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详细内容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蚜虫、叶子、葫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我要的是葫芦)
1、我们一起来复习生字词。
2、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说了小葫芦长得好,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勾下来。
2、抽生说后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课件出示语句)
3、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
4、师范读后,
5、生齐读: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
6、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种葫芦的人得到了葫芦了吗?(课件)你有什么感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4、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有什么问题?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要想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就必须要能闯过这三关。
第一关、会读:
第二关、会演:
第三关、会说:
2、第一关小组学习后交流。
(1)第一关:哪一组来读读"种葫芦的人" 所想所说的句子。
(2)勾对的举手。
(3)小组分角色读
(4)不读叙述性语言之解读对话能行吗?
(5)我有几个句子弄不明白,想请教一下大家。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恭喜大家闯过第一关
3 第二关:会演,小组演了后交流。
(1)刚才各个小组都演得很热烈,我们来比比,看哪一组演得最好。
其余的同学都来当评委,注意哪个角色演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什么地方演得不够出色,你怎样改进。生表演。(两组表演)
(2)假如你是叶子,你有什么话要对种葫芦的人说?
我是你种的葫芦叶,我对你有意见!你每天都来看小葫芦,可我们叶子呢,你从来没正眼瞧过。我身上长了那么多的蚜虫,你也不管管!为什么?
引生答我……我要的是葫芦,我又不要叶子!
恭喜大家闯过第二关
4、第三关、会说。小组讨论后交流。
(1)葫芦为什么会掉呢?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他说:" "
三、小结
是呀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互相联系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是相联系的,比如( )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想象拓展。
1、"种葫芦的人"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牢牢记住了这个教训。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坐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 妈听。
板书设计:
叶子 葫芦
│ │
↓ 联系 ↓
长虫────→ 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