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
详细内容
一、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知道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2、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的方法),试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 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二、 教学准备1、大头针,2、带绝缘外皮的导线,3、大号铁钉,4、一号电池,5、指南针,6、磁铁,7、,8、电池盒,9、橡皮筋。三、 教学形式采用实际操作试验,教师归纳总结。四、 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1、观察导入3’1、老师手拿一块磁铁吸一些大头针。提问学生,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2、磁铁都有那些性质呢?3、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个装置有没有磁性(边演示边说)。4、将这个装置接通电源,提问有磁性了马(边演示边说)。5、这个装置在通电前与通电后有什么不同?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所以我们把在通电条件下具有磁性的装置叫。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有关的指示。吸铁石(磁铁)1、 有两极(南极,北极)2、同级相斥,异级相吸。没有。有了。通电前无磁性,通电后有磁性。启发学生2、制作 5’大家想不想制作一块?那好,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的制作方法。 1.用导线的任意一端从钉子的任意一端顺一个方向缠绕。 2.可以从里向外缠绕,也可以从外向里缠绕。 3.缠绕的线圈要紧密一些。 4.最后用橡皮筋来固定线头。(教师边演示边讲)大家都看明白了没有?老师手里还有一样东西大家看看认识吗?如何使用指南针呢?想。学生认真边听边观看老师演示。明白了。指南针指南针的小指针有两色红色和白色,红色指北方,因为罗盘上的北是红色的。学习的制作方法。3、动手实验22’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在开始做实验之前老师提两点要求:1.制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组员间的分工与合作。2.有不明白的问题小组讨论或问老师。能不能做到?开始做实验。教师去各组指导学生做实验。没有了。能。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式样能力。4、汇报试验结果 10’请几组同学汇报试验结果。边说边演示。学生汇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5、填充部分5’提问:一个,钉子帽一端是北极,我们把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再把电池的正负极改变。问这个的钉子帽是什么极?我们制做的,通电电池增加到两节。测试吸起的大头钉的数量与一节电池的数量有多少差别?北极。 作为填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