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一语文试题>成都外国语学校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详细内容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颤动(chàn) 纤腰(qiān) 驯鸽(xùn) 混混沌沌(dùn)
B婆娑(suō) 蕈菌(xùn) 汆水(cuān) 潭柘寺(zè)
C?垣(guǐ) 汤汤(shāng) 愆期(qiān) 渐车帏裳(jiān)
D子衿(jīn) 便言多令才(biàn) 否泰如天地(pǐ) 葳蕤(ruǐ)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斑驳 袅娜 溘死 周公吐哺 取舍万殊
B长春藤 妖童媛女 平平仄仄 踯躅 磬石 无福消受
C敛裾 蓊蓊郁郁 缓慢悠闲 伶俜萦苦辛 暧暧 子衿
D樊龙 癸丑 印带左右 群贤毕至 祟山峻岭 契阔谈宴
3.下列加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瓦尔登湖是森林的一面十全十美的明镜,它四面用石子镶边,我看它们是珍贵而稀世的。
B、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C、他偶尔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几首小诗,对他崭露头角的才华和卓有成效的表现,同学们赞不绝口。
D、面对民俗展览会上展出的秦淮扎灯、桃花坞年画、惠山泥人、扬州漆器等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很多观众交口称赞,感慨相见恨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的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B、建川博物馆分序厅、中流砥柱、战俘馆、飞虎馆、地震馆、尾厅等几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朱自清先生无论为文为人都浓墨重彩地实践了他特立独行、直面人生、不惧惨淡的态度。
D、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这“体”就是如何能把这“心”尽情地表现出来的最适当的排列与方法。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5、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家》里边刻画了一些让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如敢于以死抗争的纯洁丫环鸣凤,温顺善良地吞咽旧礼教恶果的瑞珏,善良厚道的梅芬,专制家长高老太爷,败家子冯乐山,荒淫的假道学克定等。
B、《离骚》是屈原遭奸臣陷害,第二次被放逐到江南时的作品,也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370多句,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C、所谓“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这两者合称为“六义”。
D、“人定”“黄昏”“鸡鸣”“夜半” “平明”五个词均为古代表示时间段的名称,若按时间先后顺序,可排列为: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明。
6、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一组是
A苟余情其信芳 B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自可断来信 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C留待作遗施 D相见常日稀
采之欲遗谁 会不相从许
7、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古今不相同的一项是
(1)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2)共事二三年 (3)伏清白以死直兮
(4)叶叶相交通 (5)或取诸怀抱(6)便可作婚姻 (7)忽反顾以游目兮
A (1)(2)(3)(5) B(2)(4)(5)(6)
C (1)(4)(6)(7) D(2)(3)(5)(7)
三、(每小题3分,共9分)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8.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以身居作 居作:做佣人
B.鸿并绝不娶 并:全部
C.简斥数妇 简:直接
D.无乃欲低头就之乎 就:投身、屈就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B 因为执勤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 今乃衣绮缟,傅粉墨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以观夫子之志耳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梁鸿曾在当时的最高学府中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法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
B.梁鸿隐居,本意并非厌世,所以后来他又从霸陵山中移居到了吴地;他死后人们认为品性清高的他足以与坚守信念的要离媲美。
C.孟光貌丑而心慧,在刚嫁给梁鸿时用盛装丽服来试探梁鸿的品性,从此就认定了丈夫隐居之志十分坚定,于是与其隐居山林。
D.皋伯通发现佣工梁鸿之妻对丈夫十分敬重,因此断定梁鸿是一个非凡的人,于是安排他住在家里,使梁鸿得以闭门著书。
第Ⅱ卷(共 120 分)
四、( 28 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译文:
(2)今而见择,敢不请罪。
译文: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4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13.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10分)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诗经•采薇》)
(2)《离骚》中能表现屈原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是 ,

(3)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 ;其气栗冽,
。(欧阳修《秋声赋》)
(4)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人才,统一天下的博大胸怀,诗的最后四句
是:“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5)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五、( 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17 题。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竞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乃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
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子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蛙,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
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
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莲民多久的辛劳?
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逡巡,看他走在占地一甲的莲田边,娓娓向我诉说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待明年的收成时,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莲子,都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
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日
14、文章为什么要写童年唱过的《采莲谣》?(4分)

15、作者为什么感到“愧疚”?请简要概括一下。(4分)

16、说说文末画线句子含义和作用。(5分)

17、作者觉得“即使微小如莲子,都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这“生命的大学问”给了你哪些启示?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5分)
六、语言应用(14分)
18、仿照例句的句式,另选对象写一句话。
例句: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19、《孔雀东南飞》被明人胡应麟称为“百代而下,当无继者”的古今绝唱,是古代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歌颂了刘兰芝的忠贞与反抗精神。假若刘兰芝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请你为她写一段颁奖词。

