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短篇作品>爱的守望,梦的远行

爱的守望,梦的远行

详细内容

我六岁开始离家,已是20年的漂泊,怀揣梦想带着父母的希冀和爱的守望远行。

  生活在一个小村庄的我六岁上学,因为村子不具备独立办学的资格和条件,我们必须去2里之外的学校,每天的三顿饭还要回家吃,每天要在那条2里的路上来回六次,在父母的眼里,这样的生活对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是个考验,所以,当我背着花书包走上那条路时,父母的心也多了一份行走的牵挂。

  其实父母很清楚这是远行的开始,到了上小学四年级时,我们又要到3里之外的另一所学校,仍然是每天的来回六次,不同的是那条路在变长的同时也多了许多危险,一是车辆变多,二是我有时还要上晚自习,随之变得很沉重的就是父母的牵挂。当时的我们会因为贪玩时常晚回家,而父母会计算回家的时间,稍微一晚,他们会站在村头等我们,直到我们出现在他们的视线里。那是一种无言的爱,他们会怪你的淘气,那种嗔怪里却有着丝丝缕缕的担心和牵挂。父母站在村头的守望是孩子生命里最美的风景!

  两年之后,我升入5里之外的初中,开始我的寄宿生活,每个星期回家一次。那时我和姐姐都住在学校,妈妈说家里安静了许多冷清了许多,刚开始的几天她还是习惯每天早上等我们上学走时关门的声音。那时家里很穷,每个星期父母都是尽可能地多给一些生活费,有时候家里做了好吃的还会专门送去。年少的自己总是不懂父母的心,对远离父母不受约束的生活感觉很新鲜,会对父母不厌其烦的叮嘱表现出不耐烦,却根本体谅不到父母寂寥的心情和揪心的挂念。

  初中毕业,村里的小伙伴很多都辍学了,特别是女孩都出外打工,而我的父母却坚持要我继续求学,然后我进入了距家70里之外的高中学校。我更远的离家也把父母的心扯得更远,他们的挂念随着我的远走而改变方向,在更大的担忧和牵念中又增添了他们太多的希冀。高中我只能一月回家一次,而回家之后就是向父母要钱,返校时父母会尽可能地把我的包塞得满满的,我却厌烦累赘就一件件再拿出来,妈妈会用唠叨表示她的不满,爸爸一开始会试图说服我,执拗的我会不耐烦到发脾气,爸爸就会转而去宽慰妈妈说孩子不愿带就算了,需要什么就再买吧。我拒绝的不是累赘而是父母的爱,那时的自己叛逆、轻狂,总感觉天高皇帝远,可以远离父母为所欲为,殊不知远在家中的父母是如何祈祷着我的安全,期盼着我的出色。

  再一次走远是上大学,报志愿的时候爸爸建议我报山东的学校,那样会离家比较近,我身体不好,父母不放心我走那么远,可我一意孤行只看自己喜欢的专业,报到了距家两千里地的西安。一月一次的回家又变成了半年回家一次,在电话里会问老妈想不想我,老妈会违心地说不想,也许她已经习惯了我们不在身边的日子。有时候她会告诉我她真的很想我们,可老爸不让她打电话,老爸的理由是打了电话也回不来,只会让孩子担心。我会在老妈面前埋怨老爸的狠心,其实我何尝不知道这也是父亲爱我们的一种形式。

  弟弟在烟台,我在西安,一个东一个西,老爸给我们寄生活费时分向两个方向,而且他总会在我要的数额上再多加200.老妈是个很幽默的人,她说我和你爸就是你们的摇钱树,你们就摇吧,她还说这么多年家就像是你们的旅馆,又像是你们的银行。其实,家是我们最安全最温馨的港湾,不管漂泊多远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真正能容纳我所有悲伤和快乐的只有那个家!

  随着我的长大,离家的距离更远,回家的次数更少,而父母越来越老,牵挂我们的那条心线也越来越长,爱却一如既往的沉重和浓厚。随着姐姐的出嫁,五口之家的小院只剩下父母的相守,幽默的老妈说你们都成家以后我和你爸就在这么大的房子里翻跟头,老爸给小院做了规划,哪儿种花哪儿栽树哪儿种菜,老爸还说你们以后不用给我们多少钱,能够每月回来看我们一次就好,天真的自己一口答应,后来才知道我们姐弟谁都做不到。

  毕业了,变成了一年回家一次,仅一次的回家在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留在西安的我孤身一人在那个城市打拼成了父母更大的心事。看着父母渐老,我放弃了在那个城市的努力,来到弟弟所在的城市,既然我的事业婚姻都没有稳定,那么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让父母的牵挂朝向一个方向。在外的日子会遇到太多的不如意,会想家,会渴望爸妈在身边,一帆风顺的时候却很难想起父母在家的期盼,也许只有我们也为人父母也在家守望子女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彻悟家的含义吧!

  我们就是父母手中的风筝,你可以飞得很高很远,却永远都不能飞出父母的视线,脱离了父母爱的牵引家的守望,你将失去梦的方向!父母就是家,家就是父母,不管你漂泊多久多远不管你成就多高多大,你永远都是那个家的孩子!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