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尚美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五段”教学导学案
年级
二年级
备课教师
教学课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的内容,课堂活动1,2题及练习十四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2.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
1米,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
1米的概念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呈现情境导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分米”,还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你能量出我们的黑板的长度来吗?教师:哪两位同学愿意来量一量?(请两位同学用学生尺量黑板长度。)经过刚才的测量,有什么感觉?
学生:黑板很长,用学生尺量要很多次才能量完,很不方便。
教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可以用长一些的尺子来量,用大一点的单位来量……
教师:请大家看教科书第62页的第一段话,把它读一读。
学生读后,教师拿出米尺,给同学们介绍1米的长度,认识米尺。
[板书课题:用米(m)作单位量长度]
学生实际量,思考目标展示
1.认识米尺,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掌握米和分米,厘米间的坦率。
3.会用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引导自学1.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通常用什么作单位? 2.
1米等于多少厘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
3.
1米到底有多长,用手比划
1米。
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米。 5.用米作单位量黑板的长度。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教科书62、63页上的例1。探究交流1.把自学中的收获和问题与小伙伴分享、交流。
2.请同组的小伙伴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
3.小组长把小伙伴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
4.小组汇报本组同学的收获。
5.报告员把小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
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精讲释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量较长物体的长或距离,要用米作单位,明白
1米=
100厘米,
1米=10分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两臂比划一米的长度,建立
1米的长度概念,再让学生找生活中大约
1米的物体。最后让学生正确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学生提出质疑,教师讲解。检测练习完成书64页的课堂活动 尚美评价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表现,小组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然后教师评价。
教学板书
设计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米(m)
1m=
100cm 1m=10dm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