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市场的困惑企业总裁应该如何来化解
详细内容
领导就是团队的首领,“领导力”是指一个领导者影响团队的能力,领导者“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则必成大事。在中国,历来就只是领导者的世界,而绝非管理者的天下。任何管理都是服从并服务于领导意志的。在这世界上,人们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管你是学生、上班族,还是打工者亦或是企业总裁,都可能是人前风光,但只有自己是冷暖自知。
作为国际行销顾问机构的企业总裁,我经常会接触到遇到问题而愁眉不展的企业总裁,表面上还要佯装企业实力的强悍,其实有可能已外强中干,对于企业遇到的问题,企业总裁总是想着是不是能凭以往的经验来解决,或者是依靠团队的力量来克服,其实,凭经验办事老做法显然已不实用,而底下的员工也有可能在等待企业总裁的决策。
企业总裁其实可以想想,这年头,你辛辛苦苦研发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得不到市场承认,迟迟成为不了商品,就象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那种内心的憋气郁闷只有自己深刻体会到。
看看吧,产品同质化、营销同质化搞得人们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企业总裁如何让自身产品迅速占据消费者心智资源,以便在市场上快速占位,真正激发有效的购买需求,是许多企业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并最终需落实执行的头等大事。当然,品牌企业要好些,由于在市场上左冲右杀身经百战基本上得到了认可,接下来无非是让消费者如何进一步产生忠诚度、满意度的问题了。
而其他一些产品呢?缺资金、少资源、无品牌、无人才,在市场上认知度都没有,又何来忠诚度?
表面看起来,营销似乎很简单嘛,这不,道理上是这样讲的,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必须开发出令他们满意的产品,制订合适的价格,将产品发往正确的渠道,(让存在需求的地方能够买得到我们的产品),然后,通过促销活动使人们知道并了解我们的产品。
事实上,恰恰看似简单的东西,其实是最难把握的,因为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是像一些企业总裁认为的,打开知名就是电视广告,就是请明星,这样的高投入能否带来高产出,都还是个未知数。资金充足的企业也许可以尝试,但正面临问题的企业又何来那么多的周转资金呢?
当今社会,不管是什么产品要想卖的好,还是要看消费者的需求,对它是不是感兴趣。只不过有许多企业总裁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如今企业总裁都在纷纷缩减广告开支的情况下,低成本营销依然有他可发展的空间。
低成本营销,就是在充分考虑和规避市场风险的前提下,以最经济最合理的投入、实现市场最大化的利益回报,这就需要企业能集中自身现有的资源,洞悉市场发展规律,针对消费文化的多元格局,审时度势走出一条细分化、差异化道路。同时通过多种宣传手段的组合运用,准确细分,以尽快赢得先机,抢占市场,实现销售。
一个成长型企业,论资金、技术、实力与大型企业都无法相比,但它们同样要生存,要发展,要效益。超大规模的跨国公司有能力在“成本高昂”的营销策略上赌一把,这种营销策略需要企业有富余资金支持,如果这种投入的营销策略最终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大公司一般都只能承担这种亏损,或希望通过下一次的高成本营销活动获取补偿,但是成长型企业跟这些大公司不一样,他们不能采用高投入而无回报的营销做法。因此对他们来说,只有低成本营销是一种合理和可行的成功之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方法是“低成本”,而不是廉价。
也就是说,仅仅保持低水平的营销预算还不够,营销必须是有利可图的。
对企业总裁来说,脚下的路也许有千万条,但最根本的一条应该是:尽企业最大的能力“整合自身资源”,并根据增值、扩张后的资源,积极寻求企业发展的出路。在企业的技术、资金、人才、销售网络、产品、品牌、营销、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要素中,企业总裁必须知道你的优势在哪儿?在“政策法规、消费者、经销商、广告、零售商、媒体、社会团体”等社会资源中哪些是我们可以利用的。然后将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分地结合与运用,创造出一种特色的、标准的、双赢的、可操作的营销行为。
作为低成本营销,企业总裁要学会运用适当的策略来塑造企业品牌文化,提炼价值文化的核心,通过塑造产品的品牌名字来不断细分市场的消费群体,以品牌文化引导消费归属,在终端形成差异化识别,供不同消费心理的顾客选择,以塑造品牌专业的忠诚度,企业总裁要有一定的策略,而不是一味的通过打广告的策略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