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详细内容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一)教学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二)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宗法制
(三)知识结构
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1.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①开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禹死启继,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②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③演变: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易错点】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国家政权是在:约公元前2070年。
【易错点】启对中国政治文明的贡献主要是:开创王位世袭制。
【易错点】“家天下”制度开始的标志是: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禹的地位。
2.夏商的政治特点:王权的神秘色彩。
①将统治者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
②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来决定。
3.夏商的行政制度:夏商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①中央:商朝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易错点】中国古代,在中央设相的官职以参与国王决策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商朝。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拱卫王室。
2.内容
①分封方法: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武王死后,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扩展周的统治范围。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他们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
②义务关系
a.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b.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土战钱朝
c.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可以再分封卿大夫。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义务。这样形成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易错点】西周时期,国王直接治理的地区包括:都城附近地区。
【易错点】山东省通常被称为“齐鲁大地”,这渊源于:西周分封的齐鲁两国统治中心都在山东省。
【易错点】周王分封商代贵族为诸侯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3.作用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③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④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记忆方法:统治边远强国。
4.瓦解
①原因
a.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等。
b.随着诸侯势力的日益扩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记忆方法:权力大起来越大。
②时间:西周后期。
例题:《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了西周分封制具有浓重的( )
A.宗教色彩 B.宗族色彩 C.神权色彩 D.皇权色彩
解析:B 材料说明,同姓宗族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分封制带有鲜明的宗族色彩。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
①分为大宗和小宗。
②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③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④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3.特点
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
②嫡长子(大宗)与庶子(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③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4.影响:
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记忆方法:保证地位稳定。
5.含义/实质: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即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具有政治性质。
【易错点】西周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易错点】西周初期,诸侯国国君的法定继承人是:国君正室夫人所生的最大的儿子。
【易错点】西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既有家庭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易错点】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
【易错点】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特点在于它们: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易错点】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嫡长子继承制。
【问题】“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化的。如周王的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而言,是小宗;但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而言又是大宗。也就是说,区别大宗与小宗,关键是看相对于何系、何人而言。
【问题】宗法制表面看来是周王的“家事”,但实际上是周朝“国事”。这是因为西周是家天下的世袭制,家事也就带上了政治色彩,王室的婚姻也是政治,因为这关系到其子是否能继承王(侯)位的问题。
【问题】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但其直接目的是不一样的。分封制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确保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例题: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宗法制度是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起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B.宗法制下的家族等级关系,同时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C.宗法制的等级系列中有庶人,也有奴隶
D.礼乐制度起到了维护宗法制的作用
解析:C 西周宗法制的等级系列为“周王―诸侯―卿、大夫―士”,是针对贵族集团而言,没有庶人和奴隶。
例题:下列关于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
D.整套制度维系周朝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解析:D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在建立初期的确巩固了统治,但是到后期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不利于社会的平稳转型。
【问题】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
分封制宗法制
主要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
内容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蕃屏周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权力与义务诸侯有在各自领地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但也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诸子可获土地、庶民、奴隶等,但须明确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于周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
双方
关系周王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服从周王的命令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是君臣关系
历史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③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④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共性
(联系)①两者互为表里。
②都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③分封的诸侯或众子在封国内部都享有世袭统治权。
④都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⑤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宗法制对王位继承制、权力财产分配制、宗族制、特权制等都产生了影响)