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堂与爱国主义教育
详细内容
指数推广时(初中《代数》)可结合阅读材料提到的杨辉三角或贾宪三角,说明杨辉三角比贾宪三角早400多年,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热情。另外“勾股定理”的教学中也可以讲解。
总之,在引言课和新授课中应根据教材涉及到的问题适当渗透和补充一些中国数学文化,灵活巧妙地安排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会给数学课堂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应详略得当,但也不宜采用讲故事形式。这些内容应恰当安排并非节节都有。
(三)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时,点明数学知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及祖国取得的新成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热情。
几何课中解决的实际问题较多,可结合实践,灵活补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进行思想教育。如通过五角形联想到国旗上的五角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测电视塔高,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通过如何合理在河边修水坝,说明几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使学生明确学生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当然这些知识教师必须事先查阅资料,准备好,在讲解过程中,恰当渗透,如果处理好,不仅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点,更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品质和学习素养。
(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毅力和信心,为实现共产主义努力奋斗并树立坚实的信念。
大家知道,登山,长跑,拔河等运动能培养人的毅力和信心,同样,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也可以有如此功效。初一《代数》中“有理数混合运算”,是一种运用多个法则,可用多种方法解决的较复杂的计算题,稍有一个符号弄错就会前功尽弃,一般的学生对这类计算题都较为惧怕,这就需要鼓励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计算,切忌不要贪快而马虎草率,更不要用计算器,坚信只要正确细心地运用运算法则,就会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关于这一方面,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和爱心,循循善诱,鼓励并帮助度过难关,从而在心理上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念,也能为以后工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数学课堂不应是枯燥的数字计算,爱国主义的德育工作也与之紧密相关,只要教师结合教材,合理巧妙地安排就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情感。当然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多翻阅课外书籍,关心国事,收集与之相联的资料,另外它还可以使数学课的知识传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