20、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①符合原意。②不超过30字。(分)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七、作文( 60 分)
在一个寒冷落雨的下午,我回家很晚,独自一人吃“午”餐,小女儿快乐地凑到我身边,要我夹一块豆腐给她。“啊!”她高兴地叫了起来,“妈妈,你的筷子好温暖啊!”我愣了一下,才想起也许因为天冷,菜都炖得滚滚的,筷子也就暖和了。但对一双筷子的温度竟表示出这样由衷的愉快,这样惊天动地的欢呼,却是我所不曾体会的。
世人只会赞美佳酿,赞美丰盛的筵席,赞美那足以称得上伟大的东西;但一个 3 岁的小女孩却懂得享受一点点筷子尖端的温暖,在一个寒冷的下午。
请你联系个人或社会实际,以“生活的温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 l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 )不少于 800 字。
( 4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5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A 6、C 7、B
8、C 9、A 10、D
11、(1)曾经不慎遗留火种(引起火灾),蔓延到别人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被烧的人家,问他们损失了什么,把猪全部拿来赔偿给他们。
(2)现在被(您)舍弃,我哪里敢不向您请罪呢。(“见择”译成“被您选择”也可。此题考查“见”的特殊用法。)
(3)略
【参考译文】
梁鸿,字伯鸾,是扶风平陵人。父亲梁让是王莽执政时的城门校尉,后来寓居在北地,死在那里。梁鸿那时年纪还小,因为遇上乱世,就用席子卷着把父亲埋了。后来在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崇尚节操,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做文章。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放猪。曾经不慎留下火种,引起火灾,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被烧的人家,问他们损失了什么,把猪全部拿来赔偿给他们。那家主人还认为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产,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做工来抵。”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就给他做杂务,早早晚晚从不懈怠。那家主人邻居的老人们看梁鸿不是平常人,就一起责怪那家主人,并称赞梁鸿忠厚老实。从此那主人才敬佩梁鸿,觉得他很特别,把猪全部还给梁鸿。梁鸿不接受而离开,返回自己家乡。
有势力的人家仰慕梁鸿的高尚节操,很多要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同县孟姓人家有个女儿,形貌肥胖丑陋黝黑,力气很大,能举起石臼,不想匹配婚嫁,年龄都到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什么原因。那女子说:“要嫁给像梁伯鸾那样贤能的人。”梁鸿听说后就下礼聘了她。女子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等到出嫁,开始装饰打扮进了门。过门七天梁鸿都不答理她。妻子就跪在床前请求说:“我私下听说您有高尚的节义,挑选斥退了几个女子,我(选择夫婿)也高傲地对待过几个男子。现在被(您)舍弃,我哪里敢不向您请罪呢。”梁鸿说:“我要的是穿粗布衣服,可以同我一起到深山隐居的人罢了。你现在居然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这哪里是我的意愿呢?”妻子说:“只是用来看看你的志向罢了。我自有隐居(时穿)的衣服。”于是改变成梳着椎形的髻,穿着粗布衣服,做着家务来到梁鸿的面前。梁鸿非常高兴,说:“这真是我梁鸿的妻子啊,能够服侍我了!”替她取名孟光,字德曜。
过了一段时间,妻子说:“我常听说您想隐居以避祸乱,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行动?怕不是向世俗势力低头了吧?”梁鸿说:“好的。”于是一起到了霸陵山中避世隐居,以种田和纺织为生,闲暇时读读《诗经》《尚书》,弹弹琴,自我娱乐。
后来到了吴国地方,投奔名人皋伯通,住在他家的下屋里,帮人家舂米。每天回到家,妻子都为他摆好饭菜,不敢在梁鸿面前抬头看,并且把放饭菜的几案举到和眉毛平齐的高度。伯通看到这种情形,觉得很奇怪,说:“那个佣工能使妻子这样敬重他,一定不是普通人。”于是让他们住进正房里。梁鸿潜心闭门进行创作,写了十多本书。到他去世时,伯通等人在要离墓旁为他寻得一块墓地。众人都说:“要离是刚烈的人,而伯鸾品格清廉高尚,可以让他们葬地相近。”安葬梁鸿后,他的妻子和儿子回到了家乡扶风。
12、(1)答: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2分。(“远离尘世”给1分);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2分。(2)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只答“怀才不遇”或“失意”给2分)。【解析】(1)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初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结合后面的几句及作者阮籍《咏怀》组诗的特点,可以初步判断为“高洁”。(2)可以回答托物言志、象征、比兴其中的一种,这也是“咏怀”诗歌的总的特点。至于情感,显然作者以凤凰自比(自况),根据它的心情“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和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考点】(1)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2)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13、略
五、14、作者这样写是借《采莲谣》引出下文对种莲人的实际生活的描述,把《采莲谣》描绘的情景和自己看到的采莲的真实情形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15、只知道荷花是宜于观赏的,不知道莲子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不知道莲子的收获是莲民血汗的灌溉。
16、(1)诗人和艺术家们只知道从外表上赞美荷花的美丽,却不知道种莲人的辛苦,是他们用自己的岁月和血汗成就了莲的美丽。
(2)既照应了题目,又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对种莲人由衷赞美。
17、(示例)莲花是美丽的,莲子汤是可口的,但莲子的成熟是种莲人血汗的灌溉,冰冻的莲子汤的甜爽里浸着种莲人的辛劳。由此看来,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前进的路上可能还会有风吹雨打,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相信通过自己得努力,定能收获美丽的风景。
18、虽然是春天,天空却经常飘洒着小雨,所以不能体味那明媚的春光。但我以为这也是一种好处――温暖是一种享受,温润又何尝不是一种滋养?
19、问是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在那漫漫长夜里,刘兰芝坚强地与宿命相抗衡,像在沙漠里幻想绿洲一样找寻着美好的爱情,那清池中的层层涟漪是长夜里耀眼的火花,是痴男怨女血泪的控诉,是人类文明最强烈的呼唤。“举身赴清池”那一瞬展现着凤凰涅?式的悲壮。这是执着于这自由者的无奈选择,这是对封建礼教无声的控诉!
20、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