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包装印刷院校动态>株州工学院包装与印刷专业毕业声走俏人才市场

株州工学院包装与印刷专业毕业声走俏人才市场

详细内容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我国今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338万人,比去年净增58万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一些相对发达城市举行的各类人才招聘会被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挤破门槛。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压力下,株洲工学院包装与印刷学院却出现了另一番景象:新学年伊始,上海、广东、深圳、江苏等一些大中型包装、印刷企业纷纷致函或派人到学院,要求为其预留来年的包装、印刷专业毕业生。今年该院共有包装、印刷专业毕业生269名,而前来学校现场招聘此专业学生的单,位却达250多家,平均每个学生有8—10个就业单位可以选择。80%的招聘单位没有招到预期人数,只好在开学之初就预定来年毕业生。今年的包装、印刷专业毕业生早在五月份就大多已是名花有主,集中流向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沿海一些发达的大中型包装、印刷企业。是什么原因让这里的毕业生如此走俏?

一、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走进包装与印刷学院,首先映人我们眼帘的是由株洲工学院院长张晓琪教授题写的“严谨、勤奋、开拓、创新”八个大字,这是包装与印刷学院崇尚并一直传承的独特文化。大一新生一进校,学院就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成人成才教育摆到了首位,在团队意识培养、班级管理等方面,他们在株洲工学院是首屈’一指。2005年,党委书记王汉青组织召开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五个院系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其中就有包装与印刷学院,其优秀事迹和典型经验在《湖南高校党校》杂志上得到推广。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老师相互攀比着找学生交心谈话的频率与效果;在学风建设上,他们与其它院系竞争每年的考研上线率。2003年,包装与印刷学院一学生不幸身患白血病,牵动了全校师生的心,为筹措高昂的医药费,师生们解囊相助,系党总支副书记李正军亲自护送学生上北京治疗。2004年,前来株洲工学院参加现代国际包装会议的韩国代表坚持拿出8000美元专门奖励该系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在全校举行的体育赛事,他们遥遥领先;各类文艺、才艺表演,他们独占鳌头;放弃本部的优越条件,搬迁到新校区艰苦创业,他们率先垂范。在学院里,优良的思想品德与浓厚的学习风气交织在一起,“成才’先学做人,敢于拼博才会赢”已经成为师生们的共识。’正是这样一种氛围,铸就了学生过硬的思想品质、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务实的择业、就业理念,为适应时代需求、服务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求真务实,走俏人才市场的杀手锏

在包装与印刷学院采访时,恰好赶上一位年轻的老师在给学生讲解钞票的水印技术,我们不难想象其印刷技术的科技含量,也不难揣摩到学习把握专业知识的理论高度,更不难理解为什么全国第三套包装、印刷统编教材有1/3是出自该校的教授、学者之手。他们对教学质量的把关十分严格,为了能够跟上国外包装、印刷产业发展步伐,他们与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和韩国等相关高校建立了校际联络,并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2004年,学院应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包装学院之邀派出代表出席该校包装学院成立50周年庆典暨国际第十三届包装技术研讨会,原学院院长陈洪博士被聘为此次学术研讨会中包装教育专题会议的主持人之一,同时还与世界包装界享誉盛名的德国斯图加特媒体学院签定了学生交流、教师互访以及其他科研合作协议。与此同时,学院不断吸纳了一大批学者、教授,使其师资力量日渐强大。先进的电脑网屏’输出中心、图像处理中心、包装材料测试实验室、运输包装实验室、包装容器和制品实验室、包装材料回收利用实验室、胶印工艺实验室、凹印工艺实验室、丝网印刷实验室、印刷油墨特性实验室等为该院学生学习实验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筹建湖南工业大学之际,该院又投资3000万元进行实验设施建设,使教学设备不断更新和完备,在全国同类高校中都处于领先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学生在大二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跟着老师搞科研、做课题、写研究论文,并发表在专业期刊上。今年,该院一学生还荣幸地获得了世界印刷巨子曼罗兰公司提供的曼罗兰印刷科技人才奖,为全院学生树立了典范。

  重视实践性教学是包装与印刷学院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他们促使毕业生走俏人才市场的一个重要筹码。学生在校的四年学习时间,该院采取“3+1”教学模式,为全国高校创新教育树立了典型。学制上的“3+1、教学上的“3+1”、方法上的“3+1”、素质上的“3+1”以及功能上的“3+1”模式,不断充实和完善着教学、实践两方面的结合与互补。2000年,该院开始和广东中山张家边企业集团、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中国包装技术研究所共同创建了株洲工学院中山包装学院,使该院成为一个教学实践基地和学生素质教育与教学实习的实验田。中山张家边企业集团是全国最大的包装印刷生产基地,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接触,全国乃至亚洲的诸多包装印刷博览会、研讨会、学术交流会经常在这里举行,学科的前沿信息及时传递给了学生,知识结构的更新、视野的拓宽让学生接受了专业领域的大洗礼;专家讲学、技术能手的现场操作指导使学生很快找到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的切人点。院本部三年的学习为学生构筑了良好的思想素质、扎实的知识基础与合理的专业结构,而通过在中山包装学院一年的实践操作与毕业设计,学生岗前适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一位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骄傲地说:“我们的毕业生在大学四年时间里,已经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扎实的基本功和熟练的实践动手技能为他们适应市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三、服务基层,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滴水,无以成江海;是金子,无论放到哪里都会发光。这是包装与印刷学院领导和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从基层干起,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并获得升华,已经成为该院学生自觉遵循的成人成才准则。为严把人才质量出口关,包装与印刷学院专门出台了毕业生就业考核细则,要求学生必须达到考核的标准方可进人人才市场。“你们的学生进人企业后动手快,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很强,深得我们企业领导的器重与同事的称赞。”这是一位前来招聘的企业代表由衷地感叹。为搞好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包装与印刷学院设置专人负责联络收集用人单位的意见及信息反馈。从每年直接来校招聘的众多企业可以看出,他们对株洲工学院的毕业生是满意的、放心的,不是企业挑学生,而是学生择企业,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找到中意的对口单位。上海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广东第一人民印刷厂、上海大众燃汽有限公司、青岛啤酒集团、浙江纳爱斯集团、广东白云集团、青岛海尔集团、广东舒而物德印刷制品有限公司、深圳华丽包装有限公司、广东中山中荣印刷有限公司等全国著名企业都有包装与印刷学院学子的身影。2004年,北京奥瑞金集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到株洲工学院考察交流,言谈中还流露出愿意定向资助学生完成学业,学成来厂工作的意向。

  在学院里,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就业秘密武器与人才走俏市场的绝招我们无从获取,此次采访,只不过采集了一朵小小的浪花,但是从中却可以看出他们为拓展就业渠道所付出的艰辛和通畅的就业前景为他们带来的欣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一种人文环境和就业思想指导下,株洲工学院包装与印刷学院的学子走俏人才市场的道路会越走越宽。

信息来源:包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