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33%重庆投资者从银行买理财产品(一)
详细内容
调查显示,市民投资资金占比不高、途径单一、缺乏专业指导、对理财产品了解不够
理财投资是由一系列的举动综合构成的,除了需要有良好的理财观念,还需要有具体的行动做支撑,才能合理地完成家庭财富管理,实现财产的保值与增值。
从本报与立信公司联合推出的此次调查中看,尽管重庆市民在理财观念上正在逐步由传统迈向健康积极,但是在理财行动上重庆市民还欠缺了专业知识的帮助,不管是途径还是手段上都有些单一。
资产增值是最主要目的
数据显示,66.04%的被访者进行理财的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62.75%的被访者理财的目的是使资产增值,58.53%的被访者理财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安排资金。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使资产增值和提高生活质量,分别占30.88%和26.00%。
由此可见,市民购买理财产品的根本目的是使资产保值增值,或者叫财富最大化。更进一步说,追求财富,就是追求成功,追求人生目标的自我实现。所以科学的理财,就是要善用钱财,使财务状况处于最佳状态,满足各层次的需求,从而拥有一个丰富的人生。
专家点评:在理财中,居民最看重投资品的资产增值,通过投资获益,提高生活质量,使家庭幸福,目前还不担心物价上涨。
资金安排谨慎途径单一
在资金的安排和投资途径上,重庆市民暴露出的问题相对大一些。
数据显示,投资在理财工具中的资金占家庭总收入的10%―30%的被访者占调查总体的48.60%,投资家庭总收入的5%―10%的被访者也占了21.61%。由此可见,70%左右的市民用于投资的资金在家庭总收入的30%以内,仅有5.76%的被访者投资在理财工具中的资金占家庭总收入的50%以上。说明,重庆市民安排投资资金比较谨慎,通常会保证基本生活和一定存款的前提下,用富余的资金来进行购买理财产品。
进一步分析发现,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下的被访者用于投资的资金主要在30%以下,而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被访者用于投资的资金占家庭总收入的10%―30%和30%―50%两个段的居多。由此可见,家庭收入越高,用于投资理财的资金比例也越高。
而在理财途径的选择上,数据显示,59.57%的被访者都是独立操作进行理财,有21.12%的被访者依靠金融机构专家进行理财;被访者理财的其他渠道主要是指通过银行理财。由此可见,重庆市民理财的独立性较强,而较少依靠金融机构的专家和媒体的理财建议进行理财。
购买理财产品的渠道也比较单一,87.33%的被访者从国内商业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从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被访者分别占47.61%和40.04%。由此可见,国内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是重庆市民理财的主要渠道。
专家点评:说明重庆居民投资还比较稳健,目前也没有什么投资收益高的品种值得追逐,独立作主投资理财能力还比较强,对银行、保险、证券的理财产品还比较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