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包装印刷院校动态>汕大新闻学院完成《中外数字报业的商业模式》调研

汕大新闻学院完成《中外数字报业的商业模式》调研

详细内容

 近期,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师生们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完成了题为《中外数字报业的商业模式》的专题调研课题。汕大新闻学院的师生们创造性地将中美两国的百家网站进行对比,试图由此为报纸等纸质媒体在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找出更佳的盈利模式。据悉,这也是国内院校首次系统地对该问题进行比较研究,这一科研成果已经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这一课题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属的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委托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完成。据课题负责人、汕大新闻学院副院长范东升介绍,《中外数字报业的商业模式》项目于2007年9月25日立项,11月着手准备,2008年1月正式完成。参与该课题调研的除了范东升、周翔两位老师,还有汕大新闻学院的5位同学。

  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扩张对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了强力冲击。但是,如果以发达国家目前的报纸普及率为标准,可以肯定地说,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的进一步现代化,中国报业还将有较大和较长远的市场成长与扩展空间。范东升表示。新媒体的全球化冲击也意味着,虽然中国报纸的成长空间将不会有西方报业开疆扩土时期那般广大,但另一方面,中国报业也将不必重复西方平面印刷媒体的漫长成长和变革过程,而及早快步进入数字时代。互联网不仅仅意味着给平面媒体带来生存威胁,实际上也为报业带来扩大新的读者群和创造新赢利模式的机会。向数字化转型将成为中国报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欧美的一些老牌报纸早已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开始更为积极主动地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如《纽约时报》的伊拉克战争新闻专题、《华盛顿邮报》开辟的市区互动性定制地图专题和《实时交通专栏》,都是老牌报纸充分利用其积蓄掌控的资源,并充分开发互联网功能而创造的成功的融合媒体。

  在课题调研过程中,新闻学院的师生们通过对中美两国百家网站进行对比,用统一的指标体系作分析,试图为报纸等纸质媒体在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寻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他们认为,报纸的网站决不只是纸媒的复制品和附属物,而应该成为报社信息发布与经营的主体平台。中国的报业可以借鉴欧美的成功经验,大力整合网络媒体与平面媒体的资源与市场,更加充分地利用多媒体发展的特点,创建多样化的赢利模式,比如采用定制化、个性化手段,增强实用性和应用性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拥有更多的受众,开辟出更佳的盈利模式。

  《中外数字报业的商业模式》课题是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的一部分。这一计划由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公司于2006年8月启动,旨在探索适应数字报业发展需要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内容显示介质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运营模式,实现传统纸介质出版向数字网络出版的战略转型,推动报纸出版业态的重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