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之思考(一)
详细内容
教材分析:《长方体正方体》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本课《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后开展教学的。反过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能帮助学生深化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和对体积计量单位的理解,同时,为以后学习"容积"打好基础。
教材第40页----41页,有一个"大家动手做实验"的情景,说明教材的编排意图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第42页,小精灵说:"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是怎样的吗?",说明正方体体积公式可以由长方体体积公式迁移类推而来。
教材在长方体正方体计算公式后面都紧接着安排了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体现了数学模型找到后总归要回归生活,解释应用。
体积公式推导出来后,教材紧接着介绍了字母公式,继续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材43页是"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统一",考虑到课堂时间限制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这一内容的教学应放在下一课时进行。
学情分析:
在"图形和空间"领域,学生已经认识了点、线、面、体,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并知道了体积有大小,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经过低中,两学习阶段的训练,对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已不陌生,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符号化思想,归纳思想等。
另外,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在进行这一课时教学前,往往有很多同学已经知道计算长方体体积就是长X宽X高 ,但说不清为什么。
根据以上分析,我把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归纳,推导出长方体体积公式,理解为什么长方体体积=长X宽X高。通过迁移类推,理解正方体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并向学生继续渗透符号化思想、归纳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推导出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发现长方体体积=长X宽X高。
教学思路:
为达成以上目标,在具体教学中,我认为应该突出以下几点:
1、加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合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视学法提升。
3、突出所学知识的现实有用性。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形成认知冲突
1、复习体积概念、体积单位
2、通过书上41页做一做2,再次强调"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3、形成认知冲突:出示两个大小差异不大的长方体,问:谁大?怎么办?
二、猜想验证、归纳推理
1、形成猜想。
那你觉得长方体体积会和谁有关呢。
预设1:和长宽高有关(师:那长方体体积和它的长宽高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