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包装印刷院校动态>与国际接轨 探索职教培养新模式

与国际接轨 探索职教培养新模式

详细内容

  近年来,我国印刷人才严重短缺,结构性 矛盾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印刷行业 的发展。因此,有关印刷人才培养和在职教育 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此大背景下,不久前,我 国印刷行业传来喜讯:10月29日,在欢快的 乐曲声中,随着红红的绸布从新闻出版总署党 组成员、副署长柳斌杰和安徽省委常委、宣传 部长臧世凯手中缓缓垂落,我国首家印刷高技 能人才培训基地宣告成立,而肩负这一光荣任 务的就是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一家内陆省份的职业技术学院,既无地域 优势,也无经济优势,何以能成为新闻出版总 署确立的印刷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探寻该学院的发展轨迹和教学模式,我们不难发现,这 主要是因为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在引进、消化、吸收并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积极借鉴德国 “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充分利用其先进的教 学实习设备,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创造了新闻出版职业 技术教育的新经验和新模式,走出了具有自身 特色的“双元制”印刷职业教育之路。

坚持两条腿走路 拓展学生的实训空间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比较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但是对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的决策者们来说,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教育培训模式直接应用于我国的职业教育领域,是缺乏充分的条件和整体社会环境的。为此,他们没有依样画葫芦,更没有生搬硬套,而是学习、借鉴、消化、吸收和变革,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双元制”教育培训道路。

坚持两条“腿”走路,努力拓展学生实训空间,是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迈出的第一步。他们针对我国印刷企业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实际情况,首先利用中德项目合作的有利时机,大力加强自身的实训中心和校办实习工厂的建设。现已配备了一整套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多媒体出版物制作系统、音频和视频编辑系统、多套彩色数码打样系统和多个计算机机房;还装备了五台海德堡系列胶印机、7台光华小胶印机、1台高宝五色加上光胶印机、1台秋山对开四色胶印机、4台打样机、多台国产北人胶印机: J2108、 JS2102、 YP2890、YPl890以及3台丝网印刷机;此外,学校还购进了多台折页机、胶订机、平订机以及三面刀等。随着合作项目的深入,他们还利用德国财政援助性贷款640万欧元,引进八色商务轮转和整套包装实习设备,譬如:柔印机、模切版制作设备、模切机、烫印机、糊盒机等。至2006年6月设备安装调试后,该院的实训生产设备净值将达9800万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该学院还着力加强与印刷加工和机械制造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广泛建立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到目前为止,该学院已经与省内外30余家企业签订了建设生产实训基地的协议。这些举措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实训问题,而且也为毕业生的就业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倡导以能力为中心 探索职教培养新模式

众所周知,在职业教育中,衡量学生业务水平的主要依据是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所掌握的程度。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该学院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并以此来筹建专业课程体系和制定教学计划,从而摒弃了过去那种过分强调考试成绩的应试教学法,建立起“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

在这种培养模式中,他们主要强调学生基本素质、职业岗位能力、应变能力三方面的培养。在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中,主要涉及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及自然科学素质以及身心素质等,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不畏挫折、勇往直前的竞争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崇尚科学的素质。这部分课程除采取专任教师课堂授课外,他们还在全院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全方位育人的活动,同时定期邀请社会人士就相关专题做报告、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譬如:社会职业素质的要求、如何求职应聘,如何与他人交往等。

职业岗位能力反映了学生是否能适应所从事的岗位工作,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衡量学生处理工作的能力,它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则均由印刷企业的专家、印刷一线高级技术工人、一线教师及印刷设备领域的专家等组成的小组来完成。几年来,他们先后四次组织部分业务精湛的教师和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印刷领域专家,对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教学大纲、课程计划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包括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对这部分能力的培养,学院主要通过课堂案例分析,聘请相关专家开设讲座等来完成。

严格执行“双纲”制 促进教学方法大转变

实践经验证明,发展职业教育,要切实改变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盲目性、肤浅性,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这方面,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的认识是非常到位的,目前他们已经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在全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严格执行“双纲”制,即专业理论和实训教学双纲并举,各门专业课程均制定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训教学大纲,并落实到具体教学之中。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视具体情况而定,譬如:有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达到1:1,有的专业甚至达到1:2,在教学大纲中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并不追求理论教学中所谓的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在实践教学中则采取“地毯式”的方法来确保每个学生参与实践,采用“手把手的方式”来教会每个学生操作。由于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尤其是加大了实际操作和实际生产的时间比例,并且在学生中积极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大大加强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缩短了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期,为就业后的学生成长为高级技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学院教师上课采用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育方法,即上课时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则退居为客体,引导课程走向,驾驭课堂气氛,充当导演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把“戏”演出来,并且演好,就得看教师的功底了。老师可以对学生提出引导性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想象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伙伴练习,甚至还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如果学生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随时打断教师的授课,教师也有义务停下来让学生理解自己所讲的内容。为了让学生能简单明了地理解教学内容,老师可以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到实习车间进行现场操作等等。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坚持“专兼”相结合抓好“双师型”队伍建设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是关键。为造就一支高素质合格的师资队伍,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专兼”相结合的方针,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他们要求:专业课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既是行业工程师,又是行业教师。到目前为止,该学院正式聘用的专职教师有40余人,同时,还从社会聘请了一些高素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坚持“专兼”相结合的方针,不仅有利于改善学校师资结构,而且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聘请兼职老师还能灵活地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办学效益。

该学院认为:专职教师才是师资队伍的主体。为此,他们加大了专职教师的培养和教育力度,使他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业务能力和综合水平能适应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特别是他们充分利用与德国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的合作机会,根据双方协议,尽可能多地派遣中方教师赴德进行专业进修和职业教育进修。到目前为止,该校已经派遣了24名年轻教师赴德进行为期一年至一年半的专业进修和职业教育进修,亲身体会了“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如何在德国运作的。此外,他们也经常邀请德国同行业的资深专家来校做短期访问,为他们的教师提供业务指导和交流。

学校还与印刷企业、设备生产企业等建立起了广泛联系,制定相关政策,形成激励机制,鼓励专业课教师到企业任职,让教师走进印刷生产企业、印刷设备制造企业,与一线工人一起共同参与生产,帮助企业解决具体的技术难题。此外,学校还创造一切条件,让教师参加印刷或包装行业的展览会,因为印刷包装展览会是行业界的奥林匹克,在展览会上诸多的商家都要展示自己的新产品、新技术,从这些展览会上,教师可以了解行业的发展方向,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引进与创新并重 推进印刷教材新改革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该学院强烈地感到:现行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材已不适应职业技术教学的需要。一是高职教材建设跟不上专业发展步伐,缺乏特色,少有新意,实用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高职教育目标。二是部分教材内容陈旧,更新速度太慢。有些教材中还是多年前早已淘汰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和旧的生产线理论。三是有些专业课教材,相互之间衔接性较差,存在内容重复或内容脱节等现象。四是实践课教材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实践性教材,与高职实践教学的要求差距较大。

正是因为此,根据“双元制”职业教育“双纲”、“双师型”的要求,近年来,该学院始终把教材建设作为办好职业教育的主攻科目。而为了使学院的职业教育真正体现“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