,必将促进商品的交流(包括国内外),因此给广告、宣传品、票据、磁卡、包装装潢……等印刷带来巨大市场。
经济的发展必将提高人民群众生产水平,激发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一方面有精神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物质生活需要。如对书、报、刊的需求大大增加,旅游人数飞速增长,家庭日常消费不断增加,这都为印刷带来很大市场。
其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最近两年来制订了一些政策措施,也给国内印机制造业带来了机遇。
(1)新闻出版总署制订的“十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图书印刷将从326.21亿印张增加到442亿印张,期刊从100.04亿印张增加到110亿印张,报纸由763亿印张增加到1077亿印张。总共要增长389.39亿印张的印刷量,从近两年情况看,上述数字显得有些保守了。如此大的印刷量,势必要增加大批印刷设备。
(2)新闻出版总署最近两年对全国印刷企业进行了清理整顿,对重新登记和新申请新建印刷厂的准入提高了门槛(如资产额度和设备的配置等),促进了印刷企业的技术装备升级,设备更新。
(3)为了促进印刷业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升级换代,新闻出版总署报国家经贸委批准,先后公布了两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也促进了印刷设备的升级换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