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三年级数学说课>《可能性》说课设计

《可能性》说课设计

详细内容

《可能性》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可能性》属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统计初步认识在一二年级已经涉及到,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并且概率问题是一个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重要问题。因此在第一学段中对“不确定现象”由感性升华到理性认识尤为重要。数学活动是一个学生主动构建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实际重组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体会及通过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构建。

知识与能力: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断叙述出来,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学生探究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准备:每组准备例1中装有八个乒乓球的纸盒1、每人准备硬币一枚

二、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是主导地位,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构建新知。我精心组织了各种活动,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必然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在学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自主化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抛硬币游戏:

同桌两人进行抛硬币游戏,猜猜那面朝上,那面朝下?再实际看看,猜想是否正确,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板书:“可能性”

(2)抽签:

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入:元旦节快到了,我们班要筹备开一个元旦庆祝会,会上每人表演一个节目,有唱歌、跳舞、朗诵、相声、小品、其它六种节目类型,怎样确定出谁表演那种节目呢?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知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六种可能的结果。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的喜悦。

(1)摸球游戏:

(a)现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都有8个乒乓球,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摸球游戏,老师强调游戏规则。

(b)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摸球游戏。

(c)小组长汇报统计结果,教师在表格内填数。

(d)让学生观察表格中各小组汇报的结果,发现不同,想一想为什么?

(e)请小组长把盒子里的球全部倒在透明的塑料袋里,举起让其他同学看,再说说为什么各小组的结果不同。

(f)教师小结:有白球、有黄球,摸出一个球时,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只有白球,摸出一个球时,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其他颜色的球;只有黄球,摸出一个球时,一定是黄球,不可能是其他颜色的球。(板书:不可能 一定)

(2)初步运用: 站一站

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随意摸到一个同学一定是女同学。

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随意摸到一个同学不可能是女同学,一定是男同学。

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随意摸到一个同学可能是女同学,也可能是男同学。

(3)在生活中判断可能性,我们可以用“√”表示“一定”,用“×” 表示“不可能”,用“○”表示“可能”。

①“地球每天都在转”,请你对这句话的做出判断。师说明理时介绍课外知识。

②小组讨论学习。

③全班统一订正,说说理由。

四、实践活动:

1.游戏:你说我判断

①师生游戏。师出题,生判断。

②生生游戏。

指导:两人一组,像课本108页3题图中两人那样。

2、星期天老师准备去爬山,上午出发,傍晚回来,准备了一些物品:

水、游泳圈、雨伞、

毛巾、感冒药、面包。

哪些物品一定要用到,

哪些物品很可能用到,

哪些物品用到的可能性很小,

哪些物品不可能用到。

通过实践活动,又一次加深了学生对“不确定性”问题的理解。

五、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并且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