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包装印刷院校动态>E时代产业的教育训练

E时代产业的教育训练

详细内容

由于数字科技的高度发展及全球市场开放,加速了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刺激业界积极投入制程升级改善、人才培育,以提升生产力创造竞争优势。印刷业也不例外,印刷产业的结构转变、作业流程的缩短,计算机化及自动化将是各行各业发展的焦点所在。因此,为能配合科技发展的脚程,需实时吸收最新的讯息与了解最新科技发展的趋势,并有系统、有目标地培养专业知识及技术人才是掌握成功的关键。印刷业目前正处于企业转型、流程转变、科技整合的阶段,不论在网络技术、印刷设备、科技人才之竞争下,整合型人力资源的培训是印刷工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课题。其次,对印刷未来的人才发展趋势需更有所了解及掌握,才能提升产业的竞争力,而人才需求发展的方向如下:

  (一)印刷作业流程有所变动,尤以印前技术的转变与进步最为快速。

  (二)传统作业技术面临冲击,印刷流程之计算机化、信息化需作适度调整。

  (三)印刷相关设备整合是未来的走势,尤以一贯作业之印前、印刷、装订及加工设备都已应用计算机,其间联机架构与整合,是未来发展趋势。

  (四)面对产业转型与人力不足的环境之下,印刷产业朝向省力化、效率化与自动化是因应之道。

  然而产业结构的变动与计算机发展的配合,将使印刷业对运用电子媒体与计算机网络科技更加的重视,且为了要配合此发展趋势各印刷厂的传送沟通及媒体发行方面,必定会加重对此双向沟通工具的依赖,并运用桌上出版系统及计算机排版系统,来增加印刷厂的图文处理效率,由于运用电子出版技术,将各种印刷内容数据以更精确地数据化方式储存、传送,这些科技需要印刷专业人才,才能够处理这些科技技术的能力。

  E时代的印刷产业在转型的过程会有下列情形产生:一、因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及价值观念的转变,使得从业人员工作观、工作伦理、工作态度及工作时间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冲击,相对地企业也面临了劳工短缺、工资成本高涨的挑战,如何适切应用机器设备与高度发挥人力使其生产效益最高乃成为经营者主要的课题。二、为了迎合高科技时代的来临及配合产业的升级,印刷产业不论是印前、印刷、印后加工,均须在流程上、人力素质上作适度的调整,并强化有关印刷新科技、新技术的人才培育。三、因应科技进步、流程缩短的导向之下,对于新科技机器设备之导入要加强流程作业标准动作、正确观念与熟悉性方能提高印刷品质。四、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及避免国内印刷市场竞争激烈之下,而业界又不相互削价竞争及业者拓展国际市场;其中如何左右连横、上下连贯的整合印刷上、中、下游,培养印刷科技技术与拓展外销业务等专业人才并提升印件品质,乃不容忽视之重要课题。

  企业在办理教育训练常面临的问题:一、人才培育制度:因国内之印刷企业属中小型企业占多数,且对人员的培训较无完整的制度,故建立及灌输教育训练的前瞻性是重要课题。二、人才培训方式:因许多印刷厂其规模并不大,在接受新科技及新设备的成效上不尽理想,其原因乃是由于多数印刷企业仍延用传统的训练方式,因此在作法上并未发挥训练的真正效益,应再加强其对专业的训练与理论的进修。三、业者的态度:因从业人员流动率偏高的情形之下,即使有意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也较不愿意对员工投资。

  在执行教育训练的过程中应掌握其预期绩效及评估基准:一、提供最新的印前科技技术信息及专业人员培训,适时提供专业训练以解决业界所面临印前专业人力短缺之问题,并以系统性、完整性的提升印前从业人员之印刷专业知识。二、提供最有效益的经营管理应用模式,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提供完整而实用的全方位课程,使企业能够人与事配合,事得其人,人尽其才。另外,应改善印刷企业经营观念,发挥团队力量。三、将印前、印刷、印后加工处理等作业流程作一完整的分析,并对其中之印刷专业技术,作全方位的培训,将人力与设备做最适当的配置,使产能发挥至最大的效益,以降低不良率的产生。四、针对目前印刷业仍延用之师徒传授方式之缺点,施以专业训练,对分色及印刷基础技术人员作一补强工作,增进专业技术师资的经验传承。

  印刷工业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内印刷知识扩散的中心,在办理教育训练的过程中,是经过了详细的计划规划管理,其方式如下:

  1.办理印刷产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问卷调查),以了解业界需求。

  2.举办印刷工业产、官、学座谈会,以强化办理培训绩效及课程实务性。

  3.办理人才培训课程规划会议,使课程能因应需求作实务性调整。

  4.草拟人才培训发展策略,订定人才培训原则。

  5.举办印刷工业技术人才成果发表会,使业界广为周知,以利业务推动。

  印刷研究中心执行了十年产业整体性的教训练工作,其实施方法及解决问题方式如下:

  1.产业分布情形-培训教室地点离新竹以南地区之业者较远,解决策略及办法:

  (1)按个案条件及需求,中心遴派讲师,赴厂办理讲习。

  (2)选定中、南区教学教室及实习地点,办理区域进修课程。

  (3)特殊进修课程(如法令或管理),委托或与相关政府学术研究单位合办。

  2.产业之生产作业-因员工需轮值工作,时间之差异及参训而影响生产力,解决策略及办法:

  (1)开课进修尽量避开业界生产旺季。

  (2)增加教学培训教室班数,扩大夜间进修机会。

  3.技术师资延聘不易,解决策略及办法:

  (1)技术课程分阶段进行,各阶段并排入教学法单元课程。

  (2)办理印刷技术教学师资进修班,供印刷业现有资深技术训练人员有教学进修及经验传承机会。

  (3)培育本中心同仁担任课程讲师。

  4.受训学员程度不一,虽在招生时已明确规定招生对象,但学员程度亦有高低不同,解决策略及办法:

  (1)执行进阶技术进修课程前的测验,以更能掌握进修学员程度。

  (2)依据前测原则及指标,使测验具有客观性及具体性。

  (3)讲师在授课时,助教加强辅导上课学员,以利上课进度顺利进行。

  未来教育训练朝向三方面的方式来实施:一、印前图文整合方面:采初阶、进阶、应用之系列课程,使学员能了解印前图文整合操作系统,亦针对投资决策者设计了印前设备评估及未来发展趋势之课程,并采上机实务操作,学员可在短期内熟练软件功能,达到以计算机节省作业时间,制作出高品质作品。二、印刷专业技术进修课程方面:强调正确印刷及相关作业观念之建立,透过实例研讨,学员有技术交流及心得交换机会,全面提升印刷操作技术及印制品质。三、办理印刷经营管理进修课程:对于印刷经营管理者而言,身为企业未来决策者,需接受新信息、新观念与新科技,才能让企业具有永续经营之利基。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力决定于学习力,唯有重视人才的企业才能在变化快速的环境中生存,也唯有不断的进行教育训练的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时代里创造出自己的舞台,让企业具有永续经营的利基。

信息来源:《印刷新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