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包装类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体系
详细内容
包装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很快,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近十几年来包装的质量、水平与国际同行业相比,是在一个较低的水准上浮动,教育是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根,是龙头,这种状态使包装教育者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九五”末期,我国包装工业产值计划完成1844亿元至1930亿元,年递增率为10%至11%。到2010年,包装工业产值将计划达到4400亿元,年递增率为9%。当前,世界包装业正在向高技术、新材料、低成本、高质量、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而我国包装企业发展的现状与我国包装工业整体发展的要求以及世界包装工业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且随着技术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这种差距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因此,只有狠抓人才培养,才能提高包装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依靠技术进步,通过技术创新,不断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新产品,从而取得高份额的市场占有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后劲,使包装企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目前,包装业在同一水平上滞留了很长时间后仍不能产生一个飞跃的原因,关键就在于教育尚未跟上。考证和分析其他学科的发展过程,以及对比国外包装教育的情况,就不难看出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问题。包装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对人才需求情况,对高素质包装类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求我们尽快建立起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体系。
构筑包装类人才培养素质教育体系
1、构筑系统的专业知识
确立“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构筑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全面实施“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计划,着力于创造型、适应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首先是要求大学生必须学好扎实的公共基础课其次是能充分满足专业要求的专业基础课。面要相对的宽,如包装工程专业中装潢设计所需要的工业美术基础和装潢设计基础、包装设计中材料选择要求的包装材料学,包装机械要求的机械基础,包装印刷中要求的文字、图像信息处理及现代设计手段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是主要的专业课,要求精炼、集中,具备高度的专业涵盖性,口径宽,结构合理,有利于学生的适应能力。因为只讲专业需要,不讲知识结构,此种人是瘸腿的,专业上有需拓宽一点的知识就感到束手无策,只能做专业面很窄的工程师,绝不具备成为总工程师的素质,与21世纪的科学特点更无法相配。
包装专业课主要应有包装工艺学、包装结构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包装印刷、包装及印刷机械、计算机包装设计(包括装潢设计、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等。此外,还要围绕主专业课设置一些扩大学科范围的选修课,如包装商品学、包装管理学、市场营销及消费者心理学、摄影与原稿制作、丝网特技、三维动画、包装测试、优化设计方法等。这样,学生的知识结构就构成了厚基础、上专业、宽口径的平面型模式,这样的学生具有后劲,有创造力,有适应性。
2、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除了理论教学外,还要让学生多做应用,设计实验,多下工厂、社会、商店去调查、参观,联系用户,到厂家直接进行实际设计,由此来锻炼其能力,为将来从事包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000年4月,株洲工学院与中国包装技术研究所、广东中山张家边企业集团、中国包装Ep~,J生产基地共同创建了“株洲工学院中山包装学院”,作为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基地,开创了高校、研究所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先河。该院采用“3+l”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作为借鉴。
3、社会能力的培养
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向社会、接触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立各种学生社团组织,改革大学勤工俭学及暑期社会实践模式,多角度、全方位、宽领域培养学生社会活动能力。
4、人文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上什么课,不仅要取决于专业的需要,而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的需要和全面素质的需要。在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使它内化为人的品格,提高人的格调、品位、修养。也就是说,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只有完成和实现了这种转化,才能完成文化素质教育的任务,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包装类专业的大学生不仅要具有强而扎实的工科数理化的基础,还要有美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以及市场经济及消费者心理学的知识,要改革学生选修课体系,开设大量的人文知识讲座。作为包装人才来说,缺少这些知识,就不可能设计和制作出优秀的包装产品。
5、思想素质的培养
加强对大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信念教育,从而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学习xF~JJ,平理论,并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6、创新素质的培养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对创新观念和创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包装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经成为他们开拓事业的重要基础。包装专业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较厚实的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投身未来的事业,他们中不少人已萌生创新的动机和欲望。这应当成为开展创新教育最肥沃的土壤。对包装专业人才培养意义更为深远的是,创新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动手能力,缩短由包装专业学生到包装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过渡期。
包装类人才培养素质教育体系实施的保证
加大包装教育投入,是实现包装人才培养素质教育体系的根本保证,大力而优先发展包装教育,实现包装人才的加速培养,有利于解决包装企业对人才的急切需求,有利于把包装行业的人才资源转化为智力资源,提高包装行业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水平。预计,包装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口约为6至7万人。因此,要大力培养包装专业的技术人才,力争使包装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例达到3.5~4%。日本企业家认为,没有教育,就没有企业。他limb实施企业全局教育和全员培训看成是办一流企业的主要途径。包装企业要树立教育投资是人才资源的观念和教育是人才的生产和再生产的生产性产业观念,把包装教育作为发展战略予以重视。国家财政要扩大对包装教育的投资份额,大力加强包装高等院校的建设,充分发挥已开办的包装高等院校的优势。
信息来源:中国包装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